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不知是何朝何代的人,也不知是生于何乡何土,子弟们只知道他是蔡邕的焦尾琴转劫。说的是某年某月某时,祖师爷在天宫仙阙,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是祁阳剧又遭了厄运,于是大发慈悲,特地亲自拜访蔡邕祖师,请他放焦尾琴下凡,使其中兴祁阳剧。……下凡之后,投生祁阳焦家,取名焦德,生而懂得音律,只一出《琵琶记》总学不会,除此之外,就无戏不能,无戏不精,果然在祁阳班中大露头角,后来天子宣召进京演戏,封了侯爵,替祁阳剧添了无穷光彩。后来尘缘已了,侯爷归天,班里永远供着他的神像。(1)
闽、台等地流传的雷海青信仰,在民间传说对历史文献的凭依和修补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他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戏曲的行业神,继而又溢出戏曲行业成为民众普信的地方尊神。唐人郑处海《明皇杂录·补遗》称:天宝年间,有乐雷海青。余者不详。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也记载安史之乱期间,“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乐工雷海青不胜悲愤,掷乐器于地,向西恸哭。禄山怒,缚于试马殿前,支解之”(1)。这些历史文献,为忠烈义勇的乐工形象进入梨园行被奉祖师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民间传说进一步赋予雷海青离奇的身世和“殁为神”后的伟力。“民间传说雷海青是个私生子,被遗弃于田野,由毛蟹以泡沫饲喂始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