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翻译英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翻译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文化差异;理性;感性;信息转换

一、概述

二、两种文字构成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基本构成看文化

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音素文字,代表声音,形不写意而写音,是一种线性文字,重抽象。比如“rain,field”等词只说明功能,不具备事物的形象性。汉字是象形文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一体,是平面文字,重形象。比如“雨”字的四点就像是雨滴,“人”字酷似分腿站立,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从两种文字的基本构成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是重抽象,而重形象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

2、从词缀看文化

3、从复合构词法看文化

4、从名词看文化

名词是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命名。因此,不同民族对事物的不同命名方式必然揭示他们世界观,思维模式的差异。英语名词由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构成,可数名词有数的变化,无需用量词引导。汉语名词则无此分类,统统要用量词计量,如三个人,一栋楼等。其次,英语名词中表示属概念的词占多数,显得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名词中多是表示种概念的词,在用词上概括模糊。比如汉字“酒”,英语中有不同的词来具体表达:wine{葡萄酒},beer{啤酒},champagne{香槟酒},gin{杜松子酒},cocktail{鸡尾酒}。这种差异体现了英民族对事物的反映不是靠直觉感性的认识,而是依赖抽象的理性表达:把事物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分析思维的结果就是将个体与部分置于首位;汉民族的直觉思维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强调整体,忽略个体,是典型的大一统思想。

让我们对比一下此句的两种译法,“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ed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

译文1:“当一名教师意味着是创造的见证人,他目睹人体开始呼吸,开始了生命。”

译文2:“当一名教师就意味目睹上帝造人的过程,目睹用泥土捏成的人体开始呼吸,开始了生命。”(范仲英1994,89)

译文2把原句中的抽象名词“creation”译为中文的动词,这样既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信息,形式上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词汇构成差异中体现出来的汉民族重和谐统一的特点也应尽可能地在翻译中通过汉语表达出来。如在翻译这句英文时:“Anewkindofaircraft-small,cheap,pilotless-isattractingincreasingattention.”如何处理表示特征的三个形容词?第一种译法是“这种飞机小,便宜,无人驾驶。”单从意义上讲,这种译法完全正确,但读起来不太协调,缺乏音韵和谐。如果改成“这种飞机体积不大,价钱便宜,无人驾驶。”就既是意义无误,又体现了汉语“偶字易适,奇字难平”的结构习惯。

其次,汉译英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词汇的特点,用英文中的抽象词汇表达汉语中的具体意思。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在翻译中,汉译英比英译汉难度大。这主要是国人深受母语及其文化的影响,翻译时往往会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来表达英文词句所表达的意义。比如以下例句:

(1)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

(2)我买不起摩托车。

这两句较好的译文是:

(1)OneoftheleadingcontributorsinChina’seconomicboomhasbeendirectinvestmentfromforeigners.

(2)Amotorcycleisbeyondmyreach.

句一中的“contributors”由“贡献者”抽象化为“因素”,而第二句中具体的近乎于口头表达的词“买不起”可由“beyond”(超出…的能力)来生动表达。

英汉词汇从构词结构,语义内涵,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异同,特别是相异之处,才能让我们了解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用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处理由于不同文化带来的语言表达差异,在翻译中准确传递信息,实施理性与感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转化过程。“习者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状态时,尤其要借助于各种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的方法,特别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连淑能,1993)由此可见通过对比词汇构成不同所揭示的语言文化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Goodenough,W.H.CulturalAnthropologyandLinguistics[A]GeorgetownUniversityMonographSeriesonlanguagesandlinguistics,1957(9).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黄昆海.略证词汇与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2(4).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7]张伊娜.虚空与实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

【作者简介】

关键词:英汉数字词文化内涵翻译

1.引言

数字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文化的各个方面。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数字文化也存在差异。两大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有著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英语文化则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汉语文化心理深受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主张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因此,人们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英民族受到基督教三位一体思想的影响,则偏爱奇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依靠直觉;而西方民族则以逻辑推理为主,重视分析。文化上的种种差异使得英汉数字在文化内涵上产生了不同。

2.汉英数字文化内涵

(1)“二”和“two”

在汉语文化中,“二”是一个偶数、双数。根据阴阳二元论,偶数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安美华,2008)。因此,中国人喜爱数字“二”,遇到喜庆的事情,总会用到双数,寓意好事成双、成双成对。而在英语文化中,“表示‘二’的英文单词‘Two’,源于‘Die’(骰子)的复数Dice,而其原型‘Die’这个词又含有‘死’义,因而在英美文化中‘Two’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张怡玲,2006:109)。而到了现代,two既可以是一个中性词,也可是一个贬义词,如“Twoofatradeneveragree”等。

(2)“三”和“three”

