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文化史西红柿:来自美洲的红色诱惑北晚新视觉

在马德里的植物园见到西红柿(学名Lycopersiconesculentum)的时候,曾经好奇当年跟随哥伦布远航的海员把西红柿带回马德里献给王室的时侯,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来自新世界的植物的。而当今的西班牙人,不仅常吃西红柿,还创造了著名的西红柿节,从1945年开始瓦伦西亚地区的小镇布诺尔(Bunol)每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举办西红柿大战,人们把西红柿捏烂后互相抛掷,红色的茄汁从人们兴奋的脸面上流淌到街道上,这是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短暂疯狂,安全的小冒险,也是著名的旅游项目。

作者:周文翰

中国最早记载西红柿的文献是明代赵函的《植品》(1617)

西红柿又称番茄、番柿、洋柿子等,茄科番茄属植物,这一属的植物分为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为栽培种;秘鲁番茄为野生种,果实只有樱桃那样大。普通番茄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秘鲁、厄瓜多尔等地至今还有大量的野生醋栗番茄分布,它们的果实非常细小,仅有1至2克重,而现代栽培西红柿重量多在100克以上。史前大型哺乳动物或印第安人采集食用野生西红柿并把其种子传至墨西哥,印加人和阿兹台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开始人工种植,并从醋栗番茄选育出樱桃番茄(圣女果),等到17世纪以后欧美又进一步杂交发展出大果栽培番茄(现代栽培番茄)。

1520年科尔特斯(HernánCortés)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征服阿兹特克人首都之后,把黄色外皮的樱桃番茄带回欧洲在皇家植物园中种植,开始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主要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并采摘鲜红的番茄摆在房间中当作装饰品,也有极少数人尝试像美洲土著那样生吃西红柿,当作夏日的水果之一。到17世纪末西红柿进入了意大利人的食谱,之后几百年里意大利人栽种和利用番茄制作各种意大利比萨、沙拉、意面、汤、酱汁,让它成为了意大利烹饪的特色这一。16世纪末英国人还只在庭院中种植观赏番茄,认为它颜色鲜艳的果实有毒不可以吃,到18世纪英国人才在意大利人的影响下把番茄当菜吃。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驻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的领事巴克(JohnBarker)把西红柿带到当地种植并传播到中东各地,很快就成为当地人大量食用的蔬菜品种。

1710年西红柿就已经传到了北美殖民地,也是作为庭院观赏植物。第一个以大吃西红柿著称的名人是曾任驻法大使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他在巴黎吃过西红柿这种夏日水果和蔬菜,还把种子寄回国给亲友栽种。可大多数人还是不敢吃这种颜色显然的植物果实,关键性的改变发生在1830年,美国人罗伯特上校1830年从欧洲带回西红柿苗,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当天全镇居民围观罗伯特吃了一小筐红透了的西红柿,10个西红柿全部吃完后他仍安然无恙,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很快就被附近居民引种和食用,但是那时候西红柿还有又小又涩,和今天个大、圆润、汁多的西红柿有巨大差别。

美国内战可以说是西红柿在北美流行的契机,那时候联邦军队需要大量的罐头食品作为军需,而西红柿生长周期短、适合罐头保存,因此得到大量种植和制作罐头,等战争结束后西红柿罐头继续流行,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于是园艺家、企业家列温斯顿(AlexanderW.Livingston)收集各地的西红柿品种进行杂交试验,1870年选育出一种新的杂交番茄Paragon,这种有着匀称光滑外表的现代栽培西红柿上市后大受欢迎,很快推广到美国各地。

欧美人尝试的西红柿酱据说是受到中国人腌制酱料的启发,说是17世纪有从事远洋贸易的英国船员从中国商船水手那里得到一种用核果和菇类制作的腌鱼酱料,觉得口味鲜美,附近的人就尝试用核桃、凤尾鱼、蘑菇、黄瓜等制作各种酱汁和腌菜,美国人亨利·海因兹把西红柿加进佐餐的酱中,成为调味番茄酱的发明者。

中国最早记载西红柿的文献是明代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之所以叫“番柿”,可能因为它颜色、形状类似柿子,又来自外国吧,“西红柿”的名称也是类似的意思。西红柿在一六五五年由中国传入日本时称“唐柿”、“唐茄子”,之后叫红茄子,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华南的西红柿也可能是从菲律宾传入的,因为西班牙殖民者16世纪控制菲律宾以后引种了许多美洲、欧洲的植物到菲律宾,然后传入东南亚、东亚各地。

