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有哪些

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性、全局性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复杂而又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为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预算作为企业的主要计划也必须与企业战略尤其是财务战略相协调。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在没有制定公司战略的前提下编制全面预算,就会导致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经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分析机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和数量化的说明。但预算本身不具有自动执行的功能,所以预算编制后,还需经营者的悉心指导、员工的全面投入,才能达到预算的既定目标。为了确保达到企业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在预算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以便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但现实预算管理的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无法对实际的业务起指导和控制作用。由于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无法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以保证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深入性,并及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导致预算流于形式,无法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激励机制不健全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活动计划的数量表述,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各层级责任的科学量化,是企业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责任中心经营业绩的标准。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员工工作好坏结果与薪酬挂钩不紧密,员工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这就必然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种“执不执行预算一个样”的思想大大弱化了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预算指标丧失约束作用,导致预算管理失去应有的功效。

4、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支撑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规范的员工行为,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等。然而当前许多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企业文化方面尚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有效规划和引导,在全面预算管理推行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员工应有的认同和支持,执行阻力较大。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企业奋斗目标的具体化

全面预算的编制,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围绕着业务量、营业收入、成本与耗费、经营成果等应该达到的水平分别确定目标,并将制定目标所依据的主要设想和意图,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方法与措施,应付外部环境变化的对策均详细地列出来。经批准的预算方案,使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都明确了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并据此安排自己所负责范围的经济业务活动,从各方面确保完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从而减少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2、有利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由于全面预算是以利润最大化来谋求市场营销计划、生产计划、物料供应计划、资金计划和人员组合等诸多计划的最佳结合,所以,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可以使各部门的计划得到协调,使企业整个计划体系相互衔接、完整而切合实际。

3、有利于日常经济活动的控制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计划的数量化和货币化,为业绩评价提供了标准,便于纠正差异,对各部门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使日常的经济活动有效地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也方便对员工进行激励与控制。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

1、建立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一是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企业战略目标,预算体现的是企业战略意图,其实质是根据战略来配置资源,因此,明确的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和前提。二是确定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是企业确定预算指标的基本依据之一,企业要制定先进、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比如,企业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三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有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3、采用适当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预算编制的编制程序主要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三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选择确定。正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是保证预算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前提,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概率预算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往往结合使用。

4、严格预算执行措施

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推行“细节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实施“三力工程”,即增强凝聚力、提高创新力、强化执行力,要求各级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计划,确保预算控制指示执行到位。

5、制定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

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根据年初预算与年终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水平对各预算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预算考核组织体系,强化考核运行机制。围绕预算责任目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充实完善考核内容。预算目标与员工收入紧密挂钩,奖惩兑现,突出激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1、坚持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战略为预算导向的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必须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导向是预算管理的灵魂,没有战略,全面预算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企业必须建立战略研究机制,通过分析行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如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国际竞争对手状况等情况,制定企业产品研发、营销、投资、融资等方面策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决策部门基于战略研究成果制定的预算目标往往更贴近实际,且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2、密切联系市场动态,重视过程控制

当然,这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预算信息反馈渠道,这也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前提。重视过程控制就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全面预算管理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

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预算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预算控制应以现金流控制为核心。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按“以收定支,收支两条线”原则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

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以自动划款方式实现“零余额”管理,将资金沉淀量降至最低,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为了使绩效考核与公司中长期战略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可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技术,从财务、市场、内部运营、创新等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公司年度目标,并更为科学地设置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从而在中长期战略实现方面使预算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发挥作用。基于预算的激励机制就是以预算考评结果为依据,对预算执行主体进行激励。

5、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

6、创新企业文化,使预算控制成为职工自觉的内在的行为

在企业高管团队中,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决定了财务总监在预算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预算管理的效果,甚至是预算管理的成败。这种角色要求财务总监客观认识预算、并具有驾驭预算的能力。

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参与是预算成功的保障。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通过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规范员工的管理行为,使预算控制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是管理当局强加于给他们的。这样,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能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拓展阅读: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现代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及时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加以固化与量化,预算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对预算的有效监控,将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

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面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

预算计划过程和预算指标数据直接体现了(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和各部门使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是调度与分配企业资源的起点。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4)有效管理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

