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群妈妈聚会,自然就会聊到娃吃饭的问题。
每当听到这些声音,就算小肥牛片、鲜毛肚、手工虾滑、鲜鹅肠统统都涮老了,也无法阻止我打破这个「比比谁家娃吃饭更渣」的僵局。
不是因为我懂得多,是我的斗争经验实在太丰富了。
我娃6个月开始吃辅食,14个月才开始稳定地好好吃饭,中间8个月,吃不吃全看缘分。
不要跟我讲什么换花样换餐具,用这些小技俩对付娃,也太小看他们了。
我家半年之内餐椅都换了四把,仍然在恶性循环里兜圈。
但这不能怪我啊,
是你先不吃的!!!
今天写写我是如何携娃打破魔咒,走上良性循环,喜提饭模的。
让娃好好吃饭,无非就是五个字——人狠话不多。
所谓「话不多」,就是不逼不哄。
逼吃大家都不陌生,常用句型有——
这些都是明逼。
我之前在幼儿园卧底系列里提到,
德国老师认为,跟少吃一顿饭相比,尊重孩子的意愿更重要。
先背个锅,我在那篇文末用「爱吃不吃」来形容老师的这种尊重——这只是一个口语化的修辞方法,很不严谨,并不是让你对娃说「你爱吃不吃」。
这顿你对我爱搭不理,下顿我饿你饿个彻底——这不是尊重,是拉锯和暗中胁迫。
下面这些常见的暗逼句型,杀伤力不亚于明逼。
每次我听人说「不吃拉倒,饿几顿就吃了」,我都会被当场气笑。
你本来讨厌五仁月饼,饿你几顿你也就吃了。
吃了又怎样?你会觉得吃五仁月饼很享受吗?今后你就彻底爱上五仁月饼了吗?
本来你很开心地在吃水煮鱼,这时有人在旁边监督你,一定要你吃掉整盆,不然就是对不起厨子,你什么感受?
就算不把吃饭当享受,起码也是个基本需求,而不是被迫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让谁开心。
哄吃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无法走上良性循环,总有破功的那天。
小孩嘛,都是靠哄的,我是为他们好。
你不是为孩子好,是不信任他们。
一顿不吃也就算了,如果娃决定顿顿不吃,难道继续让他做主?
我觉得你低估了人类。
人类在地球上起码混了200万年,「饿了不吃」这种作死的基因,早就在进化史中被自然淘汰了。
想想新生婴儿啥都不懂,根本不用你教,就会使出全身力气吃奶,嘴唇磨掉皮都不顾,你就明白人类为了给身体供给能量,让自己活下去,有么多拼了。
如果你承认进化论,你就会同意,娃吃饭用不着哄。
我就爱惯着我娃不行吗?
可以惯,只是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很快就会走上恶性循环,娃需要哄吃的等级会节节攀升,现实会教会你做人。
开始是边玩小火车边吃,后来变成边玩小火车边看小猪佩奇边吃,最后变成边玩小火车边看小猪佩奇边满屋跑着吃——到时候你可不要吐血。
说完「话不多」,再说说「人狠」。
「人狠」有两方面,对自己狠,对娃狠。
对自己狠,就是要把上面「话不多」的精神贯彻下去,不要觉得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
我娃曾经有一周几近绝食,后来三周每顿只吃半片黑面包,体重蹭蹭往下掉,双下巴都饿没了,我还不是都挺过来了。
只要还勉强符合生长曲线图,瘦就瘦吧。
习惯的养成本来就是要细水长流。
你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还要在朋友圈坚持打卡21天,别指望有什么方法可以用在娃身上立刻显奇效。
让娃饭渣秒变饭模,只存在于跳大神的背书里。
对娃狠,具体到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尽量放电。
你苦思冥想为什么我娃吃那么少:
根据帕累托法则,即著名的「二八定律」,娃不吃饭,80%的情况是归因于最常见的已知因素——
不饿
我当然知道放电不容易,太特么不容易了,谁养谁知道。
《前沿·生理学》(FrontiersinPhysiology)去年发表了一项科学研究结果——儿童的新陈代谢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耐力上媲美专业运动员,在体力恢复能力上甚至超过专业运动员。
所以,不只是你家娃充电五分钟待机一整天。论身体被掏空,你我都一样。
想让娃好好吃饭,掏空身体也得放电。
然而最终我发现,看得越多心越乱,做得越多越事与愿违,支撑我走下来的,就是「人狠话不多」这五个字。
有人教你怎么让娃好好吃饭,也许她只是运气好,生了个饭模,是吃饭届的天然牛。
而我今天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践中积累的斗争经验,完全出于对革命战友的惺惺相惜。请大家一定要珍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