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A》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植物化学物的分类及生物学作用。

【教学难点】各类植物化学物具体生物学作用。

【教学方案设计】

以番茄红素的功用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各类植物化学物的生理功能,引申出植物化学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翻转课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及移动互联网。

第三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总学时】7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3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传授:记忆食物营养价值的定义、评价指标及意义;记忆谷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大豆的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应用食物成分表评价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力提升: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指导人群合理膳食。

价值引领:帮助学生熟悉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和保存方法,节约粮食,珍惜食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

1.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①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②营养素质量;③营养素在加工烹调中的变化;④食物抗氧化能力;⑤食物血糖生成指数;⑥食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2.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

第二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薯类、杂豆类、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品类、乳及乳制品、蛋类及其制品和坚果类的营养价值特点。谷类食品营养成分、大豆的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

第三节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1.加工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包括谷类加工、豆类加工、蔬菜水果类加工和畜禽鱼类加工。

2.烹调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包括谷类烹调、畜禽鱼蛋类烹调和蔬菜烹调。

3.保藏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包括谷类保藏、蔬果保藏和动物性食品保藏。

第四节食物成分数据库

食物数据库研究的基本原则、食物成分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重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谷类和大豆的营养价值,大豆的抗营养因素。

【教学难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评定。

以色彩多样的食物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申出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对分易平台、雨课堂和智慧树平台。

第四章特殊人群营养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践0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记忆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记忆母乳喂养的优点及辅食添加的原则。理解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应用不同的膳食原则进行合理膳食搭配。

能力提升: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指导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

价值引领:让学生认识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健康观。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采取合理的营养干预,在特殊人群干预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

第一节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1.妊娠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妊娠期营养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妊娠期的合理膳食原则。

2.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哺乳对母亲健康的影响,哺乳期的营养需求和哺乳期的合理膳食原则。

第二节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婴幼儿喂养的方式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婴幼儿喂养指南。

2.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和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膳食原则。

3.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原则。

4.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原则。

5.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原则。

【教学重点】孕妇和乳母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原则,母乳喂养的优点。

【教学难点】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以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导入新课,通过分析不同人群营养需要,引申出不同生理阶段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翻转课堂、PBL、CBL。

第五章公共营养

【总学时】1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践6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营养调查的内容和评价,营养监测的内容,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原则,营养教育的定义和主要内容,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和食品营养标签的阅读。理解不同膳食调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理解食谱编制的步骤和改进、慢性病干预的措施。应用营养学知识能阅读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制定食谱。

能力提升:针对不同人群编制食谱,对不同慢性病制定合理的膳食干预,能够准确阅读食品标签的内涵。

价值引领:分析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用于探索的科研态度。

第一节概述

公共营养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内容。

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

1.确定膳食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方法,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询证营养的原则、风险评估的原则。

2.制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方法,包括制定营养素平均需要量的方法、制定推荐摄入量的方法、制定成人适宜摄入量的方法、制定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方法和确定预防慢性病营养素摄入量的方法。

第三节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

1.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的定义,膳食结构模式包括东方膳食结构、经济发达国家膳食结构、日本型膳食结构和地中海膳食结构,我国的膳食结构和应采取的措施。

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原则:①食物多样,合理搭配;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③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⑦会烹会选,会看标签;⑧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3.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和应用。

第四节营养调查和评价

第五节营养监测

1.营养监测的定义、目的、特点和内容。

2.营养监测系统,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

第六节营养改善措施

1.营养教育的定义、目的和主要内容,开展营养教育的步骤和方法。

2.营养配餐的定义和依据,食谱制定原则,慢性病的营养干预,食品营养强化与新食品原料的开发。

3.食品标签的阅读,营养立法与营养改善工作的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的方法。

【教学难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概念及应用。

复习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原则,引出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对比分析世界四大膳食结构模式。

教学方法:LBL、任务驱动教学。

第六章临床营养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0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医院病人膳食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诊断膳食、代谢膳食、儿科膳食等,围手术期营养的特点。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定义、制剂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和风险筛查。

