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万物皆媒”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理与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整个社会深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人类迈入“万物皆媒”时代。人们生活中的“物”的主体性、媒介性和叙事能力不断凸显,强化物叙事、以物为媒、用物讲理,更科学讲好中国故事,是“万物皆媒”时代叙事体系和文明交流、文化传播亟需阐明的问题。

聚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讲好中国道路之理。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是要讲清楚中国依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共商共建共享,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讲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让国际社会在故事中加深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从而让理为人所知、理被人理解、理被人接受,更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科学理念和美好图景。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理,就是要讲清楚蕴含其中的和合共生的智慧,引导人们携手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赓续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之理。实现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世界人民的梦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现代化之梦,每个国家都有追求发展的权利。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之理,不仅能通过物叙事体系传播大量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更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坚实的理论支撑。

用好中国文化承载之物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体现中华文明的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物”,既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甲骨、青铜、壁画、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美术、中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非遗,都是“物叙事”中的抽象物,要以物载事,用好中华文明之物、用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播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体现中国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物。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工作,留下大批革命文物。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等都有物可看、有故事可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以物叙事,利用物之客观性、直观性、可接受性,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体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物。展现中国人物质文化生活状态的电影、电视剧等体现流行文化的物,反映人生活的电子产品、旅游等日常生活文化之物,中国网络技术应用的媒介平台、电商平台等物,已被民众广泛接受,而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念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物,更是展现中国成就、体现中国精神的物。高铁、网游等展现中国成就、中国精神的新“物”,成为了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表达。

善用中国故事叙事场景

在媒介平台上讲。新媒体时代,万物皆媒,绝大多数公众作为行动主体参与其中,物主体与人类主体可以共同行动。讲好故事,利用好多元化媒介平台,让物深度参与其中,本身就是物成为故事讲述主体的一种方式。大模型已经逐步展露出媒介平台属性,物作为叙事主体的可能性得到进一步拓展。物在平台,平台载物。让中外大众都熟悉和广为接受的媒平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聚合“物”。

在日常生活中讲。物通常是以商品的形式呈现,也以社会交往形式呈现。在商品消费环节,作为符号的商品携带着大量价值观念、文化气质,让人们感受到信任与可靠。在日常交往之中,作为被凝视的对象,人与物的共在共融,物的可用性与可靠性背后就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和信任。让作为媒介的“物”,成为世人日常生活的“用”,在日用而不觉中潜移默化讲好中国故事。

在客的体验中讲。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让国际流动更便捷。入境游成为了外国人感知中国的重要场景,它让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物展现其中,由物而体验到的文化、习俗、思维、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就便自然呈现。海外游客的主动参与,让物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可述性大大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使物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更易于展现出来。物为媒,必将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通物叙事的平台,打通文明交往的路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的是推动全球文明互鉴,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万物皆媒”时代,推动物平台、物叙事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打通文明相互交往的路径,建立相互理解、共融共通的全球交往语境。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中的生态话语:多模态隐喻研究”【23YY03】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遵循故事生动形象,才能让人听得进、听得懂。要注重发挥文艺作品、报纸刊物、互联网络、赛事平台、传统节日等媒介的作用,改进宣传报道方式,运用受众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故事的载体,提升故事传播的影响力。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情感,要注重以“动之以情”之方式来阐释观念、感染受众。讲好中国故事,既要“心入”,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4274ee5d35/5ef58c3ca5.shtml
2.党史学习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闻中心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https://www.shyueyanghospital.com/Html/News/Articles/11078.html
3.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国际?理论大视野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http://www.71.cn/2021/0603/1130490_4.shtml
4.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2月22日下午,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开展了理论中心组学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题教育党课活动。全体党政班子、理论中心组成员和学院“青椒”青年教师团队参加了学习和研讨,活动由青年教师桂凌俊主持。 https://hjy.hpe.cn/wmcj/djsjj/qzdj/664772.htm
5.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作文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作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作文。作文是语文中最常见的,作文这个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上学期间,写作文是家常便饭的事。作文具有创造性和综合性。你见过的别人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摘选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作文(精选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作文1 1/5页 讲好中https://zw.chazidian.com/mip/zuowen20434452/
6.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样也是在2018年,我成为了一名国际学生辅导员,迎来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批留学生。150名学生,来自18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面对他们眼中藏不住的好奇与期待,我深知责任重大,于是我带着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殷切嘱托,和他们一同踏上了这段中国故事探索之旅。 https://www.jianshu.com/p/05f9b8881488
7.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盘点议会外交的精彩瞬间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对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D3knXMBBSw68Ovyi9GzX180304
8.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型范本。首先,系列讲话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对中国道路的坚持,总书记多次强调并深刻阐释“决不走封闭僵化https://news.12371.cn/2013/12/02/ARTI1385953902071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