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日养生|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每日养生
研究表明少吃1/3多活20年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只需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
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以蠕虫、苍蝇、小鼠和猴子为对象的实验都表明,每天少吃30%,就能显著改善健康、延长寿命。这一效果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专家苏珊·罗伯茨及其研究小组对218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的人,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s)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更低。
吃得过饱惹来6种病
与少吃一点带来各种健康好处相比,吃得太饱会引致多种疾病。
癌症
早衰
吃进去的食物在体内经消化代谢、氧化产生能量,但机体氧化反应中还会产生有害化合物——自由基,它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从而引发疾病、衰老。
老年痴呆
吃太多,大脑中会大量产生一种叫作纤维芽细胞的生子因子,它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促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养供应不足、脑缓慢萎缩以及脑功能退化,最终会导致痴呆。
伤肠胃
如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此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伤肾伤骨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还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
七分饱到底是什么感觉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陈慧萍副主任医师说,当你觉得胃里还没有装满,处于可吃可不吃的状态,就是七分饱。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当然,判断的前提是不要吃得太快。
五分饱:已经不觉得饿,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七分饱:还没有感觉吃饱,但是进食速度没有这么快了;八分饱:感觉到胃里面满了,但如果要再吃几口也还行;十二分饱:感觉食物已经到嗓子眼,所谓吃完自助餐扶着墙出,就是这种忘我的境界。
饭量减1/3怎么个减法
吃饭的7个黄金法则:
饭前喝汤
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因为汤到胃里后,食欲中枢兴奋性会下降,饭量就会自动减少三分之一,使饱腹感提前出现。
细嚼慢咽
吃完离桌
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坐着还不走,看着桌上的美食控制不住自己又吃了,这样肯定就会吃多了。
别做餐桌“扫尾人”
有的人已经吃七八分饱了,可看到饭菜剩下太浪费,就拿起筷子想把它一扫而净。岂不知,这一“扫”肯定就吃得太饱了。
多选含纤维、水分多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汤,这些食物可迅速让人填饱肚子,因为它们能占用更多的胃部空间。此外,每天尽量吃12种以上食物,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两餐间隔4~6小时
饭后少吃甜食休息半小时
不少人习惯饭后吃甜点,但甜点热量高,会额外增加能量摄入,容易肥胖,不利于自身健康。
很多人喜欢饭后立马去散步、运动等,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适合在吃完饭后立即就做,包括洗澡、运动、喝浓茶和开车等。饭后半小时内,应以休息为主,可选择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比如擦桌子、扫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