能力提升:针对不同临床病人群编制食谱,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价值引领:通过分析病人的营养需要特点,搭配合理的医院病人膳食,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营养和健康意识,关爱患者,关爱生命,关爱健康。

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病人膳食营养评价。

第二节病人的膳食管理

1.基本膳食包括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和流质膳食,各种膳食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

2.治疗膳食包括低蛋白膳食、低盐膳食、低脂膳食、低嘌呤膳食,诊断和代谢膳食,各种膳食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

3.围手术期营养的概念、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的特点。

4.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定义、分类、制剂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重点】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难点】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以临床案例导入新课,分析不同病人的营养特点,根据膳食原则编制病人食谱。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知识传授:记忆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痛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理解营养和食物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的关系,明确各种慢性病的营养防治措施;应用营养学知识对不同慢病患肢编制相应的食谱和制定营养干预方案。

能力提升:针对不同慢性病人制定营养防治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第一节营养与肥胖

1.肥胖的分类、诊断方法,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和对成年人的健康危害。

2.生命早期营养、膳食能量过剩、宏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肥胖的影响,全谷物、薯类、蔬菜水果、畜肉、大豆及制品对肥胖的影响。

3.肥胖的营养防治包括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调整膳食模式和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

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

1.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状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2.营养素与糖尿病的关系,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营养防治原则包括健康教育、营养治疗、合理运动、自我监测。

第三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

2.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营养防治包括限制总能力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清淡少盐限酒、适当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食品。

第四节营养与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现状、危险因素。

2.超重和肥胖、高钠低钾低钙低镁与高血压的关系,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

3.高血压的营养防治原则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量、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量、减少膳食脂肪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限制饮酒、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

第五节营养与痛风

1.痛风的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现状、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

2.营养、食物与痛风的关系,痛风的营养防治原则包括控制能量摄入、低脂肪低蛋白饮食、低盐膳食、增加蔬菜摄入、低嘌呤膳食、保证足量饮水、限酒。

【教学重点】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营养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以慢性病案例导入新课,分析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着重营养防治促进疾病康复。

教学方法:LBL、CBL、双案导学。

第九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总学时】8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4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食品污染的定义、分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理解食品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的原因,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应用食品卫生学知识对食品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制定预防措施。

能力提升:能够运用食品卫生学知识预防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污染问题。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通过安徽阜阳空壳奶粉事件和湖南郴州特医奶粉事件的反思,通过食品安全法,培养学生制度自信,博爱精神。

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3.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包括感官鉴定、物理指标、化学鉴定和卫生物检验,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和处理原则,食品的化学保藏、低温保藏、加热杀菌保藏、干燥脱水保藏和食品辐照保藏。

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1.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及其预防,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教学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曲霉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以目前食品卫生问题的实例导入新课,分析食品污染的因素,引申出食品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第十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知识传授:记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和适用要求。分析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理解食品添加剂添加的目的。

能力提升: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价值引领:通过食品添加剂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食品添加剂概述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适用的原则。

2.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第二节各类食品添加剂

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的定义、种类和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使用要求及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教学难点】FAO/WHO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基础上的分类。

以食品营养标签上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导入新课,分析不同食品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目的,引申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安全。

第十一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总学时】14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10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学问题;记忆肉类腐败变质的过程;记忆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处理。理解各类食品污染的原因。应用所学各类食品的卫生管理的知识预防食品污染。

能力提升:能够合理运用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知识进行食品卫生评价和管理。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饮食生活习惯。

第一节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1.粮豆的卫生问题包括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的污染、仓储害虫等,粮豆和粮豆制品的卫生管理。

2.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包括细菌及寄生虫的污染、有害化学物的污染,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第二节畜、禽、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1.肉类的腐败变质包括僵直、后熟、自溶和腐败四个阶段,肉类屠宰场所、原料、屠宰过程、运输销售的卫生要求,肉制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2.禽肉的两类微生物污染,禽肉的卫生检验要求,蛋类的卫生及管理。