在传统的汉文化中,“三”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完整、全部。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衍生出万物,“三”代表世间万物。此外,“三”还代表吉利,因此,祭祀天地、祖先时,国人要以“三牲”供上,并跪拜三次。佛教中有“三生”一说,即前世、今生和来世。同样地,在西方,“3”也具有相似的意义,是最完美的数字。如:天空、大地和海洋构成了世界。“3”象征着圣洁、吉利。如: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Thethirdtimeisthecharm.(第三次一定会有好运)等。此外,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三”代表着整体。“三”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事物发展的开始、中间和终结(黄兵,2002)。

(3)“四”和“four”

(4)“五”和“fiv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处于“一”到“九”之间,《易经》称之为得中。“五”象征和谐、美好,如: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五”和人体的部位关系紧密,因此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五官端正、五体投地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的数字意义逐渐淡化、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比喻意义,表示全部、完全等。但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让人感到恐惧。因为这一天,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因此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同样地,theFifthColumn则指被敌军收买的内奸。

(5)“六”和“six”

“六”在中国文化中也很受欢迎。“六”象征顺利、安稳、兴旺、吉利、圆满,所以汉语中有这些词汇:六畜兴旺、身怀六甲、六六大顺等。人们在挑选号码、数字和日子时,会倾向于六。在英语文化里,“6”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数字,它既含褒义,又含贬义。“6”代表着健康、幸运。“可是在《圣经启示录》中,‘6’是个罪孽的数字,它是古罗马暴君尼禄(Nero37一68)的幸运数”(安美华,2008:14)。因此,人们认为“6”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英语中常有这样的表述: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hitfor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打击);sixofthebeat/best:以藤鞭击六下。在基督教文化中,“666”则指的是撒旦。

(6)“七”和“seven”

(7)“九”和“night”

在汉语文化中,“九”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九”是最大的阳数,中国人非常看重“九”,认为“九”是天数。因此,历代帝王称自己为九五之尊;皇宫建筑和皇家器物都和九有关。此外,由于“九”和“久”谐音,因此人们选择号码,挑选喜庆日子或结婚送贺礼时,会偏爱“九”,寓意长长久久。在英语文化中,“九”也是西方人很重视的数字。基督教文化中天使有九级,古希腊神话中有九缪斯,天有九重,地狱也有九级等。“九”隐含有数量众多、快乐、完美等意义。

3.英汉数字词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词的基本内涵,把握其引申出来的意义,仔细探究数字词语的深刻内涵。弄清楚它的文化来由、隐含的意义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分辨清楚数字词是实指、虚指还是泛指。

(1)对于表示实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保留数字,直接翻译。例如:

原文:一箭双雕。

译文:Killtwobirdswithonestone.

(2)对于表示虚指、泛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可对数字进行更改,再进行翻译。例如:

原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文:Twoheadsarebetterthanone.

(3)意译。英汉数字词语的含义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

原文:管他三七二十一。

译文:Itisnoneofmybusiness.

(4)借用。英汉数字词语的内涵不尽相同,有时两者在数字上不能一一对应,这时就要考虑选择和译入语具有相似内涵的数字来替代。例如:

原文:半斤八两

译文:Itis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数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数字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的数字在英汉文化中有相似或不同的含义。译者只有充分领会英汉数字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使数字翻译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其中隐含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方法,以保证能最确切地传达信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英汉习语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各自的语言作为承载的,习语正是各民族语言中最精髓的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语指的是经过长期的运用与不断的发展而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与汉语中都有大量的习语。本文所讲的习语指的是广义上的习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等。习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中各个字词的简单组合,更加注重其中的内涵。由于英语与汉语中的习语有着各不同的生存环境与文化环境,因此各自承载的民众文化信息不同。习语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如何正确、全面地表达出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其翻译最重要的部分。

一、英语与汉语习语所体现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生存环境方面的差异

习语是随着本民族的生活与劳动而逐渐形成的。英国属于岛国,航海与捕鱼产业在本国的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语中的习语有关航海与捕鱼的有很多,例如asdumbasfish;catchacrab。汉族主要居住在欧亚大陆之上,农业是主要的产业,因此在汉语的习语中,关于农业与土地的习语较多,例如挥金如土、视金钱为粪土。汉民族的地域气候变化比较大,常常将季节与气候联系起来,例如用“东风”代表春天。英国的气候为海洋性气候,常常用“西风”表示春天。

(二)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

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待同一个事物时,可能会存在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看待动物方面,狗在汉语中多与带有贬义的词联系,例如“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在英文中却将狗看做是人类的好朋友,常常用来指人,例如“aluckydog(幸运儿)”。猫头鹰在汉语中时不祥的动物,但在英语中其却是聪明的象征。

