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外国友人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画院展藏馆参观“文房四宝”。许丛军摄(人民图片)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展出的景泰蓝工艺品。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
5月26日,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圣彼得堡赛区比赛举行。图为“汉语桥”比赛青年组选手爱丽丝表演舞蹈《采莲》。(新华社发)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连日来,各大网络媒体和网友们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构建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与完善,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新民晚报“深海区工作室”认为,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就当下而言,也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威胁贡献中国智慧,所必须达成的目标;更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迫切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了一系列与国际传播有关的学者,他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世界各主要媒体新闻报道的中国元素成倍增加,构建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我国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平衡再到有所作为的转变,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正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们需要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一点尤为重要。
“国际传播要为大局服务,找准坐标与定位”
网友“Veritas”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网友“三土”说,“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网友“朱文富”说,“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点赞!”网友“彬”说,“让中国声音响彻全球,让世界人民都听到中国声音!”网友“金刚石”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网友“Mryang”说,“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布局,点赞!”网友“海纳百川”说,“用好、发挥好媒体的作用,传播和展示真实的中国!”网友“我的时光如玉”说,“发出中国最强音!展示中国最真实美好的画卷!”
求是网归纳总结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次加以强调、作出要求。求是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金句,网友纷纷点赞。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为环球网撰文认为,一方面,在智能传播时代,跨国化、社交化、情感化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李子柒、阿木爷爷等草根网红和重庆、西安等“抖音城市”的成功“出圈”,充分印证了中国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对全球网民的巨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