3.鱼类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寄生虫污染和腐败变质,鱼类养殖环境、保鲜、运输销售和鱼类制品的卫生要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1.生乳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掺伪。

2.乳畜、挤乳的卫生要求,病畜乳的处理原则,乳类储存、运输、乳品加工厂的卫生要求,乳类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3.乳制品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乳粉、乳清粉、炼乳、奶油和干酪的卫生管理。

第四节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1.食用油脂的制取、精炼、深加工。

2.油脂酸败的定义、原因,评价油脂酸败的指标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和丙二醛,防治油脂酸败的措施,食用油脂污染和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3.食用油脂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检验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产品追溯与撤回的卫生要求。

第五节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罐头食品的分类,罐头食品加工过程杀菌公式的含义,物理性胖听、化学性胖听、生物性胖听、平酸腐败的定义及意义。

第六节饮料酒的卫生及管理

1.饮料酒的生产特点及分类。

2.蒸馏酒与配制酒的卫生问题包括甲醇、杂醇油、醛类、氰化物、铅和锰,发酵酒的卫生问题包括展青霉素、二氧化硫、微生物污染等。

第八节保健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监督和管理,保健食品的特征包括保健食品属于食品、不是药物、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

第九节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1.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分类,分类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以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包括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可能使感染人类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使食物营养成分改变、产生毒性作用。

3.转基因食品的法律法规。

第十节其他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定义、等级和标识。

【教学重点】肉类食品、饮料酒、食用油脂的卫生要求,病畜肉卫生鉴定与处理。

【教学难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以食品安全案例导入新课,分析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引申出各类食品的卫生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双案教学。

第十二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总学时】9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践3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物过敏、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现状、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分析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区别和联系,比较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区别。理解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

1.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监测。

2.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包括炭疽、鼻疽、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疯牛病、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猪水泡病、猪瘟、猪丹毒、猪出血性败血症及病畜肉的处理原则。

3.食物过敏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常见过敏食物、防止措施和处理原则。

4.食物中毒定义、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包括感染性、毒素性和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志贺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第三节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1.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2.赤霉病麦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症状及处理、治疗和防止措施。

第四节有毒动植物中毒

1.有毒动植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第五节化学性食物中毒

1.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2.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化特性、引起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毒性及中毒症状、急救与治疗、预防措施。

第六节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2.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经常性准备,包括明确职责建立协调机制,保障金费和所需物资设备。

3.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与方法,食物中毒事件的控制和处理。

【教学重点】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关系;常见的细菌性、真菌毒素、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预防要点及常见污染食品。

【教学难点】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与联系。

以食物中毒案例导入新课,分析各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引申出各类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CBL、角色转换、双案教学。

第十三章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

【总学时】1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1学时/实践0学时

知识传授:记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步骤。理解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营养毒理学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食品存在的风险性。

能力提升:能够分析和评定食品安全风险高低,为危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科学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树立健康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对受试物的要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内容,不同受试物毒性试验的原则,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目的和结果判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营养毒理学

营养毒理学概述,营养素的不良健康效应,营养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及其

制定,营养素/营养过程与外源化学物的相互作用,营养素/食物的风险-收益评估。

第三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概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和内容,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第四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风险分析是对引起不良后果的事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过程。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步骤。

【教学难点】食品风险评估。

以实际案例导入新课,开展食品风险性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CBL。

第十四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知识传授:记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定义,记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和内容。理解食品安全法律和条例;应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制定的标准评判食品的质量。

能力提升:能够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定义,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第二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包括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其他规范性文件。

2.食品安全法调整的法律关系,食品安全法律规范。

第三节食品安全标准

1.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性质和意义,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

2.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概况。

3.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包括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可耐受摄入量、确定每日总膳食中的允许含量、确定每种食物中的最大允许量、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第四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良好生产规范的定义、目标、基本内容,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3.食品经营的监督管理、餐饮服务的监督管理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步骤。

【教学难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任务驱动教学。

六、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序号

实践(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1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

