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使食物的从色、香、味、形,到营养、质量等达到科学平衡,使每一套食谱和各个菜肴间的营养成分搭配,在保护被咨询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尽量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称为科学营养配餐。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是强健身体、抵御疾病、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强大物质基础与保障。只有平衡膳食,才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预防疾病,维持生命与健康,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主食和副食的平衡
我们所说的主食即五谷杂粮,五谷是各种粮食的总称,即稻(各种大米)、黍(大黄米、小黄米)、稷(小米,又称粟)、麦(大麦、小麦、燕麦)、豆(各种豆,红豆、绿豆、芸豆);副食即是畜肉类、禽肉类、鱼贝类、蛋类、奶类和各种蔬菜菌藻类。在日常生活中,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
2.荤与素的平衡
荤是指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的动物性食物,素是指各种蔬菜、瓜果。二者要科学搭配。
在荤的方面,对人们来说:“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两条腿的(鸡鸭鹅),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尤其是海鱼,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
在素的方面,要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绿色的叶菜(油菜、小白菜、菠菜),同时搭配些根类(土豆、藕、胡萝卜)、茎类(芹菜)、花类(菜花、西兰花)、茄果类(西红柿、茄子、柿子椒)的蔬菜。每天吃1-2种水果(苹果、西瓜或橘子、香蕉)。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要靠膳食来供应,只有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平衡膳食,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3.杂与精的平衡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组合,全面需要。所以,应尽量吃得杂些、糙些,每天最好能吃到25-30种食物,使食物互补,营养更齐全。因为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不同,世上除母乳外,没有一种食物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也没有一种营养素具备所有食物的功能,如牛奶缺铁、鸡蛋缺乏维生素C等等。食物要多样化,即食物的品种越多越好,食物的种类和属性离得越远越好。如鸡、鱼、猪肉搭配比鸡、鸭、鱼或鸡、牛、猪要好。因为鸡、鸭、鹅同属禽类,猪、牛、羊同属畜类。同类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是很近似的。
在把食物加工成精米、精面以及精糖的过程中,有10%的营养成分都损失了。这是因为稻谷、麦子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大部分都存在于种子的皮层及胚芽内,富含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外层谷皮、麦皮都被打磨掉了,加工程度越高,损失的营养素越多,其营养价值也就越低。而在粗粮和杂粮的颗粒中,就保存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矿物质和许多的膳食纤维。
4.饥与饱的平衡
古书记载: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太饥则伤肠,太饱则伤胃。喜欢吃的,有营养的就使劲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结果是饥饱不均,影响胃肠功能。中年人每天的工作比较繁忙,三餐要尽量定时定量。老年人则要保持不饥不饱状态。一位长寿老人的秘诀: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人吃的太饱,不仅会影响胃肠消化,而且那些消耗不了的能量,会使体重增加,血压升高。
5.寒与热的平衡
6.干与稀的平衡
每餐应该有干有稀(汤泡饭除外),干稀搭配既吃的舒服,又易消化。
7.摄入与排出的平衡
指吃进去的能量要与活动消耗的能量相等。人生命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新陈代谢,如果不注意平衡,每日吃进的食物过多,日积月累的必然会造成营养过剩。
二、平衡膳食的构成
平衡膳食要满足身体(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各种营养素在膳食中要配比合理。
平衡膳食的内容如下:
第一类:谷类,富含碳水化合物,主要提供能量,也提供一部分蛋白质。
第二类:肉类,包括动物性食物包括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
第三类: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
第四类:豆类,(黄豆、豆腐、豆浆、豆腐干、腐竹等),主要提供蛋白质。
第五类:菌藻类,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
每日膳食中应包含食物结构中的各类食物,各种食物及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做到营养平衡。
发表于:2013-08-04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