(三)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

(四)方面的差异

二、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习语中的隐含意义

比喻结构中重要的不是语言因素,而是其中牵涉的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习语中都包含相应的故事,因此习语大都具有比喻义,比喻义才是习语真正的基本义。习语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习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而只是作为探索其内涵的基石。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要明确习语的隐含意义。

(二)注重习语的情感色彩

习语往往包含不同的情感色彩,这种褒贬色彩是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明确的分辨,有的习语为褒义,有的为贬义,还有一部分习语既可以用于贬义,又可以用于褒义。

(三)从语体方面进行明确区分

习语的语体方面包括通俗易懂、委婉高雅、文绉绉等情况。例如“jointhemajority”与“kickthebucket”表示的意思都是“死”,但是前者委婉高雅,而后者则是粗俗的。汉语中对于“死”的表达存在这种情况,“牺牲”、“与世长辞”等都是比较委婉高雅的说法,“翘辫子”等就比较粗俗。在这种类型的习语翻译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语体的差别。

三、反映文化差异的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是桥梁,习语的翻译对文化交流的深度与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习语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反译文语言规范现象与不会引起误会、不会产生不正确联想的基础上,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文中习语的比喻与象征、民族特征等。在读者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使用直译法对习语进行翻译,是最能够促进文化沟通的方式,能够将原语习语绝大部分的文化信息进行传递。

汉语中有很多直接从英语习语中直接翻译过来的习语,例如:打破纪录(breaktherecord)、以牙还牙(toothfortooth)等。英语习语中也存在从汉语习语中直接翻译过去的部分,例如loseface(丢脸)。当前,这些习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使英汉民族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二)同义习语借用法

人们的感情、认识、经历等都存在相似的方面,因此,在英汉习语中,也会存在一部分相同或者相似的习语。这种类型的习语在含义、形象、比喻等方面都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在情感色彩与语体方面也相符。同义习语借用法指的是当习语在所表达的文化信息方面存在相同或者相似性质的时候,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能够相互借用。相同的习语如:“隔墙有耳”与“Wallshaveears”;“熟能生巧”与“Practicemakesperfect”;“了如指掌”与“tohavesomethingononefingertip”。相似的习语如:“空中楼阁”与“castleintheair”。

(三)意译法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部分习语如果直接翻译,则不能够正确地表达其意义或者容易产生误解,在这类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就必须放弃原习语中的比喻或者形象,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例如《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中的例句“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如果采用直译法,读者就不能够正确理解这句习语所要表达的意义,而采用意译法将其翻译为“入乡随俗”,更加有助于读者理解该句习语真正所要表达的涵义。

汉语文化中有很多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的习语,这些习语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采用意译法。例如汉语中的“龙”是高贵、庄严的代表,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怪物、凶残的意思。由于在汉语文化中与英语文化中涵义不同,在翻译“龙”的过程中就必须运用意译法,像成语“望子成龙”在翻译过程中就不能够直接将“龙”翻译为“dragon”,而是要将整个句子翻译为“toexpectonesontosucceedinlife.”。

意译法在习语翻译过程中会造成原习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或多或少的损失,但是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含义,这是不能够避免的。

(四)直译与意译结合法

直译与意译结合法指的是将直译法与意译法结合,从而既能够准确表达习语的隐含意义,又能够顾及表达形式。例如汉语中的“瞎子点灯白费蜡”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部分直译,部分意译,其中“瞎子点灯”直译,而“白费蜡”则需要意译,最终翻译为Asuselessasablindmanlightingacandle.

(五)注释法

这种方法是对前面几种翻译方法的补充,指的是通过对习语的出处与故事,帮助习语文化内涵的表达。例如英语中的“to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纽卡斯尔,如果注释纽卡斯尔是英国的产煤中心,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该句习语的意思为多此一举。汉语中很多成语典故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韩信点兵、东施效颦等,都需要进行注释才能够正确理解。

四、结语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对习语反映的中西方之间的民族文化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习语的隐含意义与情感色彩、语体等,正确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得当,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曲明江.习语翻译要充分注意英汉文化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58-59.

[2]邓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7-30.

[3]马东敏.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5-96.

