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发展未来论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医学发展未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摸索,我们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语言训练类课程和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3方面来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关键词:

语言沟通能力;预防医学;培养模式;医学语言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公共卫生问题日趋复杂,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和老年人健康问题等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相对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急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外,还对其所从事的医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与所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协调关系、彼此信任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1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1.1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立足国情,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不仅了解、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熟悉人群的心理、人格特征等,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医群关系。因此,医群沟通技能培养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2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条件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是对所有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从事基层医疗服务活动的人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医疗队伍的后备力量,必须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人性化医学服务水平,成为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合格医务人员。

1.3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力保障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必须经历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医学思维、锻炼应变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人群是影响实践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圆满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实践质量,就必须加强与人们的交流沟通,建立和谐医群关系,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与配合,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1.4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高尚医德的本质反映

“言为心之声,语为情之感”。医学语言运用问题,从形式上讲是掌握医学语言艺术、遵守医学语言规范和要求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医务人员对人群情感、态度的体现,是医德医风的本质反映。医务人员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与道德修养。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真诚,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展示自己高尚的医德。

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型、复合型医学人才,除了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在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2.1对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2没有掌握必要的语言沟通技巧

以往医学院校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三基”上,在语言沟通方面没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经验与技巧。在与人群接触时,有的学生忽视了对服务对象心理因素的观察与研究,讲解知识时语言生硬、缺乏亲和力,询问病情时只顾收集信息,不能全面考虑病人的感受,让对方心里不舒服。有的学生因说话方式不恰当,导致沟通过程不愉快,无法达到预期沟通效果,从而影响了现场实践的正常进行。

2.3轻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

很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化程度很低,不了解风土人情,对人群缺乏理解、同情与关怀[1]。现场实践时,由于实践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接触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往往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与人群沟通不畅等问题,大大阻碍了现场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影响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3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途径

我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与技巧。

3.1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在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时,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其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教学中实施PBL、T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具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与论文(调研报告)写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能力。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而课题研究则结合教师的课题或者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培养其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开设医学语言学课程,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3.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3.3.1农村社区妇幼保健课题研究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保健项目为中心的陵水县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实践基地,每年承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带教任务,利用暑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课题研究,2006—2009级部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也全程参与。4年来,我们和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一起与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包括收集妇幼人群健康信息、主要健康问题与原因调查分析以及健康干预等;同时,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在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中美大学生联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我院与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共同撰写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两篇。我院长期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开展农村妇幼营养改善工作,将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运用于基层,同时也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合作经验,不仅学会如何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基层群众有效沟通,而且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3.2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课题研究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承担辖区内城市居民的社区诊断、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及患者管理等综合防控工作。我院已与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单位成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控实践基地。我院2007级两名学生在该疾控中心实习,由于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都非常突出,毕业后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一年后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L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

第二: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

第三:科学性。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

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分类:

(1)、分为原著和编著两类;

(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四类;

(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

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

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

由此,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对高级预防医学人才需求的改变,需继续深化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将预防医学知识渗透在生产实践。

一、修订培养方案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公共卫生体系和职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把卫生防疫技术人才培养转变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卫生监督与行政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并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此形势下,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专业知识、加强素质教育,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培养全面发展,既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有较扎实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卫生检验检测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卫生科研等单位开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流行病、食品安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二、调整课程结构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方面,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一般由五大卫生即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组成,随着疾病谱的转变,传染性疾病逐渐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身心疾病及及亚健康状态等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逐渐增多,传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已经不能体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及时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我院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本着应急与现场的原则,在预防医学教育中,除开设了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课外,还开设了人类行为学课程,如医学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另外系统性开展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课程。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开展生物实验新技术、现场调查设计、环境医学检测新技术、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

三、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改革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在某些教学上,采取案例分析或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引入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调整教学学时,精简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一定条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能够协调发展。三是更新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精简传统理论教学内容,摒弃过时的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新兴课程及现代预防必须的内容,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进展,系统化、规范化的设置选修课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其他专业领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学科体系的理解。

四、增加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面临着挑战,又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针对我校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做了以上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讨,通过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增强。

摘要: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目的而言,二者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从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出发,采取有关措施予以集中防治,旨在通过高强度的防护工作,减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内容与形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公共卫生需要统筹各项工作,其工作复杂性会相对较大,而预防医学则涉及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大,但是二者相辅相成,兼容并济,才能切实完善公共卫生行业,并且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为有效的健康环境。本文中,笔者则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建议,以此完善其工作水平,进而为公众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公共环境。

1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2预防医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而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5]:

①它所涉及的对象不单单是单一的人,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尚未患病的人群;

②它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提出预防治疗有机融合的医疗理念,不单单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还着重进行实践;

③它重视人群、健康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宏观、微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联系

公共卫生服务与预防医学看似是两个分工明确、工作方向与内容大不相同的'学科,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连接,而且也只有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其各自的工作实效。笔者结合既往的工作实践,对二者的联系进行如下阐述。

4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而预防医学则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只有广度覆盖到公民生活各个方面,深度达到切实防治卫生安全的程度,才能切实发挥二者的实际效力。同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既是保障公众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又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广大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实践的工作原则,秉持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够切实理清二者的联系,并且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分清轻重缓急,以及不断对二者的理论联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图尔荪如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420-421.

