任法融:道法自然做理性信仰者

终南山楼观台被誉为“仙都”、“天下第一福地”。(孙志摄)

终南山楼观台乃老子传道著经之地,历时旷远。始建于西周,鼎盛在唐。凡道家之理论,道教之信仰,均以老子之道为宗旨,因称楼观台为道教发祥地及祖庭;此处林幽壑深,清雅虚静,故赞为"天下第一福地"。

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楼观台道长任法融今年八十有二,青衿白髯,仙风道骨,谈吐睿智深刻。他先后就楼观台历史沿革、老子与道德经、道教的内核、作为中国唯一本土宗教对于今天之意义发表见解,并对宗教商业化表现出深深隐忧:"有的宗教修行人借宗教敛财,搞一些弄骗人的东西,我认为这种行为是走偏了,商品化、经济化对于宗教形成冲击,这样就弊端多。"他还从道教教义出发,提倡自然养生清心寡欲,并提倡做理性的信仰者。

大公网记者孙志

记者:终南山楼观台为何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

任法融:从道教来说,这个地方是最早的,从老子讲经已经2000多年了。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已经有道教一些建筑,只是建筑物没那么庞大。大型建筑,是秦汉之际扩建的。为啥秦始皇悟长生之道对老子就特别重视?据传说,秦始皇派的徐福在东海采药,就想长生不死,最后就老子的道德经里有长寿之法,所以他对于老子特别重视。秦始皇就开始增建庙宇。历代的人都说它是"天下第一福地"。

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楼观台道长任法融直陈宗教商业化弊端,指出要做理性的信仰者。(孙志摄)

为什么老子经典里头是经常体现到一个长生之术?比如他讲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无形中触发天道,如何能长生。秦始皇本身就好长生之道,所以史书中记载,"始皇谋长生之道,亲见老子,故建老子庙。"

那时大建庙宇,但是到汉代时,通过刘邦治理天下一个阶段延承不多,到第二代延承不多。到第三代文帝,就尊重老子的无为而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就是如何治国,大道至简,所以以正就一个政策,治国就对了。

这个理论文帝就重视了,所以汉代治理坚持以老子的"无为而治"。景帝是文帝的儿子,他的儿子继承父亲的遗言,沿用老子的"无为而治",就天下太平,社会稳定,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汉代显示"文景之治"。

在解放以后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薄本》,甲乙两种,据考据那还是汉代文帝时代的本子,所以那个时候,汉朝文景时朝野大臣都遵从老子道德,所以老子兴盛一时,秦始皇重长生之道而修老子庙,在汉代时重视老子"无为而治",贞观之治而大修楼观台,所以在秦汉时候扩充起来。到秦汉扩充以后,那么就代代都重视。

老子的《道德经》,代代都研究,代代都有著作。都说是《道德经》,可以理政治国,可以用兵打仗,可以为人处世,它是包括全面的一部学术综合性的经书,所以到现在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一些学者或有识之士都学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发行量最大的中文书

记者:《道德经》说是在全世界发行最广的一本中文书。任法融:据学术界考证,除过《圣经》,老子《道德经》发行量最大。所以国际上都特别重视。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在三皇时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仍然是以道为它的根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形成以后,追本溯源还是以道为核心。中外的一些学者都重视老子,各界都认为老子《道德经》蕴藏很多智慧。虽然《道德经》只有5000多个字,但是包括面特别广,是阐述世间万物的原理。

由任法融道长讲述的《道德经》启示录。(孙志摄)

因为老子讲无为,讲道本身就没有形象,你说道大我说小了。老子在第一章上的"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话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等于"无"和"无极",它不是普通常见之物,也不是绝对的不存在,而是纯粹、朴素的物质,是先天一气。

目前我们的科技还赶不上人家,有些东西是慢慢的实践,慢慢的应验,慢慢地人们利用才慢慢地认识,还不成熟。所以年轻人对道文化继续研究,它不仅是个理论东西,等于实际作用在里边了。

《周易》里面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是怎么来的?老子在几千年前认识这个问题了,说植物生长繁茂,现在繁茂,就是只顾叶落凋零而归根复命,这是植物。动物生老病死,事物成败兴衰,吉凶祸福,这是谁都挡不住的东西。天子皇权都不能驾驭他,英雄豪杰不能抵抗,金钱不能买卖,智谋高士不能算计。

道教蕴治国用兵处事

记者:道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唯一一个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道教究竟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任法融:最早道的产生就在三皇时代,道家的文化效益蕴含在黄帝,起承在老子,已经迄今5000多年历史,道家的治国大法、用兵之术,处世之法都在道德经里面。道教讲天地人三个是一体的,谁都分不开,谁也离不开谁,天地人三层,它是合一的,是个统一体。但是那个时候还是以道为核心。