关键词:汉英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优化利用

一、汉英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定义第一条,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必然引起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及有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然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汉语中有“三生有幸”“一尘不染”等反映佛教观念的词汇,“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反映政策的词汇;英语中也有“Swordof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等反映历史的词汇。可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换,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对接。文化的共性使这种对接成为可能,同时文化的个性决定其不可能完美。文化的个性形成文化差异的鸿沟,译者的使命就是架设跨越鸿沟的桥梁。[1]因而,如何优化自己的翻译策略便成了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两种翻译策略及之间的关系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优化

上文提到,归化与异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由于两种策略各有所长,如何优化翻译策略就变得极其重要,以下结合翻译实例来分析两种策略的优化利用。

例如:至于才子佳人等书……更有一种风雨笔墨……(曹雪芹,《红楼梦》)

Asforbooksofthebeauty-and-talentedtype...Evenworsearethosewritersofthebreeze-and-moonlightschool.(杨宪益、戴乃迭译)

Andthe“boudoirromance”...Stillworseisthe“eroticnovel”...(DavidHawkes)

归化与异化的争执从未间断,学者的争执业已从语言层面上升至文化层面。目前看来二者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必须面对和采用的翻译策略,归化译文有较高的可读性,读者群较为庞大,读起来通顺易懂;异化译文可以尽可能多的传递文化信息,使读者体验异域表达与文化风味,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与完善。或许若干年后,在另一个较大的学术转向之后,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这两种翻译策略,从更多的角度探讨二者的优化利用。

[1]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4.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3]Schleiermacher,A.OntheDifferentMethodofTranslation[A].TheoriesofTranslation:AnAnthologyofEssayfromDrydentoDerrida[C].Schulte,R.,Biguenet,J.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agoPress,1992:36-54.

关键词:生态;文化;对比;翻译

一.汉英文化概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环境的产物,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要靠语言来保存、传播和继承,而文化的发展又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汉英翻译既是汉英语言的转换,也是汉英双语文化的交流。汉英文化的差异给汉英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正如王佐良先生指出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郭建忠,2003)。

二.生态文化对比

1.地理方面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汉语中的“黔驴技穷”,“人心齐,泰山移”,“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挥金如土”等都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地域色彩。相比之下,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比较发达,反映在语言中就出现了许多与海洋、船和水有关的短语。如:“allatsea”,“burnone’sboats”,“sailbeforethewind”,“spendmoneylikewater”等。

2.方位词方面

再以方位词为例,由于中国人表达方式的习惯,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直前。而英语文化却恰恰相反,英美人从英语地域文化上来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就是“fromnorthtosouth”。诸如“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之类的方位词,在英语中的说法也和汉语文化相反,分别为“northwest”“southwest”“northeast”和“southeast”。

3.气候方面

从气候上看,中国地处东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暖风从东吹来。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暖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带来雨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古诗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卸柳斜”的诗句。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西临大西洋,东靠亚欧大陆,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4.对动物的喜好

不同的生态环境使得不同民族对动植物的喜好也各不相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古以来人们以牛耕为主,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的人比喻为老黄牛,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与中国不同,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汉语说“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strongasahorse”;汉语讲“像牛一样勤劳”,英语是“worklikeahorse”。另外,狗在中西方人的心中有不同的形象。汉语中存在着“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与此相反,英美民族却视狗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如“luckydog”,“Loveme,lovemydog”“luckydog”“Everydoghashisday”“Barkingdogsneverbite”等等。

5.对植物的喜好

以竹子为例,中国是竹子的特产,汉语中不乏与竹子有关的成语,如“胸有成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岁寒三友”松竹梅具有很高的评价,用来比喻人类高洁正直的品性。英语中的“pine”“bamboo”“plumblossom”则没有这样的意义。在英语文化中,“bamboo”是马来语外来词,是不可能产生相似的联想的。英国受气候影响多产蘑菇,因此,汉语中用来比喻新生事物大量生产和迅猛发展的成语“雨后春笋”,英语中相应的则是“springuplikemushroom”。

三.译例评析

所举例子大多选自《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是一部融合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从整体上来说都是成功的译本,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关文化内容的翻译,两种译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千秋,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例1.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杨译:“…Truly,‘storm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

霍译:“…Iknow‘theweatherand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

关键词:主流英汉翻译隐形衔接连贯

一、简析英汉翻译

(一)对现代汉语和英语进行分析

众多语言当中,汉语和英语是最重要的,它们因此成为人们在交流过程当中,最常用的两种语言。作为语言当中的一种,汉语注重的是隐含在内的意蕴,而英语则注重的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虽然它们各自表达含义的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在语序的排列上都需要具有连贯性和隐形衔接性[1]的。

(二)英汉当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

汉语和英语在隐性衔接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汉语因注重其内在的意蕴,所以它在隐性衔接上多采用原词或者直接省略的方式。英语因注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它在隐性衔接上多采用的是替代或者照应的方式。至于连贯性,汉语当中常用到的是连词,而英语当中则是代词或者连词。

二、探析英汉翻译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2]

对导致英汉翻译中隐形衔接和连贯问题的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探究,将其概括成以下几点:

(一)英汉两种语言自身差异产生的问题

隐性衔接和连贯是本语里面隐含的可以用来进行语言衔接和连贯操作的一种有效信息。当然,它也可以采用直接省略的形式进行语言的隐性衔接和连贯。

1.代词的使用率过低,导致隐性的主语代词被遗忘。

如:老奶奶拄着拐杖,手不停地哆嗦。

学生的翻译文是:Grandmaoncrutches,handkeptshaking.

