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云:努力让鸟虫篆古文字活起来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王祥云作为第三代鸟虫篆古文字传承人,x矢志不渝传承发展濒临灭绝的鸟虫篆古文字,努力让鸟虫篆古文字活起来,为传承保护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鸟虫篆古文字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六十多年矢志不移传承发展鸟虫篆文化

王祥云生于1950年,是河南省漯河市人,六岁随父学习书写鸟虫篆古文字,六十多年来一直为鸟虫篆古文字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传承创新、传播推广奋斗不止。

鸟虫篆示例图

二、深得家族精心传承敬拜容庚教授为师

王祥云的爷爷王群才出生于清光绪年间,习得鸟虫篆并在家族中进行传承。与其同时代的中山大学教授容庚,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也通过师承的方式传承给后人。此二人堪称为鸟虫篆的第一代传人。王祥云的父亲王宣斌从小在父亲教导下练习书法,并得传鸟虫篆书法知识。

王祥云在随父亲习字之余,经常翻看父亲的藏书,最感兴趣的是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书中奇妙的鸟虫篆使他感到很神秘,而真正让王祥云喜欢上鸟虫篆,还是在读高中时他无意中看到容庚在《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的《鸟虫考》。读完《鸟虫考》后,王祥云更被这种神秘而美丽的文字所吸引。从此,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临习《岣嵝碑》《越王朱句钟》《越王者旨于晹钟》等鸟虫篆文字。处于对鸟虫篆的痴迷和求知欲,1966年12月,年仅16岁的王祥云赴广州中山大学拜见容庚,容庚亲传鸟虫篆艺术释读方法,自此奠定了王祥云一生鸟虫篆学术基础。

三、参军经受艰苦磨练学习鸟虫篆意志更坚

王祥云1969年报名参军,部队招兵的干部看重了他有书法和绘画的特长,写得一手鸟虫篆好字,并具有吃苦耐劳、勤学不辍的精神,特招他入伍。在紧张艰苦的军政训练中,他刻苦训练、成绩优异,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和书写鸟虫篆,1975年春又被选调到武汉,服务于部队首长。有一次他走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到了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鸟虫篆实物,他感到特别激动和新奇,并向古文字学家学习求教。王祥云说:“通过与古文字学家的交谈,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更加坚定了学习鸟虫篆的信心。”

由于服务首长的特殊身份,王祥云就有了出入全国各地大型博物馆及各地文物研究所的便利条件。在全国各个大型博物馆及各地文物研究所看到了出土的各种器型文物上面的鸟虫篆古文字,并向古文字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国家现已出土的文物有鸟虫篆字4000多个,除了重复使用的,余下的有1000字左右,通过学习交流,王祥云已经全部掌握鸟虫篆字体的笔法、释读,对鸟虫篆的学习研究趋于成熟。

四、转业定居商都管城传承鸟虫篆成果丰硕

2004年王祥云退居二线后,开始全身心的创作优秀鸟虫篆艺术作品。2008年,他创造的鸟虫篆书法作品《中日友谊源远流长》被日本原首相海部俊树收藏,同年其作品《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被蔡元培纪念馆收藏。

2011年,他的150余副作品在上海浦东图书馆跨年度大型展出,这一宫廷文化艺术一亮相,立即引起轰动,大家称赞鸟虫篆作品是“拿得出手,不烫手,爱不释手”的“三手”艺术品。王祥云创作的鸟虫篆书法作品先后被美、日、韩、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元首、博物馆、名人雅士收藏。

五、乘新时代温暖春风誓让古文字活起来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多次到非遗鸟虫篆体验馆指导工作,在全市工作会议上对非遗鸟虫篆传承发展提要求,并把鸟虫篆文创产品作为对外交流用品进行宣传。郑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虎强,专程到北京鸟虫篆艺术研究院,把起源于商代的非遗鸟虫篆项目引进郑州,拨专款在郑州成立鸟虫篆艺术馆,无偿提供场地,支持扶持鸟虫篆传承发展。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上,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孙守刚,河南省人厅厅长丁同民亲临现场指导鸟虫篆技能展示。河南省社科院王承哲院长到管城鸟虫篆艺术馆调研时提出:“要把鸟虫篆古文字和蕴含的廉洁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路云为王祥云组织举办鸟虫篆廉洁文化展作出批示并亲临调研指导。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友好城市论坛会议上,仔细了解鸟虫篆艺术在山东的传承发展情况,安排山东省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孙业宝,把非遗鸟虫篆做出山东对外交往的礼品。青岛市长赵浩志亲自安排把鸟虫篆作为青岛到期离任的日本领事馆、泰国领事馆领事的欢送礼品,受到欢迎,日本领事馆和泰国领事馆专题做了报道。

