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都吃什么盖浇饭?

梦厂说:日本料理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名贵而高大上的,但日本人家常的美味也很值得品尝。有一种当得起日本“国民主食”的称号的食物,那就是在香甜绵软的米饭上浇盖味浓汁厚的配菜的——日式丼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盖浇饭”。

今天梦厂就来将它详解一番,日本料理的亲民一面,都在这一碗啦!

盖浇饭在日本:靠便捷逆袭的庶民美食

梦厂先前介绍过,日本把盖浇饭称为【丼】(どん,音同“洞”)。这个字源自汉语,中国古时“丼”与“井”相同,因此“丼”原是形容石头落入井中发出的“咚”的声音,后来传到日本,就引申为陶或瓷制的器具,尤其是食器——丼鉢(どんぶりばち)。“丼物”,就是装在陶瓷碗中,加了菜肉的饭食和面食,通常会根据碗内所装盛的食物来为丼物命名为【XX丼】。(注意!别叫【XX丼饭】,因为“丼”本身就代表了饭+菜,【XX丼饭】就成了语义重复的【XX饭饭】)

江户时代隅田川的渔夫将牡蛎蔬菜用酱油味噌煮熟,盖于饭上,据传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盖浇饭。

此后,日本开始接收西方文化,三明治、披萨、卷饼这类主食配菜混杂的食物的引进,渐渐打消了人们对传统料理的坚持。一些美食家也认为,配菜的酱汁渗入米饭能让料理更加美味。因此,好吃又快手,符合各种吃货需要的盖浇饭迅速展开逆袭,在近几十年内,成为了日本主流料理的新代表。

日本五大国民盖浇饭及家常版食谱

日式丼物的配菜,大多以荤菜为主,发展到现在,品种已不计其数。无论是名贵的海鲜鱼生,还是常见的鸡猪牛肉,经过不同的调味处理,配上香糯的米饭,都是绝顶的美味。而这5款,就是日本人气最高的国民盖浇饭:

牛丼

“国民午餐”

大家都很熟悉的吉野家牛肉饭就是牛丼,对日本人来说,它也是最受欢迎的一款盖浇饭,各大快餐连锁店都以牛丼作为定番(必备菜)。这是有历史因素的:梦厂介绍过,以前牛肉在日本非常金贵,一般人吃不起。但吃货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有人想到可以将牛骨上剩下的碎肉剔出来做菜,于是便有了平价的牛肉盖浇饭。当然,现在牛肉很易取得,选用品质更好的肉质,牛丼自然也更美味。

食材

肥牛片200g

白洋葱1颗

万字酱油50ml

清酒35ml

味啉35ml

砂糖20g

清水250ml

制法

洋葱切丝,放入煮沸的清水,加入酱油、清酒、味啉、砂糖同煮,至洋葱变软透明;

下入肥牛片略煮,滤除浮沫后大火收汁至你喜欢的浓度,浇在米饭上即可享用。

变化款:加个蛋

胜丼(炸猪排丼)

“获胜吉兆”

胜丼翻译回日语,应该是【カツ丼】(Katsudon,音似“咔粗洞”)——Katsu是日语炸猪排(豚カツ)的简称,和日语中的“胜利”同音,因此日本人通常会在考试或比赛之前来一碗猪排饭,以求胜出。这种讨口彩的吉庆意味,也带动了这款盖浇饭在日本的销量。

主料:

猪里脊肉1片

鸡蛋1枚

洋葱半颗

卷心菜丝50g

腌肉料:

日本酱油1大匙

清酒1大匙

黑胡椒粉少许

炸肉料

低筋面粉适量

蛋液1适量

面包糠适量

酱料

日本酱油4大匙

味啉1/2茶匙

砂糖1小匙

清水4大匙

用刀拍打猪里脊肉至1cm左右的厚度,同时松断肉筋,加入腌肉料抹匀,腌制15分钟;

按面粉、蛋液、面包糠的顺序将猪排蘸裹上面衣,注意每种都不要蘸太多,然后静置10-15分钟;

调匀酱料备用,然后起油锅,中火炸猪排约2-3分钟,至两面金黄,筷子能插透最厚处,捞出沥油;