参考的翻译文是:Grandmaoncrutches,herhandkeptshaking.

在汉语的原文当中,并没有出现主语代词,但是从英语的语法角度来看,缺少了主语代词,整个句子就是一个病句。因此,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必须将其隐性的主语代词也一同翻译出来。

2.省略形式。

英语当中的省略是依据英语的语法进行的,在将其翻译成汉语的时候,被省略掉的部分一定要翻译出来。汉语当中的省略是依照前后文的意思进行的,所以在将它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也要将被省略掉的部分翻译出来。否则,一旦缺少了这些被省略掉的部分,翻译出来的整个句子就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比如:世界很美好,值得你奋斗。

学生的翻译文是:Beautifulintheworld,worthforyouthestruggle.

参考的翻译文是:Theworldisverybeautiful,worthfightingforyou.

对这一例子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本语中存在一个隐性衔接的省略词,其省略掉的词是“为它”,也就是“世界很美好,值得你为它奋斗”。但是,学生在将本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却没能将这个隐性的省略词翻译出来,这就导致翻译文在隐性衔接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二)英汉逻辑上的连接问题[3]

在对英汉进行互译的过程当中,因为本语中没有出现太多的连词,这就导致翻译文在语序的衔接和连贯上缺少了能够表达出转折语气、因果联系和前后顺序等的词汇。

例如:MingMingforgettoweararedscarf,sohecan’tgotoschool,can’tstudy.

学生的翻译文是:明明忘记佩戴红领巾,因此他不能进学校,不能念书。

参考的翻译文是:明明忘记佩戴红领巾,因此他不能进学校,也不能念书。

在这个例子当中,出现了逻辑上的连接问题。学生因太过于注重本语表面上的意思,从而忽略掉了本语中的连接性关系,以至于在将其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缺少了一个连词“也”。

(三)出现在其他方面上的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

这里所要表达的是:有些连词在语言中有比较特殊的用法,这就使得学生在对这些连词进行翻译的时候,因不能掌握这些连词的用法,从而曲解了它们在句子里蕴含的意思。

例如:Imentionedthisproject,canbringgreatbenefitstothecompany,therefore,itisveryimportant.

学生的翻译文是:我提到这个项目,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的翻译文是:我提出来的这个项目,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由此可见,它是很重要的。

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将本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因没能真正体会到“mentioned”在本语当中的含义,所以就按照“mentioned”的表面意思将其翻译成“提到、提及”。然而,“mentioned”在本语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提出来”。这就导致学生最终翻译出来的句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三、分析造成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的原因

对造成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进行英汉翻译时,没能掌握汉语和英语的精髓

在对汉语和英语进行分析的时候,曾提及汉语注重的是其内在的意蕴,而英语则注重的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于是,学生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因没能真正了解两者实质上的不同,就会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隐性衔接和连贯两方面的问题。

(二)学生难以掌握本语自身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英语中,很多单词和词汇都不仅仅有一个意思,这就使得学生翻译时,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单词和词汇在本语当中的意思,最终让学生产生极其矛盾的心理,更难将本语真正的意思翻译出来。

(三)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汉语的句式结构和英语的语法结构

英语当中的句子,大多都是有语法规则的,学生在将其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因没能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汉语的句式结构,使翻译文出现了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导致翻译文的意思与本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英语和汉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汉语的句式结构,还要将句子的意思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英汉翻译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问题。

[1]欧阳燕.基于话语探讨衔接和连贯的关系[J].海外英语,2011.

[关键词]粉文化内涵翻译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色彩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不例外。色彩词之所以被视为“文化局限词”,是由于它受民族历史、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礼仪习俗、文化背景等制约。Pink/粉,作为色彩词之一,也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属性,深层次了解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内涵,能对粉在英汉互译中准确性有所裨益。

一、在英文中用粉色,在汉语翻译中却与红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窘迫、愤怒或剧烈活动而)脸色发红。Shewentbrightpinkwithembarrassment.她尴尬得满脸绯红;PinkBook红皮书(国家出版的国际收支文件);Asthesunset,theskyshadedfrombluetopink.太阳落下时,天空逐渐由蓝色映照为夕阳的余光;pink-eye[医]红眼。5.pinknoise粉红噪声、红色噪声、典型噪声。

二、在汉语中虽有“粉”字,翻译过来却和“pink”毫无关联

Alotofteenagersdevelopacne.许多青少年都长粉刺;粉面油头(makeup),语出明代施耐庵《西游记》第五十四回:“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意为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傅粉何郎(handsomeman;verygoodlookingman)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全身粉碎(haveone’sbodysmashedtopieces),语出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粉妆玉琢(deckedoutbeautifully),语出《红楼梦》:“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如用白粉装饰的,用白玉雕成的。形容人长得白净。也形容雪景;在客家话中粉有“很”的意思。我粉爱你就是我很爱你。Iloveyousomuch.