中央和各级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使王祥云备受鼓舞和感动。王祥云不顾自己70多岁高龄和夫人患病家庭困难,夜以继日、只争朝夕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鸟虫篆这一古文化瑰宝。

同时,自郑州市与河南省人社部门批准建立鸟虫篆技艺王祥云大师工作室以来,免费开展鸟虫篆技艺培训,招收徒弟60名。经过带徒培训,有21名徒弟参加全国各种技能考试,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国学文化师、高级教师、经济师、工程师职称,5名徒弟被大学聘用为客座教授。

徐新奎河南省行政管理学会秘书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李守力:当代易学大师的博文学习笔记1.0经管七、从《说文》十天干释读以及古文字看《连山》八卦纳甲: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宜为甲,甲象人头。” 按:乾纳甲,乾为首,故甲象人头。 “乙:象春草木冤屈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乙承甲,象人颈。” 按:坤纳乙,坤为地,顺承于天,故坤乙象人颈。坤为柄,柄,颈也。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07906&ordertype=1
2.李春桃吉林大学15、《“台”字补释》,《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三辑,2014年。 16、《说<尚书>中的“敉”及相关诸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2015年。 17、《据考古资料考释古文四则》,《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1期。 18、《荆门左冢漆梮文字释读(二则)),《简帛文献与古代史——第二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国际论坛http://gujisuo.jlu.edu.cn/info/1032/1156.htm
3.古文字研究(第29辑)(豆瓣)赵鹏:《乙编))3471中两条卜辞的释读及其相关问题 冯时:殷人疾病考佚 ··· (更多) 丛书信息· ··· 古文字研究(共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古文字研究(第5辑)》《古文字研究(第13辑)》《古文字研究(第26辑)》《古文字研究(第23辑)》《古文字研究(第17辑)》等。 我要写书评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76181/
4.黄宾虹书法欣赏黄宾虹金文书法字形难于释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所处时代的古文字释读水平及局限的原因,也有黄宾虹选择冷僻字的原因,也有大量运用通假、古今、异体、繁简字的原因。在这件作品中,这一路比较笔画较细而圆劲的字,在黄宾虹的书法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宾虹遵循著诗、书、画、印全面修养,强调书画同源,绘画笔法http://baike.shufami.com/collection/15084.html
5.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出土文献研究续集》,1989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农史研究》八辑,农业出版社,1989 《古文字释读三则》(第三则),《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 《古文字释读三则》(前二则),《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https://baike.sogou.com/v60595.htm
6.文史丨牛!这本1900多年前的字典,我们现在依然在用来辨识、释读新发现的数千年前的 战国竹简、青铜器铭文以及甲骨文 等古文字 世界读书日设立的宗旨 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而对字义的共识 是人类思想得以传递的基石 让我们翻开书籍 循着汉字的一笔一画 领略中华文明的深邃内涵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708&newsId=5262473
7.符箓与古文字的释读刘晓明著录项 来源 《学术研究》|2001年第8期|118-120|共3页 作者 刘晓明;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405; 原文格式PDF 正文语种chi 中图分类文字学; 关键词 符箓;古文字;建;释读; 入库时间2023-07-24 23:13:28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academic-research_thesis/0201215442286.html
8.余秋雨的文化史《寻觅中华》.PDF他一看就惊讶,断言这种古文字,连汉代以来的古文学家张敞、杜林、扬雄、许慎等也都没有见到过,因此立即觉得自己已经领受了一种由山川大地交给一代学人的历史责任。他写道: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罗振玉以深厚的学养,对甲骨文进行释读。 在此前后,他还深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417/1007039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