[2]于允.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45.

[3]陈伟江.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J].中国化工贸易,2014,(01):413.

[4]沈永林.浅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关系[J].医药前沿,2012,2(02):395-396.

[5]储建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浅谈[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2(10):74-75.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搞好预防医学教学工作

目前,大多数预防医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营养与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统计、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人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等内容。预防医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只看重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认为预防医学无关紧要。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的医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自觉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合格的、面向社区的、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1.1理论课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实验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注重实践应用

1.3严谨治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教学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面,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沟通,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课本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经常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加强科研工作。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高技能型医学人才。医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我教研室正在进行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干预的项目,可以在课堂中将项目的开展过程向学生讲述,并将涉及的营养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医学统计学的统计方法进行介绍。

2、考核方式的改革

预防医学知识零碎、自成体系,高职院校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笔试为主,理论分值较大。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评分,但导致许多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采取突击背诵的方式过关,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重,在每一部分内容结束时,进行单元测试,使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在期末考试中,除了闭卷考试以外,还可以增加实践技能考试,并将成绩计入总成绩,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快结束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选,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以综述或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作者:张军李艳刘建涛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转化医学是新型的一种医学技术研究成果,指一类生物医学研究,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之中。其中心内容是实行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它包含医学科学研究理念的转变,使个体化医疗成为现实。文中介绍了转化医学当代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对医学技术的进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转化医学便应运而生。

转化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医学领域开展转化技术,这个名词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的转化研究,不过由于比较复杂,情况多变,迄今还没有公认的转化医学的定义。是指一类医学研究,能够很好地将基础研究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患者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

其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实现从“实验室到床边”的转化又从临床应用中提出新的问题回到实验室(,为实验室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转化医学就是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BtoB模式)。药物研究也同样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成为新药研发的引擎。转化医学概念一经提出,并践行之后,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支持。

二、转化医学的诞生

转化医学的提出其实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主要源于当年NIH迫于来自社会的`压力。20世纪末NIH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但美国人却在追问,发明了那么多的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的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由此,针对这种情况,NIH积极研发,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旨在让基础知识向临床治疗转化,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

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新方法。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台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

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严重失衡的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以及卫生工作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分子基础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

三、转化医学的主要内容

转化或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么他都具体研究些什么呢它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同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包括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的体系。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加快了科学研究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产业化过程,应用于医药学也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并且随着临床医学情况的不断变化,和形势的变化发展,转化医学还有更广泛的意义,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从患者出发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强调的是患者的早期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评估。在现代的医疗中,我们看到研究进程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以及对于从研究出发的医学临床实践的包容。

传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被一系列的障碍分隔,这些障碍就像“篱笆墙”。新药的研发隔离于临床在实验室中进行,而当需要进行安全测试和临床试验时才不可避免地被“扔过篱笆”。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建立转化医学团队,来增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沟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转化医学主要是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化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四、当代研究成果

如今,磁共振成像仪已经成为世界普及的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这是一个以“临床应用为中心”,将基础研究转化成临床诊断技术的经典范例。

五、未来发展

目前国内的转化医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召开了各种转化医学论坛,政府也对转化医学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地域等各种限制,发展的阻力也是重重,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经历过困难之后,一定会有所发展

相信随着建立转化医学学术组织,如转化医学学会,并制定相应的转化医学的任务;最后创建转化医学期刊,创建转化医学基金,设立转化医学奖项,以促进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六、结语

作为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之间桥梁的转化医学,,从而为21世纪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目前国内的转化医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召开了各种转化医学论坛,政府也对转化医学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转化医学水平还与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医学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强化传播转化医学理念,加强研究,不断发展。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医学;药品经营与管理

一、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概要是高职药品类专业通往临床药学实践的桥梁性课程,课程不但具有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临床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也直接影响医学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运用临床思维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能力。因此,在有限的学时下,传统“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学习过程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这是违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因此,有必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临床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二)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PBL教学法在授课时分为四个环节。

(三)PBL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期末考试成绩。由教务科从课程试题库中随机抽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总分100分;二是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问卷回收率100%。考核评价均由与本项目研究无关的教师进行,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在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五个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语

将问题作为学习起点的PBL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从教师“一言堂”转向学生群体讨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找、综合多方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实现“学会”转向“会学”。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应用突显的优点,有着传统讲授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还是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明显提高,尤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培养能够运用临床思维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一致,符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以问题作为核心,需要下力气精心设计,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1]黄羽,张锡流.研究生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7(2):68-69.

[2]陈昭玲.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04-205.

[3]魏东海.医学院校网络式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100-105.

[4]刘军,陈生弟.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5-6.

