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饭的细菌繁殖受很多因素影响,可以通过温度外的其他手段控制,不必为此将热菜放入冰箱。这样做反而有可能导致冰箱内的嗜冷菌繁殖,得不偿失。
其一,饭菜中的细菌在常温下的繁殖非常快,饭菜炒好后,温度会从100℃左右开始逐渐下降。当食物温度降到60℃,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40-30℃,细菌们会很愉快,旺盛繁殖,而降到7℃,大多数细菌就消停下来了,进入休眠状态。
其二,即使滚烫的饭菜,只要妥善密封、减少水蒸气外溢,也不会对冰箱造成太大负担。
所以,没必要先把饭菜冷凉再放进冰箱,最好趁饭菜还滚烫的时候密封放进冰箱,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的细菌。
事实究竟如何呢?
首先,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繁殖引起的,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论的。这些微生物,既有可能是食物本身所携带,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的污染。而微生物的繁殖,又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具体到饭菜,充分加热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所以,隔夜饭腐败主要是因为外界的细菌进入饭菜、在合适的条件下大量滋生。
那么,什么才算合适的条件呢?
理想的情况下,细菌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刻意培养一个细菌,10个小时之后可以得到10亿个。问题是,绝大多数时候,情况没这么理想。
细菌的生长繁殖主要受五个因素影响:温度、气体、渗透压、营养物质和氢离子浓度。[1]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能有效阻止细菌的生长。
例如,冰箱凭的是低温,蜜饯、盐渍利用的是高渗透压,大米烘干、小麦晾晒、葡萄炮制成葡萄干等,则是通过减少水分,延长保存期。
除了以上五种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避免外界细菌进入,从源头解决问题。饭菜不慎做多了,可以提前盛一份出来,利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隔绝细菌。
只要隔绝外界环境对饭菜的影响,即使在常温下放凉也没什么。——这其实就是在重复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嘛。
这样的冰箱,整洁卫生
其次,滚烫的饭菜放到冰箱里,会对冰箱产生影响吗?
会!不过我们讨论的重点并不是冰箱负荷,而是冷藏室环境。
前面我们说到,影响细菌繁殖的因素有五个。根据生长依赖的条件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在极寒条件下也能存活,称之为嗜冷菌。
嗜冷菌是现代家用冰箱最常见、也最危险的污染源之一。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Lm)。
李斯特菌
一方面,国内外的调查都显示,Lm在家用冰箱中广泛存在,[2]另一方面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而家用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为4℃。
这个温度本身就不足以抑制Lm的生长,如果把滚烫的食物放进冰箱、引起冷藏室温度整体增高,就有可能给它大量繁殖、污染食物的机会,进而引起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热性胃肠炎等恶性疾病。
除了嗜冷菌以外,冷藏室内的普通细菌、霉菌,也有可能因为升温受益。所以,把滚烫的饭菜放进冰箱,未必是一种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