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感情和人际关系中谁占上风谁占下风?心理学文章

楼主你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惑~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谁先爱了,谁就输了”。在这一句话里面,直接把占上风和占下风的界限区分开。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更加在乎的那一方,通常是处于下风。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感情关系当中,付出多的那一方,往往会很被动,经常性会发生,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一直受制于另外一方,得不到相互理解,那么也容易占下风。

仔细来看一看,占上风的人永远都是主动方,又或者是被喜爱或者被在乎的人。若是他们对于这段关系随意,那么就会产生“占上下风”的问题,但是他们同样在意,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

每一个人都期望自己所处的关系都是完美无缺的,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人放松下来。但是经过各种实践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关系。

如果是真正好的感情,又或者需要维护的关系,一定是有两个人共同来维系的。或多或少一定会有一个人付出的多,一个人付出的少,只是付出在不一样的层面。

这时候换位思考的想法就非常重要,那么就需要两个人同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目前状态的意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改善。如果只是一般关系的人,那么保持恰当的距离,不多言、不多做,基本就可以保持最表面的尊重,互不侵犯。

什么样的关系当中,人们会觉得很舒适?那就是互相尊重和理解。一般来说,会分为“底线意识”和“自我意识”。底线意识是大众都认可的,自我意识是专属自己的。

现在每个人都很自我,要做到符合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真的很难,所以大多时候只是要求符合“底线意识”。这里面会涉及到关系的亲疏、素质的好坏等等,真正做到互相包容和理解,其实挺难的,毕竟有的人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

不管在什么样的关系当中,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原则。尤其是非常亲密的关系当中,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会让两个人都有负担,而且更加痛苦不堪。适当的距离适当的要求适当的理解适当的考虑……这些都是会让关系变得更好的存在,适当的距离不会让人产生紧迫感,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空间;适当的要求,每个人都会从“自我需求”出发,对别人提出要求,却不问别人愿不愿意……

要是在一段关系中处于下风,先看一下这个人在你的关系圈子里属于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定位。再根据对你实际的影响,来确定所能够采取的措施。在这里一定要记得,不要为无谓的人所谓的尊重和理解过于委屈自己,那样一定会活得很累。

林薇影心理

你好,这个问题很好,涉及到有关人际关系和自我关系的话题。

我比较想从和自我的关系去解答你的问题。

首先你提到了感情中和人际关系中,说明你在这两个里都会有相似的困扰,似乎你希望彼此是尊重理解相互包容的,但是事与愿违,往往自己能做到这些,但是别人却做不到,而且同时别人会强势,占上风,让你更加困扰。

有一次,苏轼和佛印坐在一起打坐参禅,苏轼看佛印一动不动,想要逗弄他,于是开口问道:”大和尚,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头也不回的答道:”你坐在那里像一尊佛。“苏轼非常高兴,继续问道:”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里像什么吗?“佛印摇头,苏轼继续说到:”你坐在那里就像一坨牛粪。“

佛印一改往日的作风,没有反驳,也没有说什么,苏轼十分得意,回家之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没想到小妹听后给了苏轼一个鄙视的眼神,说到:”参禅讲的是见心见性,心里有什么,看见的就是什么,佛印说你是一尊佛,证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是牛粪,你的心里装的是什么?”苏轼听后哑口无言,原来这次佛印又占了上风。

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其实未必,看似佛印处于弱势,其实也未必。

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管别人如何,先学会做好自己。

我特别喜欢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其他人说什么做什么,我们唯有先做好自己,试着影响别人。但是别人最后变与不变,与我们无关,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至于强势,每个人对强势的定义有所不同,不知道你说的强势是指什么。别人会控制你,要求你做事?别人喜欢发号施令,让你听话顺从?别人喜欢什么都自己做主,先考虑自己,不考虑你?

