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饭菜吃不完放冰箱,是基本操作。但在“要不要等食物凉凉再放冰箱”这个难题上,存在重大分歧。
饭菜吃不完放冰箱,是基本操作。但在“要不要等食物凉凉再放冰箱”这个难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很多老人以代代相传的方式,确立了“饭菜应该等凉了再放冰箱”这一观点的主流地位,理由是,容易坏。相对弱势的反方只能苦口婆心地举双手反对:不仅不能等凉,反而要趁热放!理由同样是,容易坏。到底哪种做法食物更容易坏,似乎成了未解之谜……
要解开这个谜,得搞清楚3个问题:等待放凉的食物,会发生什么?趁热放冰箱,真的会伤冰箱吗?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其实食物上通常都沾有细菌,数量不多,但有些值得重视:既有大肠杆菌这样平时人畜无害、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让人生病的条件致病菌,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这些在数量很少时就很厉害的强毒力致病菌。但这些细菌一旦大量增殖,再吃进肚子里就会出问题了,可导致细胞功能紊乱、毒血症,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影响细菌增殖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酸碱度、含水量、烹饪的方式等,但影响最大也最普遍的因素还是——温度。我们都不希望细菌随意繁殖,所以先来看看最不适宜的温度:超过60℃,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低于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并不是不增殖)。而在上至60℃、下至4℃的这个区间里,细菌都能较快地生长,因此4℃~60℃也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再比如35℃~37℃,正好是人的体核温度(内脏温度),也正好是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代表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一旦大量沙门氏菌和金葡菌进入你的身体,可以引发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你想想,现在是夏天,气温是不是也就这个温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