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定义,人机工程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一门科学,
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系统,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
1.设计机器人和设备及工艺流程工具以及信息传递装置与信息控制设备时,必须考虑人的各种因素生理的和心理的及人体测量参数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
2.要使人操作简便省力快速而准确,
3.要使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安全卫生舒适,
4.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机系统协调保障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人的可靠性,
2.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
3.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包括采光照明,尘毒噪声等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
4.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的设计环境设计作业
方法及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等,
安全人机工程学目的,对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
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对象,人、机和人机结合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人机系统人的各种特性,
2.研究人机功能分配,
3.研究各类人机界面,
4.研究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
5.研究安全装置,
6.研究人员选拔问题,
7.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安全,
8.研究人机系统总体安全性设计准则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合人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人机界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上述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的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是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同时带来活动效率的提高,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在人体测量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中涉及到百分位数和适应度,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为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适用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正态分布曲线上,从负无穷或正无穷~a,或两个百分位a1~a2之间的区域,称为适应度。
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主动尺寸,包括人在各种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我国成年人人体功能尺寸,与安全有关的操作,空间环境设计以及各种着装设计,不仅要考虑人体的静态结构和形体阐述,而且还要保证使人的工作活动时,有足够的活动度活动空间和合理的活动方向,在正常动态条件下所测得的人体各肢体的活动角度参数和活动幅度系数称之为人体动态尺度。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可通过电极引导出来再经放大记录即可得到很有价值的波形图,即所谓肌电图,
脑电图,脑电图也是人体生物体电现象之一,共分为4个阶段,在人机工程学研究领域内常利用脑电波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如噪声是温床利用锯齿度及质地等对睡眠深度的影响,在作业领域它与事故的发生和防治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
1.最大最小准则,
2.可调性准则,
3.平均准则,
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
5.地域性准则
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7.标准化准则,
9.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
人体尺寸应用的原则,
满足度。满足度是产品设计尺寸满足特定使用者群体的百分率,也就是说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看你的设计适合多少人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三章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特征
1、人的视觉特征
人能够产生视觉由三个要素决定的: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人的视觉功能和特征有以下方面:
(1)空间辨别。视觉的基本功能是辨别外界物体。根据视觉的工作特点,可以把视觉能力分为察觉和辨别。察觉是看出对象的存在;分辨是区分对象的细节,分辨能力也叫视敏度。察觉不要求区分对象各部分的细节,只要求发现对象的存在。视角是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内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视角的大小与观察距离与被观测物体上两端点直线距离有关。视敏度时能够辩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2)视野与视距。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或称静视野,常以角度表示。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动视野。视野通常用视野计测
量。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双眼视区大约在60°以内的范围,单眼视野界限为标准视线每侧94°~104°。同一光照条件下,用不用颜色的光测得的视野范围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色次之,再其次为红色,绿色视野最小。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测距离。一般为38~76cm,在58cm出最为适合。
(3)暗适应和亮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当人从黑暗到光亮处,也有一个适应过程,称为亮适应。
因此,要求工作面的亮度均匀,避免阴影;环境和信号的明暗差距变化平缓;工厂车间的局部照明和普通照明不要相差悬殊;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要经历一个车间到车间外空旷地带由暗变亮的过程,在到另一个车间即由车间外之较亮处到较暗处,眼睛有由亮到暗的适应期。如果经常出入两车间的工人应配给墨镜,特别是太阳光线很强的时候更要加强对眼睛的保护。
(4)对比感度。人眼刚刚能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感度。
(5)视错觉。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6)视觉运动规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产生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2)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3)人眼对水平方向吃对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又下限最差。
5)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操作中一般不需要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6)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7)颜色对比与人眼辩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
2、四种基本味:酸(舌两侧)、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两侧前部)(没有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