三、英文中含pink的俚语

四、结论

色彩词作为一个民族语言的一部分,折射出该民族深厚的社会底蕴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认识、理解并掌握这种文化内涵的异同对翻译来说意义非凡。从“粉”这个色彩词着眼,可以看出如果不对两种文化、两种历史、两种人文、两种社会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就可能会出现死译现象,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读,甚至会产生误解。Nocontext,notext,只有在上下文中不断地推敲词语的用法,才能使译者呈献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对中英文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系统学习目的语中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为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邓志勇.语境!修辞与翻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翻译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本文讨论的英语习语主要涉及承载一定文化和语用含义的俗语和谚语。这类习语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受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审美观念、、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

1.简析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会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承载的文化不相同,表达方式自然存在差异,掌握这种差异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尤为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民族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很多农谚充满乡土气息。如“早起三朝抵一工”;“春天起得早,秋后吃得饱”;“乡下没有泥腿,城里饿死油嘴”等。而英国是岛国,四面临海,有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如:Anyportinastorm.(风暴中任何一个港口都是好的);A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微小的裂痕能使一艘巨轮沉没);Asmoothseaneverasksaskillfulmariner.(平静的大海孕育不出优秀的水手);Beingonsea,sail;beingonland,settle.(在海上就航行,在陆上就安居)。(注:类似于汉谚“随遇而安”)。

1.2不同的价值观念

英美价值观念的主线是人本主义,崇尚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主性,突出强调个人方面的东西。如:Don’tquarrelwithyourbreadandbutter.(不要做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Eat,drinkandbemerry,fortomorrowwemaydie.(及时行乐。)。

而汉语谚语中有极其浓厚的伦理色彩,它倡导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和团结合作关系,如汉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缕”等。

1.3不同的

西方人大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家庭必备读物。上帝被视为万能的,支配着宇宙、万物、生灵,在英语习语中频频出现教堂、十字架等词。如:Allarenotsaintsthatgotochurch.(前往教堂听道者,未必个个是圣徒。);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中国信仰佛教和道教,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谚语。

1.4不同的历史背景

此外,中国有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积淀了许多中国特色的封建文化习语。如“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自古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这些习语没有对应的英谚。

1.5不同的审美习惯

由于不同民族受其民族个性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结。在英汉谚语中,虽然都常常借用动物来喻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但不同国家对同一动物的感彩却大不相同。如狗在英美文化中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被用来比喻人,如:Youarealuckydog.(你可真是个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每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而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贬义,如“走狗”、“癞皮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

2.英语习语翻译

英语习语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语义整体性,二是结构固定性。由于这两个特点,在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其比喻意义在汉语译文中的准确表达。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意译、增译、加注等。

2.1直译法

可以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的英语习语有三类:①只有字面意义,无比喻意义;②有比喻意义,但因使用范围广、历史久,其比喻意义早已被中国读者所接受;③习语有生动形象比喻,不像第②类习语广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在翻译时,只要不影响中国读者的理解,尽可能使用直译,达到与原习语近似的语言效果。例如:Easycome,easygo.(来得容易,去得快。)直接翻译出字面意思。Thepolicypracticedinourunityisreallynewwineinoldbottles.(目前单位执行的政策的确是旧瓶装新酒。)“旧瓶装新酒”表示的是形式不适合新内容。Thehouseisatsixesandsevens.(屋子里乱七八糟。)译文保留了源语中的数字形象。

2.2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习语不但有相同的字面意义,而且有相同比喻意义。当翻译此类英语习语时,不妨直接套用汉语现成的习语。例如:Shanxiisamysteriousplace,speakofangels,andyou’llheartheirwings.(山西地方邪,说曹操,曹操到。)将“天使”换成了“曹操”。Betterbetheheadofadonkeythanthetailofahorse.(宁为鸡头,勿为凤尾。)将“驴”换成了“鸡”,将“马”换成了“凤”。It’snousecryingoverspiltmilk.(覆水难收,后悔无益。)milk被替换为“水”。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fish被替换为“粱”,但没有改变源语的比喻意义。