我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自信心如何,人际交往能力如何。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可能有他们自身的性格三观原因,还可能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的某些性格,会让别人这样对待我们,如果我们改变了,别人也就改变了。就如同一个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别人就会总想着让他帮忙,而且忙越来越难。一旦这个人学会坚持自己,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别人,别人也会慢慢不再找他帮忙了。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去学习,去成长,去尊重,去包容,都是我们可以做出的选择,而别人怎么样真的是我们不可控的,需要我们去接纳,去适应,或者去离开。

记住,自我成长是一辈子的功课,学会做真实、快乐、自信、自由的自己。当你的内心更加强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就不会在意别人如何了,会接纳他们做他们自己,适应跟各种人相处。

温寻梅

我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听他说,选择继续争论,选择停止争论等等……总的来说,我会希望自己做到不卑不亢,不仅仅为了赢而去争吵。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比如那个人是你领导,这是事实,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怎样去面对他们,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头脑清晰起来——这才是真正重要的。而且你说的互相理解尊重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要注意“互相”二字,你尊重他但他很强势不尊重你,那所谓的互相尊重就不存在。关于尊重,我想我们需要记得——1,如果你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2,不尊重我们的人也不值得我们尊重。其实,有时候表面上赢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得到,或者其实是输了。仅供参考~祝好~

烈日灼心。

题主你好!

@你的这个问题是困扰了许多人的呢!无论是哪种关系都会有这种困扰,或许越亲密这个问题更甚,毕竟你们是要朝夕相处的。很可惜完全平等的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

@好的关系,当然是互相尊重的,势均力敌的。但是每个人对于尊重,还有强不强势的定义不一样呢!

或许你的另一半本身性格如此,或者她/他在职场里是领导职位,指挥惯了等等情况,然后跟你相处时她已经最大限度的调整了态度,她认为她对你是尊重的,而从你的角度来看,确实让你觉得不适的,有时甚至认为他是故意的。

诸如此类的误解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比如我已经很谦让了,但你觉得还不够。即使大众认可另一方做的有过,但也可能由于个人病态的人格或者相处模式,而导致理解偏差。我觉得题主面对这种问题时,可以先跳出问题来。估量一下对方在你心里处于什么位置。根据人际距离可以划分为八个层次,具体题主可以去查一查,然后来分一分。总之无论面对什么关系,首先你得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即绝对不能让人触碰的界限,即你不能忍受别人什么行为以及你能够退让到哪里。

面对一般关系的人,你大可以保留自我,不在意的事情一笑置之,尽量保持和谐。当你感觉到不适,可以试着表达出来,或者直接用言语表达你的感受,提醒对方这个行为冒犯到你了。一般尊重你的人,一定会有所改变。

良好的关系不该是一昧退让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亲密关系中。有时候是那一方强势,有时候是另一方强势,这样就不会觉得委屈,总是自己在委屈求全。但是一定有一方是强势多些的,关系就是在磨合中找到各自舒适的,平衡的位置。

就像拼图,一模一样的拼图是不能匹配在一起的,因为谁都不肯磨皮棱角,为对方改变;好的关系就是像两个贴合的拼图,契合度满分。

在与对方相处的过程,就是在寻找合适的模式的过程;如果双方一直处于痛苦中,可能代表着彼此不合适。以上是我的看法。祝好~

王琴_judy

你好,从你的问题中,我看到了对平等关系的渴望和不信任,这样的一个矛盾。关系有很多的分类,自我,他人(子亲/亲子,伴侣,工作生活中同事领导朋友,陌生人),不同的关系里面一定是有不同的感情成分的,从理论上来说,人格是平等的,事实上相处的过程中,关系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平等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从纯粹平等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会忽略掉外在的社会和家庭的组织架构以及分工职能的差异性。有句话,绝对的平等带来绝对的不自由,因为每个人是独立个体,需求就是不一样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当谁都可以做主的时候,可能我们谁都做不了,关系反而会是一种牵制和束缚。而我们做事情和工作的时候,恰恰是要以目的为导向性的,所以有时的权力集中制,恰恰是一种界限和责任的体现。你说-“我做到了尊重理解包容,但别人占上风,很强势,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里面需要去看到,这个别人是谁?这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事实中的人物还是自己生活中的阴影?“感情中和人际关系中谁占上风谁占下风?谁强谁弱?”