番茄开始传入中国后也一直仅仅作观赏植物栽培,还入药。到清末受到欧美人士的影响才有人敢吃西红柿,上海等地的城市郊区开始栽培西红柿,当作蔬菜出售和食用。今天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中国、美国、南欧等国产量巨大,有大面积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地设施栽培。

THE END
1.中国美食历程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发展。自古以来,每一代人都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以及地域特点融入到烹饪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且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古代时期,如何影响了现代的味觉? 在周朝之前,人们主要以粮食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一些烹饪技巧。在春秋战国https://www.6lcvwvufw.cn/yin-shi-jian-kang/915387.html
2.饮食文化演变史诗篇章从古至今中餐风味迁徙记忆之旅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不断涌现。这些“古代有名菜”,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佳肴,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宫廷用膳与民间小吃 在皇家宫廷里,用膳是一场盛宴,而在街头巷尾,则是简单而朴实的小吃。从帝王到普通百姓,从高https://www.kuaisuf.com/xiao-chi/396084.html
3.中国美食文化演变历程从古代至现代的饮食变迁在中国历史的早期,人们通过狩猎、渔业和农耕获取食物。随着社会分化,农业成为主要经济活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专业的烹饪技术。在周朝时期,宫廷中的厨师已经非常发达,他们不仅掌握了复杂的烹饪技艺,还能够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如糖果、蜜饯等。这些甜点是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享用的奢侈品。 https://www.nu445dn1f.cn/liang-you-diao-wei-pin/920764.html
4.一键了解肉丸的历史:从1979年至今的经典中餐快餐文化变迁1979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一年的经济政策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快餐文化逐渐流行开来,肉丸开始走出家庭,是那些忙碌的上班族与学生们的健康选择。各类肉丸快餐摊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口味丰富、制作简便的优势迅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欢迎光临李记肉丸、大妈肉丸等地方店铺便成http://www.2j-tech.com/index/202412226599.shtml
5.明清美食博主袁枚:200年前的吃货日常也太绝了馄饨饺子酸菜牛肉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文作者:团子的成长笔记 一,选用须知 “选用材料的办法:小炒肉用后臀尖上的肉,做肉丸时则用前夹心的肉,煨炖时用硬短肋骨边的肉,莼菜用头,芹、韭用茎。” 团子突然觉得我活得好粗糙,袁枚对吃也太讲究太精致。 团子平时去菜市场买菜,也就是挑挑菜新不新鲜,只要没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13LNV10553X6CC.html
6.又到一年吃“椿”季!懂得这些香椿的做法,还愁没客流今天,中国两大香椿品种之一的湖北香椿,也保留了大量药用的特点:它芽小、质地硬,但气味浓、油脂多、耐久煮。这是中国人对驯化选育香椿的最早证明,也是它进入中国食谱的最早契机。而在它所广泛种植的中国南方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各地,也孕育出了围绕湖北香椿的烹制方法。 http://www.chuyi88.com/a/2023/0203/22250.html
7.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的?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时并未进入食谱,它从一种观赏花卉,到作为调味品“以辣代盐”,再到如今随着“辣味文化”风靡全国,在中国饮食中究竟是如何“翻身”的?2019年6月出版的《中国食辣史》一书考查了中国人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作者曹雨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一段书摘与读者分享。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264486603&efid=Z8H4Kl4tAOqrxbWTxikhKQ
8.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的?答案原来在贵州这本书里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时并未进入食谱,它从一种观赏花卉,到作为调味品“以辣代盐”,再到如今随着“辣味文化”风靡全国,在中国饮食中究竟是如何“翻身”的? 2019年6月出版的《中国食辣史》一书考查了中国人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作者曹雨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https://www.gzstv.com/a/1029d3a6da8c4b3db2ec0c522ab911d7
9.科学网—中国食用菌产业大事纪621年以后,中国早期食疗学著作《食疗本草》中载有茯苓、木耳等菌类的食疗方。 622年-624年,欧阳询等编撰《艺文类聚》,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古类书之一,对探索唐代前菌蕈学文献有重要参考价值。 636年,《隋书·经籍志》著录隋代菌类著作中有《种芝经》,为道教所秘传的仙家种芝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605-265155.html
10.中国的饮食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https://hqjt.nju.edu.cn/sszx/4b/11/c1387a19217/pag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