洋葱切丝,另起一锅炒软,兑入酱料煮沸,然后将猪排等切为2cm宽的几段,放入锅中,迅速打入一枚鸡蛋,用筷子挑散(不必使蛋黄蛋白均匀),加盖焖煮1分钟左右至蛋液凝固,最后将整锅食材滑至白饭上,配生卷心菜丝享用。

变化款:不加蛋,加咖喱

鸡肉亲子丼

“残忍の营养”

“亲子”这个温馨亲切的词,放在“丼”里,就成了细思恐极的残忍描述:鸡肉是妈妈(亲),鸡蛋是孩子(子),合在一起吃,通杀一家老小……呃,梦厂认为这种命名法隐约透露出些许日本文化中的阴暗面(有机会再与各位细细分辨),但不论名字论做法,这倒是日式盖浇饭里最健康的一款。

大鸡腿1支

鸡蛋2枚

柴鱼酱油1大匙

味啉1/2大匙

清酒1/2大匙

砂糖1/2大匙

清水半碗

葱花适量

鸡腿肉去骨,剔去鸡皮和多余脂肪,烧热平底锅,将原先带皮的一面向下,中火煎出多余油分(不必全熟),然后切成一口大小;

柴鱼酱油、味啉、清酒、砂糖、清水混合搅匀,洋葱切丝,煎鸡原锅擦干净油,倒入料汁和洋葱丝,煮至变软透明;

鸡腿丁入锅中火煮熟,中途撇去浮沫,待基本熟透时,打散鸡蛋,先倒入一半,加煮半分钟左右,再倒入另一半,煮十几秒至略微凝固,即可浇至白饭上,撒葱花享用。

变化款:海中名门也不放过!

天丼

“罪恶滔天”

天丼,就是天妇罗盖浇饭的简称。主菜通常是虾、鱼、鱿鱼等海鲜,作为配菜的茄子、莲藕、香菇、青椒等蔬菜,也要做成炸物。虽然日式炸法对油温和油量的控制相对健康,但这么一碗下去,也是醉人又罪恶啊……

大虾6只

长茄子4片

青椒4片

莲藕4片

鲜香菇2朵

面糊:

天妇罗专用粉120g

清水200ml

蘸料:

浓缩柴鱼酱油2大匙

清水适量

砂糖、味啉(可省)适量

白萝卜泥适量

白萝卜擦泥备用,大虾剥去腹部虾皮留头尾,蔬菜洗净切片,分别裹上面糊(不必裹太厚);

起油锅,开中火,将食材逐类炸至金黄酥脆,注意要先炸蔬菜后炸海鲜,否则锅中会留腥味;

将炸物码在饭上,酱油和清水混匀,视个人口味加砂糖、味啉,倒少许在盖饭里,另留一部分放入白萝卜泥,可蘸食。

至尊豪华版

鳗丼

“最昂贵的乡土料理”

鳗丼就是人人都爱吃,碗碗都很贵的鳗鱼饭。它原本是江户(现东京)的乡土料理,咸香浓郁,日本人相信这样的食材和口味搭配有助于补足精力,因此是消耗巨大的夏天必吃的一款盖浇饭。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国内有些日料店混淆了【鳗丼】和【鳗重】:前者就是一层鳗鱼盖一层饭,装在圆形碗中;后者则是放在重箱(木盒)中,在前者基础上再铺一层米饭和一层鳗鱼——鳗重在制作上更复杂,价格自然也更高。

市售冷冻鳗鱼1条

日本酱油50ml

味啉30ml

清酒20ml

砂糖2大匙

蜂蜜1大匙

山椒粉适量

先将味啉和清酒一起煮沸至酒精挥发,再拌入酱油、砂糖、蜂蜜熬至浓稠,倒出备用;

鳗鱼解冻,擦干水分,均匀刷上熬好的酱汁,包上锡纸,以180℃烤15分钟左右,出炉后撒上山椒粉,即可盖于饭上享用。

高级装箱版

日式盖浇饭不完全小览

肉蛋丼物

生海鲜丼物

与中国有莫名联系的丼物

梦厂觉得,盖浇饭与其说是一种食物,倒不如说就是一种连汤带菜拌着饭的销魂吃法~从这个角度说,其实世界各国都很爱吃盖浇饭呀!像韩国的拌饭、美国的Gumbo,都是不同名字的盖浇饭嘛~吃起来都是呼噜呼噜,无比香甜呐!