这样的感情和人际关系中的谁是指的谁,成年人的关系中你是可以选择的也是可以去权衡的,可以维持也可以破裂,看你自己的需要。如果你感觉关系只有一种可能的时候,我感觉到你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依恋关系的安全模式,你渴望同时带着害怕不敢靠近。这个部分如果要展开就要从你从小的养育环境去进行探讨了。

THE END
1.老子的缘起论从事相生到和谐世界老子是中国道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道德经》是一部深刻阐述了宇宙自然法则和人生境界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著名著作中,老子提出了“缘起”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在道家哲学中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解释了宇宙万物如何生成,也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建立和谐。 https://www.kkrtggh.cn/dao-jia-ren-wu/774495.html
2.道德经深度解读理解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巨著之一,由老子所作,是一部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思想于一体的杰出作品。它以“道”为核心,阐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强调顺应自然,不争不斗,以达到内心世界之平静与外在世界之和谐。这篇文章将从“道德经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出发,探讨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并对此进行现https://www.0enllpinf.cn/dao-jia-gu-shi/336480.html
3.探索道德经的智慧如何在混沌中寻找平衡与和谐探索道德经的智慧如何在混沌中寻找平衡与和谐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内容丰富深邃,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以及“顺其自然”的宇宙观。它不仅是一部哲学书籍,更是一部生活指南,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智慧。https://www.lbizomgyw.cn/dao-jia-ren-wu/245107.html
4.将无為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中道德經對現代人格修養的启示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有着一部书籍,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它以“道”为核心,提倡一种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更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修养人格,实现自我提升。 道德经中的无为之治 https://www.iith93p52.cn/dao-jia-ren-wu/228206.html
5.《道德经》第八讲: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武当功夫《道德经》第八讲: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看就那么五千言,但是含金量特别高,好像一座挖了几千年的金矿到现在还是那么富有,永不穷尽。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子也有许多智慧是当代人可以借鉴的,这一讲先来总体上谈谈《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后各讲再一一条分缕析。http://www.wdgf.com/culture/djjd/2015-08-04/4029.html
6.老子人际交往中的竞争CCTV节目官网CCTV10视频简介:现代社会做任何事都存在竞争,而且竞争的石头愈演愈烈,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在他的《道德经》中为我们道出了应对竞争的绝招,那就是“不争”,可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不去争又怎么能取得成功呢?争与不争之间到底有什么奥妙和玄机呢http://tv.cntv.cn/video/c19235/1c4e42ff7efb4423de1574b8cd37c04d
7.人际交往黄金法则尽管人际关系可以分成很多类,但在这些不同人群的人际关系交往活动中, 有些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第一个原则:诚信。古人交友,以诚信为本。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 上说就是信用经济,诚信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经 济交往都必须建立在这个诚信的道德基础之上,整个社会的信用一旦崩溃,这 个经济https://m.renrendoc.com/p-11730393.html
8.第十一讲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中的定位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老子的又一种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就是与他人交往中的“定位”的智慧,这个问题很重要,定位定不好,就是坐标系统没有选好,那么怎么不出问题呢?我在这里讲讲定位中的“处下”的智慧。 我们一般人的理念是高者贵者在上,低者贱者在下,老子在人际关系中讲究“处下”,也就是要自己处在“下方”、https://www.jianshu.com/p/9fbd18af4b5d
9.《当下的力量》读书总结(当下的力量(白金版))书评1.1. 思维与无意识状态作者所述的“思维”,可类比佛教思想中的“心念”,特别是被我执所杂染的虚妄分别的心念。思维是一种顽固的存在,它强迫我们无时无刻地不在思考活动,这些思考用于判别我们内心的活动、以及外部世界在我们之内所投射的概念,而且绝大多数思考是重复的、无意义的。普通人未经有意识地学习和训练,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59533/
10.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选8篇)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就仿佛一张人际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会交往,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ac47hb9.html
11.漫谈道家思想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等等组合在一起,来感知这个世界。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对物质上的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微观世界小至基因编辑、粒子、量子调控等的认知都达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而对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认https://www.sunease.net/news/show_261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