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太原衡天力科贸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1、仪器的外型、键盘与显示
2、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规格及特点
4、仪器的工作环境
5、仪器的光学原理
6、仪器的使用
6.1开机
6.2键盘介绍
7、仪器的功能操作
7.1光度计模式
7.2波长扫描
7.3定量分析
7.3.1系数输入
7.3.2一点法
7.3.3多点待定
7.4动力学分析
7.5多波长测试
7.6仪器操作
7.7仪器状态设置
8、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方法的使用
9、仪器的维护
10、仪器的调校和故障分析
11、仪器的成套性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的吸收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光、吸收系数和溶液的光径长度不变时,透射光是根据溶液的浓度而变化的,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上述之物理光学现象而设计的。
3.1技术指标、规格
3.1.1仪器类别:B类。
3.1.2光学系统:单光束、1200线/mm衍射光栅。
3.1.3显示与输出:52LCD图形显示器,外接热敏打印机。
3.1.4波长范围:325nm~1000nm。
3.1.5光源:卤钨灯6V10W。
3.1.6接收元件:光电池。
3.1.7波长准确度:±1nm。
3.1.8波长重复性:≤0.5nm。
3.1.9光谱带宽:4nm。
3.1.10杂光:≤0.3%t(在360nm处,以NaNO2测试)。
3.1.11透射比显示范围:0.0%t~200.0%t。
3.1.12吸光度显示范围:-0.301A~4.000A。
3.1.13浓度直读范围:0000~9999。
3.1.14透射比准确度:±0.5%t(以NBS930D测试)。
3.1.15透射比重复性:≤0.2%t。
3.1.16噪声:100%噪声≤0.3%t,0%噪声≤0.2%t。
3.1.17漂移:≤0.004A/h。
3.1.18基线平直度:±0.005A。
3.1.19电源:AC220V±22V,50Hz±1Hz。
3.1.20外型尺寸:480mm×380mm×260mm。
3.1.21净重:15kg。
仪器特点
4.1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
4.2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且避免强烈的震动或持续的震动。
4.3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
4.4电扇不宜直接向仪器吹风,以免因气流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4.5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4.6供给仪器的电源电压为AC220V±22V,频率为50Hz±1Hz,并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推荐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功率为500W以上的电子交流稳压器或交流恒压稳压器。
4.7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气体的场所使用。
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准式色散系统和单光束结构光路,布置如图。
卤素灯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经球面聚光镜聚光后通过滤光片投向单色器进狭缝,此狭缝正好于聚光镜及单色器内准直镜的焦平面上,因此进入单色器的复合光通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及准直镜准直变成平行光射向色散元件光栅,光栅将入射的复合光通过衍射作用形成按照一定顺序均匀排列的连续的单色光谱,此单色光谱再重新回到准直镜上,由于仪器出射狭缝设置在准直镜的焦平面上,这样,从光栅色散出来的光谱经准直镜后利用聚光原理成象在出射狭缝上,出射狭缝选出指定带宽的单色光通过聚光镜落在试样室被测样品中心,样品吸收后透射的光经光门射向光电池接收。
在第一次使用仪器前,先按仪器附件备件清单检查仪器的所有附件备件。在使用之前应先确认仪器的工作电源,将打印机连接至主机,检查仪器样品室应无有遮挡光路的物品。确认后先开启打印机的电源,然后开启主机电源。显示如下:
初始化结束后界面显示如下。用户可根据所需功能用数字键进行相应的选择。
6.2.1“0-9”、“·/-”键
