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或是乡村山边、路边和废弃房子里,
都会长出许多矮矮的、嫩绿色的艾草
和散发着淡淡腥味的鸡屎藤。
△付师华摄
每逢清明时节,这些貌不惊人的草本植物,会被江门人采摘回去,做成一道道美味的特色小吃——艾糍、鸡屎藤饼。这些特色小吃将春天的青草芳香带到人间,无一例外,成为人们品春、“尝春”的头号佳肴。
△郭永乐摄
/“尝”春的头号佳肴
一天最多能卖出2000个/
当下,最受市民青睐的美食要数散发着春天味道的艾糍、鸡屎藤饼。3月25日,记者来到蓬江区胜利市场,看到该市场多家老牌店面开始售卖艾糍、鸡屎藤饼等小吃。
△鸡屎藤饼和艾糍
胜旺商店位于胜利市场正门口一侧,是一家专营五邑特色美食店。该店将艾糍、鸡屎藤饼等清明时节美食排在店面最显眼处。该店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胜旺商店有豆沙馅、花生馅和没有馅的艾糍、鸡屎藤饼等多种口味,24元/公斤,有十一二个。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来店里购买这些清明时令美食的市民越来越多。”
离胜旺商店仅50米,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鸡屎藤、艾糍摊位吸引了许多市民街坊。记者看到,无馅的鸡屎藤、艾糍用防尘的塑料薄膜盖着,而有馅的则用大树菠萝的叶子装饰,以示区分。
/清明美食视频
引得众多网友围观/
胡宝颜介绍,制作鸡屎藤饼要先将鸡屎藤叶用水洗干净,再用石磨把叶片磨成细碎状,晒干后再与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湿粉,然后把粉、红糖(或者冰糖)、水等调成面团。煮至熟,加入糯米干粉。再用传统饼格压制成鱼、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满不同形状的饼。制成后,再用蒸笼猛火蒸10分钟后即可出炉。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
鹤山客家艾糍、恩平艾糍、开平塘口家糍
也在江门地区非常有名。
清明前后或农历三月三,鹤山鹤城客家人都有吃艾糍的习俗。在客家人的眼里,艾草则是一种常见的食材。煮熟的艾糍碧绿清香,口感柔软弹牙,香而不腻,香甜可口,齿间流连着艾草的芬芳。
恩平艾糍则是用干艾草丝和进糯米粉里,再包上花生碎,猛火蒸熟艾糍而制成。吃的时候,花生碎和糖融在嘴里,花生香气与艾草醇香味道萦绕于口,色香味俱全。
开平塘口家糍则相传是南宋宫廷点心,结合开平人的饮食习惯,采用当地的一种老鼠艾草(鼠曲草)的嫩叶,与糯米粉、粘米粉拌和后做成了艾糍,以供食用,没想到还挺美味,就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艾糍、鸡屎藤饼外,
江门还有哪些特色的清明时令美食呢?
黄沙蚬
△黄沙蚬图源:邑街坊
黄沙蚬,又被称为“西江鲍鱼”。每年清明前后,是黄沙蚬上市的季节,总会吸引包括中山、广州、珠海以及我市各地的大批食客不顾长途跋涉,到石板沙吃蚬,饱览西江风光。要吃真正的黄沙蚬,可以来新会睦洲、大鳌。在睦洲一带水域,西江水质优良,黄沙层较厚,水流相对平稳,利于黄沙蚬的生长,因此这里出产的黄沙蚬粒粒都是澄澄的,肉质肥美饱满,没有泥味,引人垂涎。
恩平烧饼
△吴健争摄
清明节,恩平人祭拜祖先必备的一种美食就是烧饼,每当清明节前后,恩平烧饼档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市场、街头“冒出来”。随着时代变迁,烧饼逐渐跳出恩平、清明等关键词,成为一种现代美食。烧饼的口味也越来越丰富,不断推陈出新。由原来的光身、冰肉、豆沙口味发展到现在的叉烧、肉松、奶黄、紫薯、陈皮、簕菜、艾香、榴莲等口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恩平市面上销售的烧饼种类超过20种。
恩平簕菜
△新鲜簕菜李劲新摄
簕菜全年可收获,但最佳收获期在春季的清明前后及秋冬季的9—11月。恩平人食用鲜簕菜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清明节前后,人们到山野林边摘采簕菜,并总结出清明吃簕菜可明目的验方,“要想眼睛明,清明吃簕菜”的古老谚语一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