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1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一、(2020年山东威海)文言文阅读(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

2、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峽中平如油查”。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濒堆9。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人蜀记)注油盎:油瓶。峙:裂缝。滟灏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潮阻

5、绝沿:(2)不以疾也疾:(3)发大溪口发:(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2分)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三、(2020年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

6、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节选自三国志)注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宾:顺服,归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简:_(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3)会在卒会: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C.先主

7、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3分)(2)利人甚多,有裨国用。(3分)4.诸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四、(2020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9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8、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肉食者鄙(2)忠之属也(3)公将驰之(4)惧有伏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小惠未遍,

9、民弗从也。(2分)(2)彼竭我盈,故克之。(2分)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C.侃从之/隶而从者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D.若峻攻全/仿佛若有光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夜筑

10、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3)(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五、(2020年广西贺州)(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

12、可及矣!(选自智囊,有删改)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砾:小石,碎石。:急速,赶快。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功效C.文卷悉烬悉:全,都D.喝使归舍舍:房舍,住宅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以伤先帝之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所以威行而无怨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于是不可及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

13、的一项是()A.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B.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C.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D.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文更加具体生动。4.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分)(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2分)5.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

14、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六、(2020年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共13分)甲蔡元定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荠。于书无不读。朱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节选自夜航船)乙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11)“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12)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13),更不复顾惜。居(14)身之道,亦犹是耳。傥(15)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节选自松窗梦语)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啖:吃。荠:荠菜。扣:探问。王公廷相:王

15、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蹑:穿(鞋)。(11)历:经过。(12)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13)沾濡:浸湿。(14)居:守持。(15)傥:倘若,假如。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1)日惟啖荠日:(2)余谒公私第谒:(3)更不复顾惜复: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及长,登泰山绝顶。(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4.忆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七、(2

16、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共10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修始在滁洲,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

19、案。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3分)_八、(2020年湖北宜昌)医者仁心性。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性。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凤暴热。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

20、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槌。能止血,消瘀青。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刈,制。比,挨着,邻近。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惊()质()至()谓()2.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A.煎汤饮之B.如女之委顺相随也C.有娇柔之意D.故俚俗谓之蒲槌3.请用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句子: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5.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

21、场医治(2分)6.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2分)九、(2020年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孙云球,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

22、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选自吴县志),有删改)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幼禀夙慧(具有)B.不爽毫发(差错)C.万象毕见(完成)D.无微不瞩(看

23、见)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_(2)神哉,技至此乎。_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1分)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

24、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_十、(2020年青海)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题。(12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非淡泊无以明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非学无以广才()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

25、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2分)_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2分)_十一、(2020年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6、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27、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依照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D.求之(于)下流。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

28、,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

29、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阙廷:朝廷。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国家:指皇帝。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上书谢曰谢:(2)久

30、而益远益:(3)而臣爵位所蒙蒙:(4)恩犹父子犹: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5分)(2)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3分)8.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十二、(2020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2分)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

31、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时命杜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改容式车()(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飞泣谏请视师()(4)人恃以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

32、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分)_(2)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2分)_4.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两文中各有何表现(2分)十三、(2020年四川乐山)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33、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

34、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偃蹇(ynji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嵚(qn):形容山石突出。瀯瀯(y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B.余怜而售之怜

35、:怜惜,喜爱。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乙文中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4.翻译下列句子。(6分)(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3分)_(

36、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3分)_十四、(2020年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有范延费者为殿直,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为守,因问曰:“天使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皆完葺,田菜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市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殿直:皇帝的侍从官,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

37、北宋名臣。天使:皇帝的使者。邑宰:邑,具。宰,泛指地方官吏。驿传(zhun):驿站。(田菜:荒芜不耕之田。市(chn)肆:店铺。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祇候”都是官职名。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因问曰因:(2)闻更鼓分明闻: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译文: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3分)_十五、(2020年浙江衢州)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