2.3增译法

有些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若只译出缩略形式,中国读者会困惑不解。此时,可以增补形象,将原文省略的部分译出来。例如:Nothingventure,nothinggai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论干什么都有风险,不冒风险就会一无所得。汉语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恰好表达这一概念。It’stheoldstoryofthestitchintime.(还是那句老话,及时补一针,可以省九针。)这是习语“Astitchintimesavesnine.”的缩略形式。Henryhadawildpartyathishomewhenhisparentswereoutoftown.Oneofhisneighborshookhisheadandsighed,“Thecat’saway.”(亨利的父母出城了,他在家里搞了个狂欢晚会。一个邻居摇摇头,叹气道:“爸妈不在,无法无天了。”)这里省略了themicewillplay。

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正确翻译英汉谚语必须建立在对其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时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好习语的关键。

[1]Mocarthy,D.&翟云峰.美国英语习语新编[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英文片名;汉译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涌入我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电影片名的翻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直译平淡乏味的、有一片多名的、还有误译错译的。电影片名传统的“直译”“对等”“音译”等翻译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译者、观众和发行方需要。这些都需要译者进一步深入理解电影内容,领会影片精神实质,在翻译目的的作用下,对影片内容和原片名进行理解,急需将英文片名翻译的创新,使译者、观众和发行方广泛接受。

二、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实例与探讨

(一)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影片目的

在英语影片名采用一个普通的角色名是比较常见的,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BenHur被直译成“宾虚”,从片名不清楚影片讲述的是人还是什么故事,因此很难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兴趣。

如:影片ESCAPEFROML.A.主要情节是公元2013年,美国新总统之女乌托带着能解开世界末日之谜的黑盒子投入了反军琼斯的阵营。在总统绝望的喊叫中,她亲手瓦解了全球动力,摧毁了总统企图统治整个世界的阴谋。为凸显影片目的,译者将ESCAPEFROML.A.译成“洛杉矶大逃亡”,十分合适。

此外如OneFlewOvertheCuckoosNest译成“飞越疯人院”,TheDeerHunter译成“越战猎鹿人”,WaterWorld译成“未来水世界”,Titanic译成“泰坦尼克号”,RunawayBride译成“逃跑新娘”,RomanHoliday译成“罗马假日”等都是为了影片目的。

(二)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译者目的

此外,如:将GonewiththeWind译成“乱世佳人”,将TheWaterlooBridge译成了“魂断蓝桥”,将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译成“廊桥遗梦”,WestSideStory译成“西城故事”,TheSoundofMusic译成“音乐之声”等。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观众目的

电影是给观众看的,失去了观众,电影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现在很多影片的片名汉译就是希望能投观众所好,译成的片名尽量投观众所好,使观众产生好感,最便捷地达到宣传的目的。

此外,如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PeterPan译成“小飞侠”,ForrestGump译成“阿甘正传”,RobinsonCrusoe译成“鲁滨孙漂流记”,Cleopetra译成“埃及艳后”,JoeDirt译成“乔迪特历险记”,WyattEarp译成“义海倾情”,Mrs.Doubtfire译成“窈窕奶爸”,Ali译成“拳王阿里”,BonneandClyde译成“雌雄大盗”等。

(四)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市场目的

此外,如:15Minutes本意为“15分钟纪要”,译为“浴血15分钟”,TheMask译成“变相怪杰”,RushHour译成“尖峰时刻”,MenInBlack译成“黑超特警组”,KnockOff译成“雷霆一击”等都是为了市场目的而做出的处理。

三、结语

总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优劣对一部电影票房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十分重要。充分考虑到译者目的、观众目的和接受能力、发行人目的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而创造性地对原片名进行修饰、补充、扩展、修改、夸张或者改变。进一步丰富了翻译理论,开辟影视翻译新视角。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目的语的优势,使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满足大众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娱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曦.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汉译谬误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

[2]蒋宏.翻译目的论原则与电影片名的翻译[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02).

[3]李辉.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J].文教资料,2006(34).

[4]李琳,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2004(04).

[5]张晓舸.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商标是商品的名称即标记,俗称“牌子”。在产品进出口的国际贸易中,除了产品的品质包装等各方面须符合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外,同时还得有个好听的“当地名”,以便使该地的消费者接受它,喜欢它,这就涉及商标词的翻译。一个成功的商标有助于产品的推销,而一个成功商标词的译名更有利于商品行销世界,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关于商标品牌名称的翻译,国内翻译界从英汉语言及文化对比角度己作了诸多阐述。本文从语用学角度根据提出的语用翻译标准对一些中国商标的英译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给中国企业在商标词翻译上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商标和商标词的背景概述

我国对商标的定义为:“商标(英文Trademark),是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有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它的定义为;“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简言之,商标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选择的名称或标识,由文字和图形等组成,是一个企业,一种产品或服务区分于另一个企业,一种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标志。

