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个饮食“习惯”会害了你和家人,再这样吃小心癌症找上门!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据了解,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具有隐蔽性,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01

食管癌是怎么发生的?

食管是人体消化道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食管长25厘米,直径为2.5厘米。由于受到其他组织结构的影响,食管在形态上有三处狭窄:第一处在食管与咽部的交叉处;第二处在食管和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三处在食管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

02

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饮食

中国人爱吃烫食,老人常说“快,趁热吃”。尤其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冬季寒冷,一口热粥、热面、热茶慰藉着归家人的身心。但我们的食管黏膜娇嫩怕高温,如果超过50℃,食管黏膜细胞就会被烫伤。偶尔的一两次烫伤,细胞会慢慢自我修复。如果长期不注意,反复烫伤,食管黏膜细胞来不及修复,受损部位的黏膜就可能增生直至癌变。

另外吃得太快、太硬也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吃得太快,咀嚼不够细致,大块食物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吃得太硬,硬硬的边角块也可能会划伤食管。除此以外,长期食用过咸的食物同样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比如腌制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的降解产物反应,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2.微量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指的是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量0.005%~0.01%的元素,包括铁、锌、钼、氟、硒等。食管癌肿瘤跟我们的营养水平和维生素的摄入有非常明显的关系。食管癌高发人群中血清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水平。

有研究人员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发现当地土壤中的钼和锌含量较低。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种由于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的病例时有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3.遗传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中有食管癌疾病史,发生食管癌的概率明显升高。

4.烟、酒

长期大量抽烟、饮酒会损伤食道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的概率。

5.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时,胃的内容物包括胆汁、胆汁酸等,会反到食管内,对食道的黏膜造成损伤,这种损伤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尤其是巴雷特食管,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并发症,是世界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率是正常人的30~50倍!

03

食管癌中晚期有哪些症状?

食管癌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疾病,早期食管癌没有典型症状,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中晚期,随着病情的深入,将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提示性症状。

吞咽困难。当食管上段或者整段被肿瘤堵住,将会出现吞咽困难。刚开始在吞咽干硬食物的时候会感觉到困难,后期逐渐发展到吞咽流质饮食也会觉得困难,最终连吞咽清水和唾液也费劲。

食管内异物感。当肿瘤长在食管上端的时候容易出现食管内异物感,就是总觉得食管里有东西,怎么都吞咽不下去。

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食管癌晚期,食管黏膜分泌黏液功能变差,会导致咽喉部干涩。

食物滞留感。食管癌晚期,肿瘤比较大,堵塞了食管部位,进食食物时,就会出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梗阻的现象。

进食后胸骨后疼痛。食管癌晚期,癌细胞转移到食管外组织累及邻近器官、神经所致。这种疼痛一般是持续性的,开始的时候比较轻微,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持续加重。

04

如何筛查食管癌?

食管癌具有极强的隐匿性,无法从症状上准确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定期体检。食管癌检查的金标准是胃镜,它不但可以使受检者完成检查,还可以在检出早期食管癌后,在胃镜下做治疗。

防癌体检不是保证大家终生不得癌症,但是可以最大限度让大家不得中晚期癌症,而癌症早期大多是可以治愈的,对于食管癌来说,尤其是这样。远离食管癌,让我们一起守护我们脆弱的食管。

原标题:《注意!这个饮食“习惯”会害了你和家人,再这样吃小心癌症找上门!》

THE END
1.柏柏育儿漫画的个人主页很多孕妈怀孕后胃口大变,只想吃些味道重的食物,如多放调料的食物或者味道十足的火锅。这类食物往往能勾起孕妈食欲,但是却不利于肚里胎儿的生长。因为这些“口味丰富”的东西不能完全被孕妈吸收,堆积的垃圾被运送到血液中会慢慢循环至胎盘,被胎儿吸收掉,这些东西对胎儿没有好处,还会引起宝宝体体内胎红素的变化,虽然https://story.hao.360.cn/user/LNTbEBizL3S3OT
2.刚吃完饭,这5件事尽量不要做,长寿或许与你有缘1、 调整饮食结构:在满足孩子日常营养所需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易消化的蔬菜、水果,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最好让孩子少吃。 2、 饮食不宜过饱:给孩子喂饭不要喂的太饱,每餐吃7分饱就可以满足日常营养所需了。吃得太饱,容易造成肠胃负担。 https://www.jd.com/pccontent/232767
3.每日热点11291、请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的区域,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2、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尽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医生旅居史,不要自行用药;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