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首先明确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医学生在读期间的科研培养与实践。如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置“大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组织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医学生科研培养与实践的评定、审核及监督。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学生科研档案的管理等。其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医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学校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一系列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有关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医学本科生科研服务管理,如设立独立于教学学分之外的科研学分,必须修够一定的科研学分才能毕业;建立医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经费使用及监督准则、导师的选拔制度、激励措施等,积极引导并鼓励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只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并制定完善的政策,才能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规范化和可持续地进行。
(二)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新学科、新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三)科研学生需要导师的管理与激励由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
许多医学院校都采用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课题科学研究模式。学生的培养方案受到学生科研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双重影响,学生可主动参与并协助导师完成已有科研项目,或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实施、成果整理、、专利申请等一系列完整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但是在大学生实施科研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
1.导师的管理
导师作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引导者,导师的科研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可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临床业务,部分导师带教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因此,需实施“导师遴选上岗”等系列措施,由医学生科研管理部门遴选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态度端正,治学风格严谨的导师,形成“临床导师+科研导师”的导师组,公布导师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导师组,导师组分别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阶段开设医学科研基本方法、科研设计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导师根据学校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地设计科研项目,让学生进行科研实践,促进医学本科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连贯与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行导师考评制,通过教学督导队不定期对导师进行考评,连续2次考评不合格导师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及奖励,提高导师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或优秀青年教师外派进修等,提高导师科研水平。
2.学生的管理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的科研平台是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2教学实施
2.1课前准备
2.1.1教学大纲
教学实施前,教学组将教学大纲在校园网上,以备学生查询。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1)课程基本信息:教师信息、课程目标内容、阅读材料、课程进度等。(2)学员人数要求:人数控制在15~20之间。(3)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为开卷,包括文献报告、课堂讨论两个部分,成绩各占50%。成绩采用百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方式,90~100分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低于70分则不能得到学分。
2.1.2阅读材料
新生研讨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并在讨论与批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化学与生命”课程建议阅读的材料包括书籍《化学生物学基础》、《中国化学科学丛书: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平衡生命的砝码-微量元素与健康》、《生物矿化》以及文献“微量元素在骨质疏松预防中的作用”“、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生物矿化:无机化学和生物医学间的桥梁之一”“、生物矿化研究进展”等。在给出的书籍及文献中,根据教学目的,有的要求全文阅读,有的则只要求学生阅读重点章节。
2.2研讨课的实施
2.2.1绪论课
绪论课是研讨课的第一堂课,由研讨课的牵头教授担任主讲,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牵头教授围绕:(1)什么是新生研讨课?(2)为什么开设新生研讨课?(3)如何上好新生研讨课?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第二部分:任务分配,把课程研讨的三个专题告诉学生,并把需要讨论的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课下准备。
2.2.2课下自主学习
2.2.3教授报告与学生讨论
3教学效果
2治疗
2.1蓝光照射治疗
2.2口服妈咪爱
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连活菌颗粒)口服。
1d/次,1g/次。
2.3口服退黄汤
退黄汤是我院中药房煎制的,100ml/包,其组成的成分包括: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6g,白术5g,茯苓5g,甘草3g,泽泻5g,将这些中药水煎内服2次/d,通常7d为一个疗程。
3疗效判定的标准
患儿在接受治疗7d之后,显效: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精神好、吃奶好,经过皮肤测定胆红素值<119.7μmol/L;有效:患儿的黄疸现象大部分消退、精神较好、吃奶较好,经皮肤测的胆红素值为119.7μmol/L~171μμmol/L;无效:黄疸并未明显的消退,且病情有所加重,经皮肤测得胆红素值>171μμmol/L。
4结果
2、以“整体疗养”护理法,优化护理质量
“整体疗养”是为适应老年疗养护理发展,以“疗养员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确立而提出的新型疗养护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整体疗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念,不是局部治疗,而是从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整体实施全方位的疗养护理,提高疗养效果。