THE END
1.减重控糖的姐妹,都来试试!比「地中海饮食」更好吃!更适合中国人!无论是食材选择、饮食习惯、烹饪方法上都更适合,不仅提供营养和健康上的需求,更可以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与我们内心产生共鸣。 ? 那怎么吃才是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增加水产品和豆制品:在日常饮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DE4NTY4MQ==&mid=2248042685&idx=1&sn=793d19b0e421b46751faef4df329f25d&chksm=c12da17fc2c4151d6553afd8275f1445d811c42e708c2c6538dd034169c174330f5fbe7aaf60&scene=27
2.如何编制一日三餐降食谱表格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的关注越来越多,一日三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更是为了维持和提升身心健康。然而,面对快节奏生活和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我们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饮食决策。因此,编制一日三餐健康食谱表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日三餐”的概念。一日指的是从早晨到晚上的一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872302.html
3.注重饮食搭配:构建降生活的基石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饮食往往成为我们最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够满足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更是构建健康生活、预防疾病的重要基石。本文将从均衡摄入、色彩搭配、季节调整以及特殊需求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注重饮食搭配,让每一餐都成为滋养身心的美味盛宴。 https://blog.csdn.net/2401_88822928/article/details/144280750
4.营养配餐软件的六张报表带量食谱营养计算表作为幼儿园、小学、中学、机关食堂、团膳服务企业、营养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师都需要一款合适的营养配餐软件来协助自己处理食物营养成分计算、带量食谱编制、营养分析、评估、营养配餐。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吃好,吃健康、吃营养成了团餐单位用户和个人家庭的需求,早前的简单的带量食谱、营养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https://m.sohu.com/a/832673123_121330243
5.教您如何计算糖尿病食谱?糖尿病糖尿病营养与饮食“每日能量供给量”根据体形胖瘦和体力劳动强度查表 3-1【查阅附链接看表格:普通成人糖尿病食谱的能量目标值】,张某属于正常体形和轻体力劳动,其每日能量供给量应为 25 千卡 / 千克体重~ 30 千卡 / 千克体重,为方便计算,从中选 28.5。 张某每日所需总能量 =(170- 100)×0.9×28.5≈ 1800千卡。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270742.html
6.预防医学食谱调查报告范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膳食建议,旨在改善调查对象的饮食结构,提高其营养摄入水平,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以上预防医学食谱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具体调查内容和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68e1c1dd63297d4e881c8ab4
7.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ppt大学课件预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从预防医学角度 ? 研究食物 ( 饮食 ), 营养与人体健康关 系的学科 5 实际上包含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 ?营养学 (Nutriology) ? 食品卫生学 (Food Hygiene) 6 营养学 ( Nutriology)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与 http://read.cucdc.com/cw/66954/218656.html
8.临床营养师怎么考,有什么条件要求(如何获得营养师资格证)(3)、在教学、科研及医疗机构中连续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科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或护理等相关专业5年以上者。 4、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取得本职业助理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营养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校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623/1804647567938686977.html
9.社区预防范文12篇(全文)循证医学证明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防治是可行的也是重要的[12]。尽管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知识, 懂得了三级预防的策略, 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学者认为, 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高危人群采取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 其效果并非一样。患者的依从性怎样, 配合的程度如何, 都将影响健康教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yxffyxi.html
10.膳食调查表(精选11篇)医学类院校的学生与非医学类院校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 在膳食习惯方面有差异, 医学类学生对营养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比非医学类学生相对要好;女生由于比较注重保持苗条的身材、外形以及容颜[3], 所以在膳食习惯上与男生有区别;蒙古族大学生由于本身的民族特点, 所以在膳食习惯以及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方面与其他民族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c8vi371.html
11.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2.预防医学每日一练18*1、糖尿病患者食谱的编制方法可分为( ) A、营养成分计算法、食晶加减法和统一菜肴法 B、营养成分计算法、食品交换法和统一菜肴法 C、营养成分计算法、食品交换法和食品加减法 D、营养成分计算法、食品交换法和食品更新法 *2、预防医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 ) https://www.wjx.cn/jq/36178216.aspx
13.预防医学第十六章 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一节 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一、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的防制措施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一、三级预防 二、疾病监测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 环境与健康部分 实习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与评价 实习二 膳食调查的计算与评价 实习三 糠尿病病人的食谱设计与计https://www.dushu.com/book/10538586/
14.基础综合第七章预防医学:基础综合预防医学考试资料(强化练习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综合第七章预防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综合第七章预防医学:基础综..http://www.91exam.org/exam/87-4078/4078246.html
15.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卫生综合考试涵盖五门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历史演进、理论与实践等学科基础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五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https://gw.jmsu.edu.cn/info/1013/2294.htm
16.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 影响因子: 1.39 审稿时间: 1-3个月 国际刊号: 1006-3110 国内刊号: 43-1223/R 发行周期: 月刊 邮发: 42-129 曾用名: 创刊时间: 1994 语言: 英文 编辑单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版地区: 湖南 主编: 李俊华 类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https://www.360qikan.com/syyfyx/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