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80多岁的农村老人,住进了“决赛圈”中国乡村振兴|2023-01-2909:57“‘阳’了没?”
这成为当下人们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随着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范围越来越大,现在还未被感染的人都被称为挺进“决赛圈”的选手。
而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生活在农村养老工程“颐养之家”的孤寡老人,全部至今未“阳”。不过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挺进决赛圈”的选手,而是住进“决赛圈”的选手。
1月17日,记者来到云冈区坊城新村、瓜园村,实地探访当地如何把“颐养之家”建设成为疫情中农村困难孤寡老人的“决赛圈”。
01
“颐”加“医”:全面提升孤寡老人生活质量
何为“颐养之家”?
在大同市,一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生活能力弱,存折上的钱变不成一日三餐,也变不成干净暖和的衣服。
为此,云州区对全区农村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60周岁以上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经济、生产生活、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以高龄、特困、失能、残疾等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档案,并根据年龄、家庭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建档立卡,全区共统计出农村“两无”老人1096人。
从2021年开始,大同市聚焦农村老年人,特别是无人照料、生活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探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为他们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强的保障性养老服务,提升“两不愁”保障水平。
这几天的云冈区瓜园村刚刚下过一场雪,外面寒风刺骨,但在“颐养之家”内,老人们的欢声笑语温暖了每一个人。“铺的棉,盖的棉,天天就像过大年!”瓜园村80多岁的刘奶奶说。
瓜园村集中供养模式,只是大同市“颐养工程”的6种模式之一。相比于传统农村养老工程,以“颐养之家”为载体的“颐养工程”,充分考虑到了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确定了集中供养、日间照料、定期巡访、结对帮扶、邻里照护、社会养老六种服务模式,直击农村养老中的保障难、健康难、关爱难,服务对象也更为精准。
在坊城新村的“颐养之家”内,生活着15位孤寡老人。每位老人的床头,都有一个红色按键,按键的另一头,连着村里的乡村医生。当老人身体不适时,只要按下按键,乡村医生立刻赶了过来。这是为了解决老人们看病难而采取的措施。
对比过去传统、单一的乡村助老服务,“颐养之家”不仅服务丰富,有的已经能够借助一些数字化技术及产品,全天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趋势数据,并带紧急呼救等功能,工作人员可24小时在线监护老人健康。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在坊城新村干净整洁的厨房内,管理员任盘云正忙着为老人们准备晚餐。“我们这里有四个老人患有糖尿病,每天至少要为他们准备两种主食。此外,我们有专门研究的食谱,老人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营养必须要跟上。”任盘云透过窗户和记者介绍。
如今,大同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颐养之家”50个,可为1500多名农村困难老人提供送餐、医疗等服务,为400多名农村“两无”老人提供入住服务,有效巩固拓展“两不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翻开了农村养老新篇章。
02
“防”加“预”:全面守护孤寡老人生命健康
虽然采访“颐养之家”,但记者没能进入一个“颐养之家”。所有的采访,都是站在大门外、窗户外进行。
这是“颐养之家”打造“决赛圈”的关键一环:严防死守。2022年底云冈区农村疫情爆发以后,生活在西坪镇“颐养之家”里的40多位80岁以上老人无一人感染。
“‘颐养之家’是集中服务脆弱人群的重点机构,入住对象也是特殊人群,老人慢性基础病多、免疫力低,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云冈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尚谦介绍,疫情期间,云冈区站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度,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层层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切实做到守好门、管住人,尽全力避免老年人感染。
如何守住门、管住人?云冈区牢牢把控四个环节:严格人员进出、物资无接触转运、环境按规程消杀、服务保障及时有效。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居住在“颐养之家”的老人们更是一样。当在外打工一年的孩子们回到家里时,“严格人员进出”这一环节能否抵挡住老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在坊城新村的“颐养之家”里,虽然见不到孩子们,但老人们各个欢声笑语,他们正在排练今年的“春晚”。原来,为了让老人们过个幸福年、欢乐年,护工们组织大家举办自己的“春晚”,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
老人安康,孩子安心。“健康是第一位的,本来孩子们要接我回家过年,但又怕我们回家后感染,所以都纷纷赞成‘颐养之家’的规定。”刘大妈介绍,现在科技又发达,想孩子们了通过视频随时可以看。
如果说集中供养式的“颐养之家”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决赛圈”,那么日间照料、定期巡访、结对帮扶、邻里照护等服务方式的“颐养工程”,为老人们打造出一个“保护罩”。
村里的孤寡老人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这些老人不仅年岁大,还患有多种基础病,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身边还没有亲人。”云冈区小王村驻村第一书记说,这些老人一旦感染,不仅需要身体方面的及时救治,还需要生活方面的及时帮助,否则老人躺在床上了,谁给做饭,谁给洗衣?
打造“决赛圈”,铸造“保护罩”。“疫情不可怕,‘颐养之家’就是我们的‘护身符’!”生活在瓜园村“颐养之家”的老人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