有人说"天人合一太抽象了",我说有个具体办法,以人道看天道,以天道看地道看人道,天、地、人三层才能统一。举个简单例子,谁要脱离道,谁都不能太平,天地都不能太平。天地也有失道,天地失了道咋办呢?天地不清,地不盈,河海不净。地震之后为什么有磅礴大雨,那是哪里来的?地道有反应,天道也会有反应,这就是说天地人三是一体啊。所以在三皇时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能光看人,人类在不断破坏生态,这都是人造成的不怪老天爷。老天还来问你们呢?天道不是人家造成的。这就是天人合一。

任法融道长是著名书法家,书法豪放俊逸,自成一派。(孙志摄)

所以这对自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过去的一些大文学家观天道,知人道,符合自然规律。观天文、知地理,而晓人间社会。这才是文化。现在我们的文化肤浅得很,你们看报纸、看天气预报、看国际形势,打仗的嘛干啥嘛,打仗从哪里形成的?这要看天道。为什么国际上很乱,就是脱离了道德关系,就这么简单。

上下争利国家危矣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是飞速发展,但是社会普遍追求物质放在第一位,信仰道德滑坡,道教在恢复信仰方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任法融:我把这"人道"缺失总结四句话,道德滑坡,良心缺失,情义淡薄,势利为重。只看势利,不讲良心和道德了。以利益为重了,利益为重之后把一切都湮没了。

道教的就讲人道和政。道不远人,而人自远。现在势利太严重,势利不严重,什么都解决了。

楼观台内的吕祖宫。(孙志摄)

一些修行人借宗教敛财

记者:还有就是道教的创新发展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其他一些宗教动用一些创新性的传播方法,比方说用微博、用机器人,年轻人会乐于接受,而道教在这方面的报道并不是特别多,是否影响了进一步在社会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其理念?

任法融:在香港,也有提到这个问题,宗教在那里还很活跃,道教比较是沉稳一点,就是提这个问题。我认为任何宗教都不要(人为主动)发展,人为发展是不正常的,就不要去主动的吸纳,所以要顺其自然。

宗教突然而起突然而落,都是违背了自然,不要人为发展,不要人为操作他。而有的宗教人借助宗教敛财,借助宗教兴建庙宇,坐高级汽车,都是不正当的操作,我当会长以后就不主张修建庙宇。过去出家人都是修行、坐禅,还有就是钻茅庵、入山住山洞,现在人为操作的,搞一些弄骗人的东西,我看都不对。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顺其自然,顺其事物的发展变化,社会的需求,人为的操作是错误的。我认为宗教人为的发展都是错误的。

记者:道士搞募捐,化缘吗?

任法融:不募捐。现在化不来缘了。有一些香火钱,小小布施。做法事,南方的道士做法事的多,上海广州的做法事的多,北方少。

商品化、经济化对于宗教形成冲击,这样就弊端多。一些宗教的修行人借机敛财,那还发展啥宗教?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把宗教东西异化,当商品赚钱呢。修行成为一个职业了,成饭碗了。

观台殿前的烛火荧荧闪闪,生生不息。(孙志摄)

清心寡欲自然养生

记者:道教自古以来和修身、养生,长寿关系特别密切。道教这方面有好多这方面的智慧,但现在社会借名的保健养生层出不穷,推销某种商品,道教如何对待这种现象?

任法融:主要就是,大道至简。这个最原始的养生法,是轩辕黄帝传的,传的很简单,也就几句话。后来就把这话越拆越多,著作越来越多,越多就没实效了。不用人为的胡作,胡作都不正常。

起居有常,动静有时,这就对了,不要人为的,人为的都是错误的。到底怎么做好,就是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问丘处机,道长你炼丹,我是不是能够长生,道长说不行,清心寡欲可以延年益寿,但是不能长生不死。丘处机给成吉思汗说,清心寡欲,延年益寿,就这八个字,但后来人把事儿搞复杂了,添油加醋越来越多,结果就不起作用了。

清心寡欲,延年益寿,就这八个字,长生不死本来就是错误的观点!一直错误的。

记者:会长有什么养生的方法吗?

任法融:我82岁了,看报纸,还不用眼镜。昨天还和一个小伙摔跤,他没摔过我。我到嘉兴去讲,讲两个小时我都能拿下来了。对,就是自然养生。

做理性的信仰者

记者:道士是否也有好多培训、仪式,需要好多条件?