38、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调落,无复向时比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解释据述异记载,王质所遇为二童对弈。濯:cu:通“摧”,毁坏。比:密,密集。同学们根据材料三表演“王质遇仙”的故事,请你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7分)原文加点词语释义表演指导(角色的神态、动作)质因留(1)王质流露出惊奇的神情,停下脚步侧耳细听,慢慢走过去。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2)(3)童子曰:“其归。”(4)童子看了一眼王质,略一沉吟,缓缓地、用善意的口吻对王质说:“樵子,/。”亲情凋落凋敝零落王质(5)_十六、(2020年浙江温州)题灯上人竹卷明李流芳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

39、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冁然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选自明清散文赏奇)解释灯上人:即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薰:指薰香。复理:重温。此君:指竹。生理:生机。冁(chn)然:笑的样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1)数欲过庵门而不果(2)而上人笔墨乃益进2.以下两个批注

4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

44、也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1)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2分)(2)请结合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十九、(2020年广西北部湾)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

45、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

46、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

47、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字源法行者休于树甲骨文金文篆隶(1)_迁移法故虽吏事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_查字典属余为记(1)sh:类别。隶属。(2)zh:连缀;连续(意念)集中在一点。同“嘱”,嘱咐(3)_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

48、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2.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2.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5.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二十、(2020年海南)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题。(12分

49、)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50、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倾颓(t)B.裨补阙漏(qu)C.为博士邪(xi)D.遂拜蒙母(zh)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1)行阵和睦性行淑均行:A.行走B.品行C.路程D.行列(2)当涂掌事但当涉猎当:A.应B.承受C.掌管D.相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读史可

51、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2分)二十一、(2020年河南)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题。(共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

52、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日侍坐备顾问奋不顾身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许国C.庶竭驽钝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益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2分)4.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4分)(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

53、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路:行政区划名。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zhn):稠粥。二十二、(2020年黑龙江龙东)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

54、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公)蒙:掩蔽。袂(mi):衣袖,袖子。辑屦(jj):趿(t)拉着鞋。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2)黔敖左奉食,右执饮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行天下之大道。(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3.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二十三、(2020年湖北荆州)古诗文联读(16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

55、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56、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威王论宝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

59、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4.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

60、,值得我们借鉴。5.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十四、(2020年湖北随州)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

THE END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是:《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中的《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大家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3vaYz4kfK.html
2."《兑命》曰:学学半。"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小提示:"《兑命》曰:学学半。"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https://www.gushiciqu.com/ju/zi17c90bb1.html
3.《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 )。 A. 教学相长 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D. 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题目标签:说明学习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1a2244d62947fbb6ff1b78534af478.html?fm=bd13e11980a1376c20b65094f335013918
4.(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2)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初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65f49b950b3cf62b2d1f2eaec5b494e.html
5.学学半中的学是什么意思学学半中解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学学半,里面的*个“学”念xiao,第四声,动词,第二个“学”是名词。*个指教人,第二个指学https://m.liqucn.com/article/38959.wml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①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学:即“教学”。 【翻译】 就算美味佳肴再可口,不品尝它的美味是不会知道的;就算有高深的道理,不去领https://liji.5000yan.com/xueji/165.html
7.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围,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 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3991506
8.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文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②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https://zujuan.xkw.com/1q23995317.html
9.“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原文出处翻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出自汉朝 戴圣《虽有嘉肴》 浏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习 哲理 读书 言志 https://www.72jixie.com/mingju/709.html
10.红楼梦引子原文翻译赏析曹雪芹古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https://www.gushiwen.cn/GuShiWen_17b3253f60.aspx
11.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https://m.12tiku.com/tiku/919809/25739134.html
12.国学选读(三)《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 【译文】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21/00/6745535_196236304.shtml
13.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学记节选全文解析古诗"兑命"曰:——所以"尚书"中"兑命"篇说: "学学半",——"教学过程,一半在'教师的教',一半在'学生的学'", 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意思. * 古之教者,家(25家)有塾,党(500家)有痒,术(suì)(12500家)有序,国有学. *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学生每年都可入学,每隔一年必须考查学习成绩. https://www.027art.com/fanwen/gushi/1470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