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从老年群体的身体内外表现特征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在营养方面面临的问题、需求特点,并给出合理饮食的建议。
“‘营养’是要求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组合,才是真正提高免疫力。”她用“十个拳头吃出长寿”形容一日三餐的搭配法则,但也特别提示,对于高龄的老年人,乐趣性进食更为重要,即不要太限制口味喜好,只要爱吃、能吃进去,就是好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
作为营养学专家,胡雯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老年群体营养问题的四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看,人体到了老年期时,会自动进入节能减排的状态,比如随着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和排出均放缓、减少。其次是老年人人体组成成分正逐渐发生改变,比如体内脂肪会逐年增加,肌肉细胞开始萎缩、减少,骨组织减少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第三,老年的生理功能改变,也会带来对食物的烹制、选择和食用的改变。比如伴随着五感(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的敏感度和觉知度的下降,高血压的老人往往被建议饮食清淡或少盐,但他们对盐的感知下降,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得越来越咸一些。最后是受口腔环境改变的影响,比如说唾液减少、牙齿脱落、吞咽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等,老年人的饮食又会被调整,“因为食欲下降,老年人想喝粥,但糖尿病人不建议喝粥;有老年人喜欢吃肥肉,但血脂偏高又不建议吃肥肉。因此这些方面如何做到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上述几方面影响因素,胡雯总结了老年人更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首先是蛋白质的代谢,尤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要求老人的膳食要拔高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比例。“有些老人根本不愿意摄入动物类优质蛋白质,建议可以通过鱼肉奶蛋、豆制品来均衡选择和搭配。”
针对老年人的食量下降问题,胡雯表示,老年人胃容量减小,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量逐步下降算是正常,但进食量要跟代谢匹配。她建议,老年人在饭量下降的同时,可选择“彩虹饮食”,“在有限的进食中,广泛摄取高营养素密度的食物。比如深色的蔬菜、鱼类等,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铁元素,维生素B6、B12等。”
“‘营养’是要求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组合,才是真正提高免疫力。”对于疫情期间老年人的营养搭配,胡雯给出几点建议。第一,保证每天五个大类的食物,包括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彩搭配,兼顾谷薯、蔬菜、水果、奶、豆、鱼肉、蛋类,以及油、盐等调味品。“有很多老年人说吃不下粗粮,那么精粮和粗粮的比例可以按个人接受度一点点调,从3:1、2:1最后到1:1等”。
第二是优质蛋白质,胡雯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一个全鸡蛋、300至500毫升奶、鱼虾肉类每天2至3两。“有很多老年人乳糖不耐,可以在不喝奶的情况下,保证豆制品、豆浆等的摄入。这些食物不但能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还能增加钙铁锌硒等营养素等摄入,对于维护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和修复能力都很重要。”
第三是蔬菜和新鲜水果,胡雯表示,可以尽量选有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深绿色或橙红色蔬菜,增加维生素和抗氧化的物质;通过摄入新鲜水果如柑橘等,可以缓解新冠疫情下高烧的不适感。
第四是可有意识的增加对肠道有益的食物。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能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比如全谷物(燕麦、小米等)、菌菇、酸奶等。
“还要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没有水,我们机体内的免疫反应也就无法正常进行。”胡雯提示,家人要特别警惕老年人的脱水问题,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200毫升以上,温开水、淡茶水都是很好的选择。“疫情之下,银耳羹配枸杞、大枣,藕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六是食品安全问题。胡雯表示,老年人胃肠道较弱,食物要煮熟煮透,可煮得稍微细软些,易于咀嚼和消化。“在饮食要求方面,清淡是指不油腻,并不是没有味道、不放油,关于这一点,有些理解是有误的。”
胡雯特别提示,对于高龄的老年人,乐趣性进食更为重要,即不要太限制口味喜好,只要爱吃、能吃进去,就是好的。可以在三餐基础上,搭配2-3次加餐,比如杂粮羹、坚果糊。“对于在疫情期间,有老年人食欲差到完全不能进食,还是建议到医疗机构,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选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帮助老年人的营养改善和免疫提升。”
最后,在回答关于如何照护身边老人的网友提问时,胡雯用“十个拳头吃出长寿”非常形象地给出了她的营养搭配建议: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鱼禽肉蛋),两个拳头大小的奶和豆制品,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用十个拳头让我们吃出长寿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