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何获得未来生活学习所需的技能?
孩子们在用水管运水建造“池塘”
孩子们用材料“造船”
在广东的幼儿园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可以实现“每天连续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活动探索世界,学习技能,发展能力。
从2021年开始,广东的幼儿园就在学习和借鉴安吉游戏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悄悄地开始了一场“游戏育人”的改革。
2024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在宣传月期间,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广东省如何用游戏点亮童年,让儿童在“玩”中实现健康快乐成长的吧。
“游戏育人”的国家行动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党和国家一直坚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让儿童“玩”出幸福童年,为终身发展奠基。由原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试行、1996年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后,从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到2012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到201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21年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2022年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都在不断强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同时,教育部还大力推广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典型经验,2021年更是设立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玩具和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游戏育人”的广东实践
“我们学习和借鉴,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学习其中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改进幼儿园保教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以他山之玉,助本地进步。”正如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所说,广东学前教育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紧跟国家步伐,砥砺前行、持续开展幼儿游戏研究与探索,先后出台《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幼儿园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与发展。在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游戏育人”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2021年,广州市白云区和清远市连州市成功申报“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广东省设立25个省级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实验区,推动81所试点园带动300所以上幼儿园以园为本、因地制宜,深入实践安吉游戏本土化,进而辐射引领全省更多幼儿园践行自主游戏,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升科学保教质量。
同时,广东还注重总结游戏育人实践成果,自2022年起,每年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分城市、乡镇、农村三个地区类别征集遴选自主游戏活动案例,强化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幼儿园真正做到开展“真游戏”、促进“真发展”。
“游戏育人”的广东样本
广东学前教育始终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在实现普惠目标的基础上,认真谋划并有效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重点项目,带动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20年立项135个“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其中游戏类有26个,充分发挥头部地区和幼儿园在游戏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培育国省两级游戏实验区项目,有201所幼儿园参与自主游戏试点实践,辐射带动更多中间层次的幼儿园提升质量。
2022年开展乡村幼儿园质量提升项目,聚焦学前教育突出短板,以游戏推广为抓手,通过“定规范、建体系、抓引领”,着力抬高乡村尤其是粤东西北乡村学前教育这个底部。这些项目既兼顾头部和底部,又兼顾中间层次,既考虑到城镇又考虑到乡村,是广东学前教育“抓两端促中间”的生动“游戏育人”实践。
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以儿童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和行动的种子已在广东萌发、生长,逐渐展现出广东实践安吉游戏本土化的新样态,形成“游戏育人”的广东样本,助力学前教育谱写新篇章。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全面落实
三是创设活动形式,交还游戏权利。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游戏不再是教师预设的牵强的“假游戏”,取而代之的是“真游戏”。
2.教师游戏支持和引导的能力日益提升
教师观念的变革,是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的核心与基石所在。在安吉游戏实践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儿童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通过自主游戏活动案例征集活动,我们发现教师重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记录,能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以此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他们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广州市南沙区带动了一批反思型优秀教师的成长。一是教师开始从“成人视阈”转向“儿童本位”,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相信儿童、放手游戏的理念在教师心里扎根,“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基于观察—记录—倾听的平等的师幼关系开始建立;二是教师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项目组搭建“思—学—研—训—赛”的平台,让教师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例如项目核心教研组成员主持、参与市、区各级课题35项;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优秀游戏案例20多个,其中1名教师荣获了的第三届广东省幼儿园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
清远市连州市采用“学习+辨析”模式,提高教师对自主游戏的认知,厘清游戏本源,解决老师困惑点;在现场“观察+跟班+对话研讨”活动中转变对游戏空间、材料设置的固化观念;聚焦游戏实施难点、共性点,开展多形式的教研,在深度碰撞中达成共识,教师的教育观和课程观也逐渐得到转变。改变过去幼儿教师工作内容注重教学和生活环节的局面,逐步让教师理解与践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理念,随着游戏课程的纵深发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转变为支持、观察、倾听与对话,师幼关系得到优化。教师转变“游戏只是玩的倾向”观念,注重幼儿学习经验的持续性,支持幼儿反思行为、深度学习。
3.游戏课程资源体系及平台建设更加完善
自2022年起,每年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结合我省区域、城乡、幼儿园发展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类别征集遴选自主游戏活动案例,强化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幼儿园真正做到开展“真游戏”、促进“真发展”。同时建立逐年征集积累机制,建设省级幼儿园优秀案例和方案资源库,抓好推广应用,强化示范带动,让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学习有平台有借鉴,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
2022年全省共选送364个自主游戏案例和340个幼小衔接方案。广东省教育厅会同省教研院有关研究室加强指导,委托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开展材料初核,组织专家评审、复审等程序,最终获得自主游戏活动优秀案例87篇(城市地区48篇、乡镇地区23篇、农村地区16篇),入围案例147篇(城市地区83篇、乡镇地区44篇、农村地区20篇);获得幼小衔接活动优秀方案80篇(城市地区51篇、乡镇地区22篇、农村地区7篇),入围方案147篇(城市地区85篇、乡镇地区45篇、农村地区17篇)。
2023年全省共选送365个自主游戏案例,337个幼小衔接方案。目前正在评审中。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结合本土实际,因地制宜,以“游戏育人”理念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的,提升我省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