THE END
1.中国美食历程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发展。自古以来,每一代人都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以及地域特点融入到烹饪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且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古代时期,如何影响了现代的味觉? 在周朝之前,人们主要以粮食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一些烹饪技巧。在春秋战国https://www.6lcvwvufw.cn/yin-shi-jian-kang/915387.html
2.饮食文化演变史诗篇章从古至今中餐风味迁徙记忆之旅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不断涌现。这些“古代有名菜”,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佳肴,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宫廷用膳与民间小吃 在皇家宫廷里,用膳是一场盛宴,而在街头巷尾,则是简单而朴实的小吃。从帝王到普通百姓,从高https://www.kuaisuf.com/xiao-chi/396084.html
3.中国美食文化演变历程从古代至现代的饮食变迁在中国历史的早期,人们通过狩猎、渔业和农耕获取食物。随着社会分化,农业成为主要经济活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专业的烹饪技术。在周朝时期,宫廷中的厨师已经非常发达,他们不仅掌握了复杂的烹饪技艺,还能够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如糖果、蜜饯等。这些甜点是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享用的奢侈品。 https://www.nu445dn1f.cn/liang-you-diao-wei-pin/920764.html
4.一键了解肉丸的历史:从1979年至今的经典中餐快餐文化变迁1979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一年的经济政策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快餐文化逐渐流行开来,肉丸开始走出家庭,是那些忙碌的上班族与学生们的健康选择。各类肉丸快餐摊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口味丰富、制作简便的优势迅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欢迎光临李记肉丸、大妈肉丸等地方店铺便成http://www.2j-tech.com/index/202412226599.shtml
5.明清美食博主袁枚:200年前的吃货日常也太绝了馄饨饺子酸菜牛肉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文作者:团子的成长笔记 一,选用须知 “选用材料的办法:小炒肉用后臀尖上的肉,做肉丸时则用前夹心的肉,煨炖时用硬短肋骨边的肉,莼菜用头,芹、韭用茎。” 团子突然觉得我活得好粗糙,袁枚对吃也太讲究太精致。 团子平时去菜市场买菜,也就是挑挑菜新不新鲜,只要没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13LNV10553X6CC.html
6.又到一年吃“椿”季!懂得这些香椿的做法,还愁没客流今天,中国两大香椿品种之一的湖北香椿,也保留了大量药用的特点:它芽小、质地硬,但气味浓、油脂多、耐久煮。这是中国人对驯化选育香椿的最早证明,也是它进入中国食谱的最早契机。而在它所广泛种植的中国南方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各地,也孕育出了围绕湖北香椿的烹制方法。 http://www.chuyi88.com/a/2023/0203/22250.html
7.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的?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时并未进入食谱,它从一种观赏花卉,到作为调味品“以辣代盐”,再到如今随着“辣味文化”风靡全国,在中国饮食中究竟是如何“翻身”的?2019年6月出版的《中国食辣史》一书考查了中国人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作者曹雨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一段书摘与读者分享。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264486603&efid=Z8H4Kl4tAOqrxbWTxikhKQ
8.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的?答案原来在贵州这本书里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时并未进入食谱,它从一种观赏花卉,到作为调味品“以辣代盐”,再到如今随着“辣味文化”风靡全国,在中国饮食中究竟是如何“翻身”的? 2019年6月出版的《中国食辣史》一书考查了中国人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作者曹雨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https://www.gzstv.com/a/1029d3a6da8c4b3db2ec0c522ab911d7
9.科学网—中国食用菌产业大事纪621年以后,中国早期食疗学著作《食疗本草》中载有茯苓、木耳等菌类的食疗方。 622年-624年,欧阳询等编撰《艺文类聚》,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古类书之一,对探索唐代前菌蕈学文献有重要参考价值。 636年,《隋书·经籍志》著录隋代菌类著作中有《种芝经》,为道教所秘传的仙家种芝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605-265155.html
10.中国的饮食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https://hqjt.nju.edu.cn/sszx/4b/11/c1387a19217/pag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