在参数设置中的数字、小数和负号输入。数值的输入不可省略输入。
6.2.2“←↑→↓”方向键
在参数设置中的位置移动。
6.2.3“返回”键
返回菜单中的上一级菜单。
6.2.4“菜单”键
除在定量分析中的设置外,在任何子菜单中按此键为立即返回主菜单。
6.2.5“确认”键
参数设置后的确认。
6.2.6“波长设定”键
光度计模式中的波长设定。
6.2.7“调零/调满度”键
在“光度计模式”和“波长扫描”中能量方式测量时倍率的选择。在“光度计模式”和“定量分析”中具有比色皿配对功能。
6.2.8“打印”键
控制专用打印机的打印。
注意
6.2.9“开始/停止”键
测量的开始、停止。
本仪器共为用户提供了5种测量方式和二种仪器状态设置,下面将按菜单顺序逐一介绍。
光度计模式为定波长的吸光度、透射比和能量方式测量,显示分为大模式和列表形式。在此项功能中可进行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的操作(具体操作见28页8章节介绍)。
在主菜单选择“1”按“确认”键后进入“光度计模式”,界面如下:
“1.A/T/E”
连续按数字键“1”可循环选择吸光度、透射比和能量方式的测量,在能量方式中按键盘上“调零/调满度”键可选择适当的倍率,并在屏幕上显示倍率数值。仪器具有10档倍率选择。
注意:初始倍率为00,用户通常不需使用该功能。
“2.列表方式”
可切换至列表方式显示,界面如下:
“1.编辑”
根据提示可删除当前测试的所有数据。
“2.打开”
打开保存的测试数据。
“3.保存”
保存测试的数据。此保存数据方式只保存最后一次的测试数据。新的保存会自动覆盖上一次的测试数据。
“4.大模式”
切换至大模式显示方式。
“5.因子”
设置计算因子。
某些用户测试后的吸光度要进行系数校正,可通过设置因子来实现。
在“光度计模式”显示界面下,按“设置波长”键,可设置波长,界面如下:
在主菜单选择“2”按“确认”键后进入“波长扫描”,界面如图所示:
在“输入选择”中用数字键输入相应的数字后确认可进行相应项的参数设置,在设置参数的过程中也可用方向键移动至其他项进行参数设置,但所有设置必须以确认键确认方可有效,参数设置完成后按“返回”键返回后,可进行基线校正,基线校正完成后按“开始/停止”键可执行扫描。
“1.测量方式”
测量方式可设置吸光度、透射比和能量方式。能量方式中的倍率设置可在参数设置完成后,按“调零/调满度”选择适当的倍率,并在屏幕上显示倍率数值。
“2.波长范围”
设置波长扫描的范围。
“3.纵坐标范围”
设置纵坐标的范围。
“4.扫描速度与扫描间隔”
设置扫描速度和扫描间隔,采样扫描速度分为快、中、慢三级,扫描间隔分为4.0nm、2.0nm、1.0nm、0.5nm、0.2nm和0.1nm。
注意:扫描间隔的改变必须重新进行基线校正
“6.绘图方式”
设置波长扫描时的显示方式。
“覆盖”为每次扫描时下一次的扫描会对扫描显示窗进行刷新,只显示新的扫描图谱。“重叠”为每次扫描时会将不同的扫描图谱在同一显示窗中显示。
注意:所有扫描必须在同一扫描参数下进行,打印时只打印最后一次的扫描图谱。
在参数设置完成后按“返回”键返回。
“8.基线校正”
选择此项按“确认”键后,可进行基线校正。
所有设置和基线完成后,按“开始/停止”键可进行波长扫描。如要打印图谱,请按“打印”键即可。
“9.打开文件”
打开贮存在仪器内部的图谱文件。
扫描结束后的显示窗如图所示:
...
本仪器可消除因比色皿配对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
通常在参考位置(R)进行调零调满度后,此时样品位置“S1、S2、S3”以“R”为参考,全部置“0.000A”或“100%t”,如“S1”位置上比色皿配对存在误差,可先在“R”位置上先进行调零调满度,然后将比色皿位置移动到“S1”位置上,按“调零/调满度”键,这样“S1”位置上的比色皿误差就可消除。而其他位置“S2、S3”仍以R为参考置“0.000A”或“100%t”。如其他位置有配对误差,方法依次类推。
注意:如再在“R”位置上再按“调零/调满度”键,这时“S1、S2、S3”就以“R”为参考,全部置“0.000A”或“100%t”,取消扣除比色皿误差的功能。
9.1当仪器停止工作时,应关闭仪器电源开关,再切断电源。
9.3仪器工作数月或搬动后,要检查波长准确度,以确保仪器的使用和测定精度。
10.1钨卤素灯的更换
光源灯是易损件(使用寿命大约为1500小时),在更换光源灯时应戴上手套,以防止沾污灯壳而影响发光能量。
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灯采用6V10W插入式钨卤素灯,更换时应先切断电源,打开仪器外壳从灯室中取出损坏的钨卤素灯,换上新灯,开始电源查看光斑是否射入进狭缝,如正确射入狭缝就可装上外壳正常使用(用户在安装电缆时请注意安装位置)。
10.2波长准确度的校验
用经高一级仪器标定过的钬溶液、镨钕玻璃(以上需用户自行购买),用仪器波长扫描功能选择适合的扫描范围,以0.1nm的扫描间隔进行扫描后,峰谷检测的波长值与实际标定值误差是否符合仪器的指标,如有偏差可用仪器操作中的波长精度手动调整来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