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浙江省疾控发布早餐监测报告(引题)
学生早餐吃得“太潦草”营养不良和肥胖“两头翘”(主题)
钱江晚报记者隋雪杨茜通讯员郑佳祝姚玲
“小学生一周早餐不重样”“懒人版学生营养早餐”“早餐这么做好吃简单又营养”……不知何时起,在各个社交短视频平台上,宝爸宝妈推出早餐制作“秘籍”,成为了新的流量风口。某平台上,“小学生早餐”这个话题就有21.7亿次播放量。足以见得,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早餐非常重视。然而重视归重视,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行动。
正因为这些“缺斤短两”的早餐,难怪不少生长发育门诊人满为患,家长带着孩子扎推求助。儿童青少年中长期存在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两头翘”的问题,都和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怎样的搭配才算一顿“满分”的优质早餐?我们的孩子,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饮食,汲取营养呢?
膳食纤维严重不足
早餐要吃够五大类
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朱冰泉介绍,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热能不足,血糖浓度就低,大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应,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等症状,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在门诊中确实有不少营养不均衡的学生党。“主要问题就是蔬菜、水果吃得少,膳食纤维严重不足,这和发布的报告情况吻合。”
朱冰泉说,学生党的饮食同样要遵循202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每天应该摄入“五层”食物,包括了<5g盐和25g~30g油、300g~500g奶及奶制品,25g~35g大豆及坚果类,120g~200g动物性食物,300g~500g蔬菜类和200g~350g水果类,200g~300g谷类和50g~100g薯类。
“如果将这些食物只分解到两餐,那每餐对学生来说有些负担过重,如果分解到三餐,就会相对平衡些。所以我们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的早餐种类丰富些,主食可以是面包、面条、馄饨,还要有牛奶、鸡蛋和水果。至于蔬菜这部分我们可以灵活一点,煮面条的时候里面丢点蔬菜,或者把肉包换成菜包,或者凉拌番茄、清炒芦笋,都是非常简易又营养的快手菜。”她强调,吃饭这件事也不用“一板一眼”,一日三餐需要通盘考虑,做好分配。
12岁女孩查出脂肪肝
警惕这种“隐形”肥胖
妙妙156cm的身高,体重53.8kg,腰围有81.2cm。测算出BMI值22.1,虽未达及该年龄段女孩的肥胖标准(BMI24.5),但已经处于超重(BMI21.9);腰围身高比0.52,是典型的“小苹果”身材。
进一步人体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妙妙的骨骼肌含量是该身高体重儿童的下限,内脏脂肪比例明显偏高,血液检测指标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均高于参考范围,结合B超和肝弹性纤维成像检测,确诊为轻度脂肪肝。
这么小年纪,看起来也不是特别胖,怎么会得脂肪肝?
原来,妙妙平时很不喜欢运动,日常饮食“无甜不欢”,奶茶只点“全糖”,还特别爱喝碳酸饮料。每天晚饭后的水果和酸奶,家里也是不间断供应,尤其像榴莲、山竹、菠萝蜜这样的高糖水果,更是妙妙的心头好。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长期膳食不平衡,就吃出了脂肪肝。
营养膳食别跑偏
均衡、适度是关键
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膳食不平衡。“肥胖其实是一种‘隐性饥饿’,即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供能的宏量营养素摄入过剩,导致膳食天平偏向一边。”王舒悦建议,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避免早餐吃得太潦草,晚餐吃得太丰盛。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做到食物多样,同时控制食物摄入总量。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另一方面,当代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深加工食品摄入过多的问题,各种零食、饮料、速食即食产品,什么流行吃什么。但深加工食品往往会在加工过程中改变性状、多次烹调,破坏了原材料本身的营养素,还可能为了改善口感,添加油脂、碳水化合物、调味剂等,直接化身“能量炸弹”,吃多了容易引起超重、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两位专家都提醒,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保证平衡膳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充足的户外运动也很关键。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的总时长应达到3小时,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应坚持每天运动,保证每天至少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包括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