任法融:道士是一个理性的信仰。看看古代,李白信奉道教,是个居士;赵孟頫也是个学者居士;吕洞宾也是个居士,不要搞得太形象化了,不要拘泥于形式,重点是接受道教的理念和文化。

道教的仪式也是敬香,只是一个纪念仪式而已。社会上的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高尚理性的想法。

THE END
1.道教经典探究揭秘道德经与庄子《道德经》的哲学内涵 道教的核心是“道”,而《道德经》则是阐释这一概念的重要著作。它由列子所编纂,共六十四章,内容广泛,从宇宙万物、人生态度到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深入浅出地讨论了“道”的本质和运作方式。这部书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例如,它提出的“无为而治”、https://www.4o94l6jj8.cn/ru-jia-wen-hua/309335.html
2.道教之道德经精辟于一千八十一章之内深藏其道德理念道教之精髓,乃在于道德经一千八十一章的深邃智慧与内涵。其核心信仰以“道”为本,强调清静无为、寡欲不争,以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为终极目标。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所生成,“宇宙”即是“道”的演化结果,而人亦可通过修行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老子》中提倡的“上德”、“玄德”,以及“常德”,均指个人https://www.kkrtggh.cn/dao-jia-jing-dian/771478.html
3.探索道家智慧从老子思想到生活实践的旅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道家哲学以其独特而深邃的智慧,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无尽启示。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文献,是我们今天探索和学习这一体系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六个关键点来展开对“道家故事及其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一点:理解https://www.lbizomgyw.cn/dao-jia-gu-shi/240149.html
4.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探索老子的智慧道家的哲学根源与影响力探索老子的智慧:道家的哲学根源与影响力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道德经》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道德君子”。他的思想以简约、顺应自然和内心修养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的政治理念强调无政府或小政府。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不仁为孝”的观点,即在现实政治中采取柔软而非强硬https://www.nxvejqqfd.cn/dao-jia-jing-dian/214542.html
5.道家学说的开创者老子与道德经的智慧之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一位无名而又伟大的思想家,他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了一种深远影响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哲学体系,这就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作品《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不仅是道家学说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独特性的思想家之一。 老子的出生与生活环境 https://www.iith93p52.cn/dao-jia-ren-wu/160474.html
6.武则天与道教的关系认为“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即《道德经》),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这应该算是武则天在还身为皇后时为道教地位的提升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它开创了唐代以《道德经》作为科举考试名目之一的先声。这对当时社会的震动是巨大的,对王公百卿和士子举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https://www.sxlib.org.cn/dfzy/sxdwljgb/tddl/yjwx_5659/yjlz_5660/qlwhyjq/201704/t20170426_700413.html
7.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南宋朱熹说:“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10]又说:“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11]儒家把这种伦理纲常思想看作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最主要的道德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永恒不变的“天理”,谁也不能违反。这种伦理纲常思想,也为道教所继承和发展。在道书中,虽然很少提到“三纲五常”的名称,但却大肆宣扬这种https://www.meipian.cn/4cbktpdl
8.中国道教杂志中国道教协会主办2004年第06期道教义理与《周易》关系述论(中)——《道教义理学综论》之部分 关键词:道教 教义 义理学 参同契 为道 修持 综论 经典 方术 《易》古经既是占筮典籍,又与《老子》有着深切的内在思想联系,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五斗经》皆已引《易》人道,自汉代以后历来https://www.youfabiao.com/zgdj/200406/
9.道家和道教的关系是怎样的?北天师道创立者寇谦之,也因传承自张道陵的天师道,《黄帝阴符经》就是藏于他之手。 我们理出一条线索,老子(末代天师)——黄石公——张良(初代帝师)——张良九世孙张道陵(山寨版天师)。 这就是道家和道教的关系。研习道家,可以读至道四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http://jwq.0579.cn/wap/thread/view-thread/tid/3175926
10.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道家文化和道教有什么关系→MAIGOO知识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2、道教——汉朝时期的张道陵https://m.maigoo.com/goomai/217964.html
11.一部《道德经》千年书法史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道教https://www.hzqsn.com/app/article/warp/detail/id108113780664926942808.htm
12.深入浅出讲解道家道道教的依附关系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道”为最高信仰。在教内,尊奉老子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以老子《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老子被奉为太清道德天尊,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http://m.hlsw99.com/h-nd-160.html
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中华老学》普刊,《道德经》中的治道思想及其史鉴意义,一作 21.《先秦文学与历史》普刊,马王堆古医书与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关系,一作 研究报告: 22.《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2)》,关学思想在陕西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现状与实现路径研究 出版专著: 1.《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花木兰出版社,2021年版。 https://iipe.nwsuaf.edu.cn/szdw/fjs/5bcc31a227c44b94a4cb333598b83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