三、商标词的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是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它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也是翻译理论中的新模式。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而商标的翻译目的是推销商品,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应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商品与目的语文化上共同的特征,尽可能向目的语文化贴近,尽量做到“文字翻译”和“文化翻译”的结合,在文字翻译的基础上贴近并融合目的语文化的喻意、联想。各国商人在为自己的产品选择商标词时,一般都会分析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和文化差异,根据产品目标客户群的购买意向,结合产品特点选择商标词,这样就达到了唤起消费者购买欲的目的。下面就提出商标的语用翻译标准对商标的英译进行分析:

1.以商品为核心,结合商品特征,反映商品信息——产品中心。如果商标原文取自物名,尽量保持商标原文的特定内涵,选英语中的对应词译出,如:“椰树”牌椰子汁——CoconutTreeCoconutJuice;“猎豹”牌皮——HuntingLeopardLeatherCoats。

THE END
1.中国节日多种的英语翻译方法中国节日多种的英语翻译方法 19-11-22 返回列表由于中国的节日有其特殊的渊源和特色,所以对于中国节日的翻泽不能使用千篇 一律的方法,更不能随意翻译。对中国节日的翻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直译 直译,即字面翻译,是指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在保证原文特点 的同时也让读者接受了原文的文学风格http://www.366translation.cn/a/3828.html
2.QQ拼音输入法4.新增V模式计算器功能,数学计算更迅速更便捷 5.新增长按退格键防误删功能 6.新增英汉互译功能,QQ拼音小字典,学习英语的好帮手 7.新增新词更新提示功能(需手动开启),使您与“词”俱进 8.优化邮箱输入体验,如:只需输入a@即可匹配已输入过的邮箱记录 9.解决在某些游戏中出现两个候选词窗口的问题 10.解决在某https://baike.sogou.com/v42207.htm
3.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无忧考网英语资源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英语资源频道。 元旦New Year' s Day Jan.1 国际劳动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 s Day (warren’s Day) Mar.8 国际劳动节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https://www.51test.net/show/3648606.html
4.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根据农历制定的,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比较重要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根据农历制定的,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比较重要的节日。的英文翻译 基本释义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all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Here we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some important ones. 分享单词到:http://dict.cn/%E4%B8%AD%E5%9B%BD%E7%9A%84%E4%BC%A0%E7%BB%9F%E8%8A%82%E6%97%A5%E9%83%BD%E6%98%AF%E6%A0%B9%E6%8D%AE%E5%86%9C%E5%8E%86%E5%88%B6%E5%AE%9A%E7%9A%84%EF%BC%8C%E4%B8%8B%E9%9D%A2%E4%BB%8B%E7%BB%8D%E4%B8%80%E4%B8%8B%E4%B8%AD%E5%9B%BD%E6%AF%94%E8%BE%83%E9%87%8D%E8%A6%81%E7%9A%84%E8%8A%82%E6%97%A5%E3%80%82
5.2024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高频词汇短语及句型2024年12月英语四级考试将在12月14日举行,大家在考前要认真复习哦。今天@沪江英语四六级微信公众号整理了2024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高频词汇短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六级翻译词汇短语 四六级翻译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涵盖三大类。 历史文化类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1442975
6.英语翻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英语翻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ad927650f4bd842197322abbde133b6.html
7.英语翻译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2.中国有英语翻译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2.中国有中秋节,人们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a75aa3acf300d43782b805f19a4d5308.html
8.传统文化英语作文:中国剪纸包括以下要点: 1)端午节的时间及起源(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习俗; 3)邀请他端午节那天和你一起过节。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Smith,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https://www.360docs.net/doc/a83a7b1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9.html
9.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语翻译,收藏[中来自古风的那些事儿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语翻译,收藏1.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2.刺绣:Embroidery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5.剪纸:Paper Cutting6.书法: Calligraphy7.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9.雄黄酒:Realgar winehttps://weibo.com/1831521082/Jx6ow2HlR
10.英语四级翻译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2017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由于它是在中国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所以又被称为重九节,至今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登高、赏菊(chrysanthemum )、插茱萸(cornel)、吃重阳糕等。登髙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古人认为,在这一天登高可以避http://gz.xdf.cn/Stu/slj/201810/8462383.html
11.物理词汇英文翻译篇4:网络词汇及其翻译 关键词:网络词汇;构词方法;翻译法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的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很多网络词语在成万上亿的网名口口相传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脱离计算机的日常交际里,也迅速蹿红。这也使得我们的英语词汇库出现一些网络热门词汇。那么,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流行词汇应该怎么翻译成英语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ado26is.html
12.我的清明节假期英语作文带翻译(通用45篇)我的清明节假期英语作文带翻译(通用45篇) 在中国,清明又称之为“踏青节”。清明放风筝是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假期英语作文,欢迎阅读! 我的清明节假期英语作文带翻译 1 Its Chinese name"qingming" literally means "clear brightness" https://www.yjbys.com/edu/writing/20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