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第一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会在全球肆虐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要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2]钱宇平.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152.
关键词: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微课
预防医学是由环境与职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补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重点已经开始由以疾病为主转向以健康为主,工作的重心也逐渐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靠拢,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批同时兼备疾病和健康理念,能融会贯通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新进程和新标准,因此,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下的必要之举。
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数据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目的应该要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四、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2.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落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再在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前所收集的疑难问题。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情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个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原则。
五、结语
综合而言,把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深入到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深化学生们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和各医疗机构供应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光武,余跃生,林先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
[2]史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医药前沿,2015,5(11).
[3]林溪.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
[5]邓宇,何坪,刘峰.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88-190.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200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人,其中女7名,男5名。这些学生均来自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学生,在到社区见习之前,均接受过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重要知情人访谈对象是来自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全科医生7人。
1·2调查内容:(1)临床医学本科生安排社区见习的必要性;(2)社区见习的学时安排的适宜性;(3)社区见习所取得的效果;(4)在经历社区见习后,认为社区见习应加强的内容;(5)社区见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
2结果
2·2社区见习的时机及学时安排的适宜性: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安排8学时的社区见习学时较少,应增加学时,并适当缩减理论学时。有2位学生提出社区见习应占总学时的2/3,还有2位学生认为社区见习学时应为总学时的1/10,但更多的意见集中在占总学时的1/5~1/4。学生们提出愿意到社区里提供预防医学服务或设计实施科研课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均直接接触病人,他们希望通过预防医学的社区见习,培养自己的宏观和整体思维,掌握临床个体化以及社区人群整体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带教老师认为如果想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预防的技术,应在社区见习1·0~1·5个月。
2·3社区见习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学生对社区见习内容的意向,本次研究中,先请参加专题小组访谈的12位成员各自独立地列出他们希望在见习中学习的内容,共11个。
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此内容与未来临床工作的关系和重要性等,每人从中选择5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按照重要性的大小顺序,分别给予5、4、3、2、1计分,5分表示最重要(见表1)。
2·4学生对社区带教师资整体带教水平表示满意,带教技能仍需提高。在本次社区见习中,我们安排了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作为社区带教老师。结果发现:学生对教师整体的带教水平较为满意,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仍应提高带教技能,并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课题研究经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的职称应为中级以上。
2·5社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预防医学课程本身改革来讲,我们改革的力度应加大,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设计预防医学研究课题。目前的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见习中用到的数据/资料多为二手资料等,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了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但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讨论
3·1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医学见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亦有助于其复习、掌握和应用筛检、预防接种、各种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内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以临床预防为核心的预防医学社区见习,不仅可以巩固预防医学知识和观念,而且还可以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联系的桥梁。
在医学生中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预防医学教育决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目前我国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中开展预防医学实习的院校为数不多,形式不一,实习基地也不同.如:
上海医科大学的实习基地是以农村为主,广州医学院是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进行预防医学实习.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今后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社区,在社区服务的医师要求是全科医师,所谓“全”就是把医学与社会、治疗与预防、生理与心理等相结合,做到整体地、系统地健康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实习均安排在综合性医院中进行.故认为就在实习医院中进行预防医学实习较好.这样做除安排上有保证外,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较方便,还能减少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资以及实习生在轮转时往返的费用.对学生来说,预防医学的实习能与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比他们单单在卫生防疫机构实习预防医学更结合l陆床实际,更实用,使他们对预防医学实习更有兴趣,对他们毕业后工作帮助也更大,有利于教书育人。
【关键词】卫生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Abstract】HygieneistheimportantpartofpreventivemedicineandistherequiredandtheelectivecourseinFoodhygieneandnutritionprofessionallearningsystemanditisastrongpracticalcourse.Thispaperintroducemainlyonthepracticalteachingideasandcontent.Inthecourseofteaching,inordertoenrichourteachingcontentandincreasethestudent’smemoryandunderstanding,wecombinesocialhotspotswithourtheoreticalknowledge,arrangecaseanalysisanddiscussion,anddevelop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creativespirit.Throughhotcase,Healthandsafetyissuesexistinginlifeweresolvedintheformofdiscussionandtheextensionofextracurricularknowledgewasincreased,soastoenrichourteachingcontentandincreasethestudent’smemoryandunderstanding.
【Keywords】Hygiene;PracticeTeaching;Teachingdesign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课程,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1]。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根本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现代医学观,建立预防为主思想,掌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技能。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指导人们应用本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卫生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预防医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预防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工作。学习者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正确认识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改造环境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卫生学课程主要面向已学完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卫生统计学、食品卫生与安全、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维能力,保证了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值得在卫生学教学中借鉴和推广[2]。鉴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学实践主要涉及生活环境与健康(如水俣病)和生产环境与健康(铅中毒、苯中毒、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案例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生活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水俣病是严重环境污染导致的典型公害病之一。
“水俣病”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出现中毒病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为某疾病、与传染病有什么区别?要找出病因需做哪些调查?调查的方案是什么?
ii.案例中的中毒事件可否定为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污染?通过本案例说说食物链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有哪些?
iii.案例中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调查?水俣病的病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机体接触了甲基汞?
v.为什么说水俣病是历史上发生的公害病之一,今后如何防止类似的公害事件的发生?
2“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为主。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应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铅中毒”、“苯中毒”、“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和“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是比较常见的职业性损害。
2.1“铅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若判断为某种职业病,病史是否充分,应当如何补充?
ii.铅中毒导致的腹绞痛如何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进行鉴别?
iii.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iv.如何证实铅中毒,案例中还应作哪些资料的补充?
v.对患者的工作场所应当做哪些职业病危害的调查?
vi.常用的驱铅药物,作用机制有哪些?如何预防铅中毒?
2.2“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生产性毒物有关吗?其接触机会有哪些?
ii.如何确定职业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2.3“硫化氢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造纸厂贮浆池内工人为何晕倒?最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可能接触?
ii.如果连续有人昏倒在工作场所,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iii.硫化氢理化特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中毒机制有哪些?
iv.如何预防生产环境中硫化氢中毒的发生?
2.4“农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与案例中病例表现是否一致?
ii.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作用机制是什么?
iii.如何预防生产过程中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的急性混合气体中毒?
2.5“生产性粉尘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各工种所患尘肺属于哪种类型?
ii.什么是患病率?通过案例中患病率的计算,探讨各工种尘肺患病率差异的原因?
iii.各种尘肺病的X线特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通过“生产环境与健康”的案例讨论,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掌握职业中毒案例分析方法,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方法。以上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打下基础,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增加课外知识的延伸,从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防病治病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