2.1对疗养员进行保健和老年健康知识教育
由于“整体疗养”的核心是以“疗养员为中心”,因此,疗养院应经常性地对疗养员开展保健知识和老年健康知识的教育讲座,以丰富、活泼的形势进行讲解,指导和协助疗养员纠正不良嗜好,提高其坚持正确护理措施的自觉性。
2.2综合应用疗养因子
疗养因子指在特定休养环境中用于增强体质、预防恢复的保健手段,包括自然、人工、社会心理三类疗养因子。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在对其疗养护理中,三类疗养因子应配合得当,多种疗养因子交替应用或连续应用等方法,相互协同,以达到提高疗养效果的目的。
3、实施“零缺陷”护理,提高老年人护理效果
“零缺陷”护理又称无缺点护理,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事先采取错误防治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护理零投诉的目标,“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对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一些“没想到”和“想不到”的意外发生。要达到零缺陷护理,应根据老年的身心实际情况,掌握正确的心理、饮食、运动等疗法展开疗养护理。
3.1运用“自然疗养因子”配合心理治疗
老干部大多年龄较大、患病较多,且离退休后的生活环境落差较大,心理上易多疑、焦虑和情绪不安,情绪不安,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中,传统的心理疗养进行硬性心理干预,其效果不是很理想,应根据其特殊性,运用“自然疗养因子”配合心理治疗,即采用温泉、景观、日光浴等自然疗法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帮助老干部自然树立健康的心态。
3.2以营养学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饮食疗养
饮食疗法是疗养的基础措施,对老干部的饮食疗养应做到营养丰富、合理搭配,通过健康科学的饮食,达到好的疗养效果。首先,在饮食的搭配上,由于老干部年龄大、活动量小,其每日摄取的热量约1800~1900kcal[3],因此应以素食为主,选择易消化的食材,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以“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为原则,主张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其次,在饮食禁忌上,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老年痴呆等,因而,饮食上提高多食蔬果、鱼类、豆制品,选择芹菜、菠菜、土豆等降血压的食材和木耳、洋葱等改善动脉硬化的食料,对于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纤维食物,主食量严格控制在每日250~300g,避免脂肪餐。
3.3运用“水浴体疗操运动”进行运动康复疗养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sbystudyingthedocumenttypeofclinicalmedicalthesis.Methods:18778piecesofwritingofGuilinandLiuzhouandnanningGuangxiinCBMandCoreJournalsfrom2006-2015wereanalyzedbychisquaretest.Results:Thelocalclinicalmedicalresearchpapersaremainlybasetheanalyticalliterature(χ2=22.7,P
KeyWords:Documenttype;Descriptiveliterature;Analyticalliterature;Clinicalmedicine;Scientificresearch
临床医学论文是研究疾病发生、病理及转归的总结。大多属于临床应用研究。常分为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1-3]。尽管文献类型因素只是文献标引的辅助标准,但对读者选择和利用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该文论文分类是基于CBM数据库的临床论文分类方法。即按期刊栏目将临床医学文献分为综述、讲座、译文、病历报告、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及多中心研究等八类[5]。文献类型分布的统计是本地临床科研现状和走向的一组重要数据信息。开展对临床医学论文类型的比较分析,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掌握本地临床科研特征,做好信息服务及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该文以该校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为检索工具,以2006―2015年间桂林、柳州和南宁三发表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这些论文按其写作特点再归类为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名下。计数并统计分析。试图从这个角度为临床科研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桂林医学院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收录的2006―2015年间作者单位为桂林、柳州和南宁的临床类核心期刊论文为统计源。
1.2方法
1.2.1检索策略
应用CBM本地版的高级检索路径构建基本检索式:(桂林or柳州or南宁)[作者单位]and2006-2015[年代]and(综述or讲座or译文or病例报告or临床实验or随机对照实验orMeta分析or多中心研究)[文献类型]。再分别选择第一作者为桂林或柳州或南宁医疗单位的核心期刊论文18778篇。
1.2.2文献整理
将检索出的18778篇文献分别归组到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三类。分析类论文含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及多中心研究,描述性论文含综述、病历报告,其他类论文含讲座、译文、及Meta分析。然后分组进行χ2检验。多中心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划归在分析性论文类,综述划归描述性论文是其为对某一专题的综合描述[6]。
2结果
共整理出表1~表6。该文设置表1是为了比较桂林论文数量在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的地位。其余表格重点分析桂林论文的分组比较的具体情况。
3讨论
3.1临床医学科研论文类型的一般概况
表1显示,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介于南宁和柳州之间。较南宁少,较柳州多,属于中游水平(χ2=45.07,P
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大致情况是分析性论文占67%,描述性论文占31%,其他论文占百分比不足2%(见表2)。在2010―2015年间,分析性论文比2006―2010年间的分析性论文增加了10%,描述性论文则降低了10%。(表3,χ2=22.7,P
分析性研究论文一般具有目的、方法、材料、结果及结论等结构要素。可较直观反映临床科研成果,体现科研水平和价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分析类文献数量大,所占比例高,除了有临床学科的应用研究性质因素外,尚与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大有关。有研究认为[7],分析类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为80.22%,为所有类型文献之最。分析类文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参考价值大,是能够产生较高下载和较高被引的文献类型[8]。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不同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有各自作用,应注意体现不同的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应有的功能。
3.2临床验论文在分析性论文中所占比例大
无论在2006―2010年间,还是在2011―2015年间临床试验类论文数量均大于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表4,χ2=10.02,P
3.3描述性论文类型以综述文献为主