参照预算结果,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THE END
1.资金滚动预算编制滚动预算是指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根据上一期的预算完成情况,调整和编制下一期预算,并将预算期滚动向前推移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以分为按月滚动、按季滚动和混合滚动等。 滚动预算的优点: 1、能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 https://developer.kingdee.com/article/375659454954123264?lang=zh-CN
2.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科学方法他山之石校园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https://zgcsswdx.cn/info/12041.html
3.第4章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第1节 预算的编制程序一、自上而下的权威制预算 (一)古典的组织行为观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 (二)权威制预算的行为特征(三)权威制预算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管理效率高保证整体战略目标的贯彻缺陷 缺乏激励不够精确二、现代的组织行为观与参与型预算 (一)现代组织行为观 (二)自下而上的参与预算 1https://doc.mbalib.com/view/6260847e3e26b65dc826d303175f5d20.html
4.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重点笔记和试题大全·方法和技术:类比估算、确定资源费率、自下而上估算、参数估算、项目管理软件、供货商投标分析、准备金分析、质量成本。 三、成本预算 ·输入: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活动费用估算、活动费用估算支持细节、项目进度表、资源日历、合同、费用管理计划。 https://blog.csdn.net/cshmai/article/details/88393637
5.与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相比,自下而上预算的主要优点在于:()与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相比,自下而上预算的主要优点在于:() A.总体预算比较准确 B.资源分配更合理 C.一般需要团队合作,编制更容易 D.具体预算更准确,执行基础好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不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241571.html
6.政府经济学课件在瓦格纳提出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基础上,分析了英国自 1890- 1955年之间政府支出的增长状况。 发现,英国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 ,非连续,的。 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 解释, ——政府一贯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必须注意到http://read.cucdc.com/cw/37226/49370.html
7.会计如何编制预算编制方式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区别:定期预算一般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定期编制,滚动预算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连续不断向后滚动,始终保持十二个月。 2 会计财务预算编制的方式 (一)自上而下式 在这种方式下,财务预算由企业总部按照战略管理需要,结合企业所有者意愿及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环境而提出,财务预算是全面而详细的https://www.qinxue365.com/Accounting/724600.html
8.博科资讯:如何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顾问尹栋梁介绍:目前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常用的预算编制程序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自上而下式的优点在于,能保证总部利益,同时考虑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不足在于,将权利高度集中,不利于“人本管理”,对于全员参与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自下而上式的优点在于,提高各分(子)https://g.pconline.com.cn/x/229/1783145.html
9.预算管理要点(精选十篇)通过编制预算、制定执行、控制与评价等活动, 可以全方位展现企业经营状况全貌, 细化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 并分层逐级下放到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再加上制定全员共守的行为规则, 可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良好基础。 2.战略目标制定与实施的后盾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hu87zu.html
10.公司预算工作会议材料9篇(全文)**国资委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与业绩考核、工资预算和收益管理相结合。**属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经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经营预算工作程序,将经营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把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使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出资企业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lj977re.html
11.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7、拟订派生计划。派生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总计划要靠生计划来保证,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 8、编制预算。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化。预算实质上是资源的分配计划。 扩展资料: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这是计划工作的基础。 http://tt.ye-su.cn/yy/asyvystnssnv22sdydd.html
12.2011年1月高级财务管理自考试题4.企业预算编制程序有几种方式,即( ) A.分权式 B.集权式 C.自下而上式 D.上下结合式 E.自上而下式 5.财务预警分析按分析判断时采用的主要依据,可分为( ) A.指标判断预警分析 B.因素判断预警分析 C.单变量预警分析 D.多变量预警分析 E.定量预警分析 http://3g.hbzkw.com/exam/20120210134727.html
13.部门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A下达预算控制限额 B上报预算建议数 C上报部门预算草案 D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部门预算编制“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参见教材P105。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204807202.html
14.定量预测法包括哪几种(关于定量分析的三种方法)五、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就是如何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有三种组织形式: 1、“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所谓“自下而上”就是由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下属各班组编制本部门或班组的财务预算,然后再逐级汇总,最后形成企业的总预算。这种财务预算形式让各部门人员都参与到预算当中,加之各部门又熟悉本部https://szhetai.com/content/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