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说出食物中所含有的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⑵学会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⑶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举例说出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力:
⑴尝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⑵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⑶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表达的能力,突出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些食物的精美图片。这些诱人的食物图片激起了同学们对食物的强烈欲望。我不禁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道:香蕉、桃子、大虾、鸡大腿……大家七嘴八舌,气氛热烈。等大家安静下来后,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第八章第一节“人类的食物”。你们知道人类的食物来自哪些生物吗?”
“我们吃的蔬菜、水果、粮食都来自植物。”
“鸡、鸭、鱼、肉来自动物。”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我们为什么吃这些食物呢?”我说。
一名学生立即说道:“因为食物能为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
“食物能为我们提供哪些营养呢?”我继续问道。
同学们争着回答:“听妈妈说,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它很有营养。”
“肥肉中有大量的脂肪,会使人变胖的。”
“食物中还含有水分。”
“土豆、地瓜含淀粉多。”
“我认为苹果、西瓜等水果中可能含有维生素。”
“牛奶中含钙较多。”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成分。接着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测食物中含有的六大营养成分,证明你们的想法呢?”
“做实验!”
“怎样做?大家讨论一下。”
很多同学记起了上学期做过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实验,认为可以用这个实验的方法。
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把芝麻(或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白纸上会出现油迹。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存在。把碘液滴在食物上,如果食物变蓝,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又一位同学说:“把食物放在火中烧,如果出现灰,那就说明有无机盐存在。”
接着又有一位同学说:“将花生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如果试管中出现小水珠,就可以证明食物里含有水分。”
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食物成分检测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我露出了赞许的表情,学生们显得很兴奋。
我又提出了疑问:“如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呢?”同学们眼里现出了疑惑的目光。
“好,下面老师做两个实验。”听到这句话,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
实验一:我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3ml蛋清稀释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3ml双缩脲试剂a液(无色),摇匀,然后逐滴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蓝色)4滴,边加边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装蛋清稀释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成了紫色,装清水的试管几乎没有变化。”一位同学惊奇地说。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我追问道。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中,无人应答。
我继续问:“谁知道蛋清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应该是蛋白质。”
我进一步引导:“老师往蛋清稀释液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学生齐答:“双缩脲试剂。”
突然,一名学生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说:“老师,我明白了,蛋清稀释液遇到双缩脲试剂变成紫色是因为蛋清中含有蛋白质。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观察第二个实验: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3ml维生素c试剂和清水,再向两试管中各滴加5滴高锰酸钾试剂(蓝紫色)。注意观察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一名学生说:“高锰酸钾在装维生素c的试管内颜色变淡了,而在装清水的试管内颜色几乎无变化。”
另一名学生马上得出了结论:“这说明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我们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来检验维生素c。”
现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六大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通过以上的检测方法,他们就可以测定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了。我们把实验方案绘成表格形式,请同学们观看下表。(∨表示含有这种成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食物中确实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营养成分。”
“不同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
“同学们,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如此缺水,而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却十分严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水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身体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下面请第六组同学上台。”
第六组同学汇报如下:我们离不开水,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血液中有大量的水,细胞周围的环境是水,水占人体重的60%~70%,营养成分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学生发言】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个营养物质的作用
师生互动总结本节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后,同学们谈收获与体会:“有选择地看电视能知道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不可以偏食,不爱吃蔬菜是不对的,维生素很重要也不能多吃”“节约用水”“生活污水、垃圾怎么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会不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等等,我抓住机会说:“有的问题一两句说不清楚,只要认真学习,这些问题以后会解决的,建议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查一下资料,然后给我们解答。”
最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要求选做的作业:
1.课外阅读“维生素的发现”,写出对自己的启示。
2.设计有利于全家健康的一日三餐食谱。
【板书与总结】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物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营养成分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有机物
脂肪——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维持体温恒定
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导学1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2、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难点: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
2、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并确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糖类、脂肪、蛋白质
共同点:(1)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__;(2)都能为生命活动__。
作用:主要为__。
4.大约占体重60%---70%的是。它的作用是__。
5、无机盐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症状
含钙无机盐
含铁无机盐
含碘无机盐
含锌无机盐
含磷无机盐
6维生素
(1)、特点:不是构成细胞的_____,不为人体提供____,需要量很____,但很重要。一旦缺乏时,会影响正常的____,甚至____。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书本21——24页小组探讨
7、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要点滴葡萄糖液,为什么?
8、病人几天不吃食物,身体明显消瘦,为什么?
9、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__
做出假设:__
实验数据记录:__
分析得出结实验结论
做课本p24讨论题
学习任务二:阅读书本24——27页小组探讨
10、小明经常吃钙片补钙,但医生还是诊断他缺钙,可能是什么原因?
小明要多吃什么好?
11、有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吃什么食物可以治疗?
三、系统总结:
1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构成__的主要物质,是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和、
四、知识链接:
13、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
14、为什么体育锻炼是减肥得好方法?
五、反馈检测
15、牛奶中含有较多的__,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
a蛋白质、钙b蛋白质、糖类c维生素a、钙d维生素a、糖类
16、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面有关蛋白质在人体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b、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c、能为人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17、常吃素不得夜盲症的原因是_______。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四、课时分配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新课第一网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问题
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2.2作出假设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2.3.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2.4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2.5表达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
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
对误差人进行反思。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三、.膳食纤维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小结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
练习巩固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
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
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
2.6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过程
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思考、回答问题。
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3.3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4插入课本P35第1、2题和p34技能训练。
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五、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33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结构有何异同。
4.1小肠的特点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
4.2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结构特点。
(六、小结、课后练习
4.1小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4.2布置课本P35练习第3题。
教学反思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理营养
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二、食品安全
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生的资料发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
2.2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
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
三、预防食物中毒
3.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3.2讨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绿色食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