综述有增加的趋势。2006―2010年间综述类文献占68%,而在2011―2015年间综述占75%(表5,χ2=6.7,P
3.4其他文献类型变化
本调查共设二组,一组是医学新生组:2004年苏州大学入学医学本科新生。包括临床、儿科、法医、护理、口腔、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影像10个专业,共437名学生。其中男生174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龄(18.95±1.53)岁。二组是对照组:2004年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入学新生,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3个专业122名学生。其中男生73名,女生49名,平均年龄(18.58±7.56)岁。同时与MMPI全国协作组修订的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常模,进行比较。
1.2.1工具采用中国科学院宋维真主修的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399题),该量表包含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3个效度量表包括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校正分数K。10个临床量表包括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状况Pd、性别指数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该量表已证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率。
1.2.3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中的t检验完成。
2.1医学新生人格特征性别间的比较医学男生抑郁D值显著低于女生(t=-2.56,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性别指数Mf值显著低于女生(t=-10.81,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轻躁狂Ma值显著高于女生(t=2.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1)。
2.2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2可知,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相比,男生校正分数值显著高于非医学男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疑病、癔症、性别指数、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精神状况、轻躁狂、社会内向值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3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3可知,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相比,男女生在说谎分数、精神状况、轻躁狂显著高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男女生诈病分数、疑病、抑郁、偏执、社会内向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或显著意义。并且男生校正分数K值显著低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的癔症、精神衰弱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
3.1关于医学新生性别间的人格特征差异入学对每一个新生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应激。本文结果显示,医学新生的抑郁值,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表明医学新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具有自信,更加外向,善于交际,人格更趋向于社会化。男生轻躁狂值显著高于女生,与有关研究一致。女生更胆小、内向、缺乏解决大事的能力、兴趣狭窄,可能伴有衰弱、疲劳、人际关系淡漠、与别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男生表现出乐观、善交际、精力充沛的个性特征,但也有行为冲动,不能控制其行为,好竞争,对人敌意,易激惹等个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传统观念、社会角色期待、家庭教育等方面是有关的。男生性别指数值显著低于女生,反映女生性别角色的分化更加明显,同时具有双性化人格的倾向。有学者将人的性格分为双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以及中性化(不典型)人格。邹萍的研究得出女生的双性化人格形成与家庭(尤其与母亲)的教养态度、方式以及母亲的个性特点关系较大。因此类推,本文研究得出的女性男性化的成因亦如是。
2专业思想教育
3职业生涯规划
(1)服务社会:始终树立和奉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信念;
(2)学术理解: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有所理解和把握;
(3)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靠经验的积累;
(4)决策技能: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素质;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是通过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的,这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信息化教学除了在教学手段上有变化,同时在教育观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教育环境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有的同学问我学数学有什么“秘诀”?我觉得学习上没有捷径好走,也无“秘诀”可言,要说有,那就是,首先要有决心、信心和恒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有所提高。在学习中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把劲特别用在一门新功课,一个新篇章的开头,用在最基本的内容上。例如,一个小学生连加、减、乘、除经常算错,那他就不可能学好今后的代数、物理、化学等课程。所以加、减、乘、除,就是一个基础。打好扎实的基础,要循序渐进,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只有把前面的基础打牢,才好进入后一步,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学得扎扎实实,才可能逐步提高,最后才有希望达到科学的顶峰。第二,要注意独立思考。拿数学来说,它是一门着重于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每部分内容,每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的东西。
另外,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要先自己认真地思考一下,这样就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地请教别人,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和锻炼。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刻苦钻研,要做到专心致志。例如,有些同学,一边看电视,一边看数学书或算习题,这样的效率一定是很低的。所以,不论复习、做题、阅读参考书籍都要精力集中,要争分夺妙,切忌分心。学习中还要养成严肃认真、踏踏实实的好学风,不要好高鹜远,更不能夸夸其谈。
第四,知识面要宽些,基础要打扎实。非但是指做的题的类型要多,而且语文学得好不好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得好,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了,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思路的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