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的说法,一直以来,饮食习惯与寿命长短之间的关系,都是人们激烈讨论的对象。病从口入的说法也让大家在饮食上留了心眼,为了维持健康,达成长寿的心愿,很多朋友都暗自寻找着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实很多疾病都跟吃得太多有关,比如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很多朋友都对"吃得少更容易长寿"的说法深信不疑。为了健康,有的人甚至连晚饭都不肯吃,这可不是段子,而是真实的案例,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在养生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经验",走入了误区还不自知。
吃得少真的有助于长寿吗?
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人的身体会更轻松,肠胃的消化负担减轻,各个器官的代谢压力减少,确实能达到有益健康的效果。而放肆吃喝、每顿吃到饱、经常暴饮暴食的习惯,往往是各种疾病的"源头"。
所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少吃确实有助于长寿,因为身体的代谢压力减少了,身体因为代谢所受到的损伤就小了,各个器官的各个功能也会因此得以修复,有利于延长身体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身体肥胖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健康隐患,体重超标也是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多种疾病风险的关键因素。很多医生都会建议大家适当控制体重,不是为了保持完美的体型,而是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朋友在饮食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摄入超标。普通人的身体不需要太多的热量,因为一整天的活动所消耗的热量是有限的,经常吃到撑其实是给脂肪囤积提供了便利。
合理控制饮食能让我们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而且少吃也能延缓衰老,让人更年轻。如果大家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身材适中、饮食有度的人,看起来往往更显年轻,而那些贪食、肥胖的人,不仅看起来尽显老态,反应也比较迟钝,这是因为长期摄入过量导致脑组织萎缩造成的。
但是,吃得少不是让大家一味地少吃,有些朋友为了符合"吃得少"的标准,经常宁愿饿着也不肯吃东西,这不仅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容易引发身体疾病,所以大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钟南山,是人人都羡慕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除了他的身份以外,84岁的它身体强壮,不忘初心一直站在第一线,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非常小。
很多网友也都在好奇:钟南山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在网上有公开过他的"长寿菜单",其实都是常见菜,难怪身体健康。
一日三餐都需要吃什么?
1、钟南山钟老的早餐
早餐是每天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为完成机体一上午的能量以及营养需求,需要好好搭配,而钟老曾公开过的早餐名单,包括1个蛋黄、3个蛋白、2片面包夹一片芝士、1碗红豆粥、1杯牛奶、2个橙子,营养多样可能很多人都吃不了。
然而大家别看以上的食材都很普通,就是这样一顿的早餐包含奶制品、杂豆、蛋类、主食、新鲜水果,可满足钟老一上午的营养以及能量需求。
按照这样的食谱大家也可以自由搭配,若饭量较少不妨相应地减半。
二、钟南山钟老的午餐
钟老对午餐的要求是要吃饱,占一日三餐热能的40%,以肉、鱼、禽、蛋、豆为主。如果要吃鱼的话,多是以清蒸为主,既能保留水产品中较多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D、钙、铁、磷、镁、钾等,味道还十分鲜美。
相比于浅水鱼,深海鱼的营养价值更高,富含的DHA与EPA对老年人保护心血管十分有益,每周可食用3次左右。至于禽畜肉,有健康隐患的肥胖、慢性疾病人群,需尽量挑选瘦肉部分。
三、钟南山钟老的晚餐
晚餐的要求是占全体热量的30%,此时可以放弃肉类,以五谷杂粮为主,少吃点更有利于控制体重。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如果吃粗粮后肠胃有明显的不适,多是膳食纤维的刺激,此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先用根茎类可代替蔬菜的食物,如山药、莲藕、芋头、土豆等,再适量吃粗粮粥。
再从好消化吸收的粗粮粥过度到粗粮饭,这样对锻炼肠胃的功能也没有坏处。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标准是晚餐吃七分饱足矣,过量吃对体重以及病情都没好处。
这样的一顿晚餐既能收获营养,还有较强的饱腹感,是营养和健康的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