综合性

记忆食品采样方法、采样原则;记忆样品的处理和制备方法

2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验证性

记忆食品维生素C测定方法及原理;记忆食品维生素C测定步骤

3

食谱编制

设计性

记忆一日食谱的制定方法及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进行膳食计算

鲜奶的卫生质量检验

记忆鲜奶的比重、奶酸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鲜奶的相对密度及脂肪的测定

5

食品油脂的卫生检验

记忆反映油脂酸败的指标及测定方法,理解油脂的卫生检测标准

6

酒的卫生质量检验

开放性

记忆酒的指标及测定方法,理解酒的卫生检测标准

7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理解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卫生标准,记忆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

8

食物中毒病案讨论

记忆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生原因,调查处理的原则和步骤;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处理原则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考试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讲课、对分易平台阶段测试等),实验成绩占30%(包括实验汇报、实验操作、实验讲课等),期末考试成绩占50%。题型为选择题(包括A1、A2、X型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根据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容要求,在学校考易系统建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库,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17

(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23,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吴坤,201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公共卫生职业医师资格考试》,202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大纲编审者:宓伟授课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THE END
1.“一天12种食物:营养搭配指南”话说张先生,一位忙碌的单身白领,最近拟开展减重计划。在他温馨的厨房里,还有着专业营养师给出的膳食建议计划。计划建议,每天吃12种的菜品,以保证营养均衡…他听后,无奈地苦笑,说道:“我一个人,能抽出时间来做这么多菜就很不容易了,既要求12种食物,又要求别吃多。做好的饭菜不吃完也浪费,毕竟钱都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486395610662452&wfr=spider&for=pc
2.营养师必备100种食谱.docx营养师必备100种食谱.docx,营养师必备100种食谱 米饭、米粉、米糕、米线——归米类 肉片、肉丝、肉丸、排骨——归猪肉类 青菜、茼蒿、萝卜、胡萝卜、豆腐——有一个算一种 杂粮:红豆、黑米、薏仁米、花生米、莲子、燕麦、小米、大米——有一个算一种 每天保证6个1加2个2506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09/6225003150005211.shtm
3.《食品营养》课程标准在讨论能量的需要量时,指出有计算法和查表法,引导学生学习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最后能力拓展──试着为自己设计营养处方,这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食谱配制奠定了基础。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营养学相关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https://www.lsgx.com.cn/yypr/manage_yypr/tsxbkc_yypr/9562.html
4.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通用6篇)篇3:《公共营养学》的实践教学设计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进行人群营养改善工作和开展社区营养工作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公共营养工作的基本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改革, 覆盖了食品营养评价、膳食调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46vrty3.html
5.公共营养师技能题食谱编制10(西红柿50g,青菜50g)同样方法计算晚餐。(二)食谱计算-食品交换份法将常用食品分为四组共九类。每类食品交 换份的食品所含的能量相似(90kcal)调整食谱时可适当更换个别食物品种,也可同种类食物的更换,即以粮换粮、以豆换 豆、以蔬菜换蔬菜、以畜鱼禽肉换另一种相应的禽鱼畜肉。表1各类食品交换份的营养价值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0505/19/363181_651390318.shtml
6.什么是公共营养师?成为营养师有什么好处?公共营养师是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公共营养师所学到其实一套关于“食”的标准和准则,通过学习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食谱编制、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营养餐制作等一系列与“食”相关的问题,进而应用到我们的日常https://m.med66.com/shiyongjishu/jiankangzixun/zh2207133763.shtml
7.注册营养师和注册营养技师的区别有哪些一元线上学习营养师营养食物营养与卫生 食物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学 6 食物营养学、食品卫生学 5 4 膳食制备和餐饮管理 烹饪学、膳食管理与设计、食谱编制、餐饮经营管理与实践 6 烹饪学、膳食管理与设计、食谱编制、餐饮经营管理与实践 10 5 公共营养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营养调查和评价、食物与健康及膳http://www.51jkgl.com/cn/default.aspx?page=zuqy.html&id=2030
8.营养配餐员和营养师的区别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主要是从事食谱编制和营养餐制作的与烹饪直接有关的工作,不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即可从事相关工作; 公共营养师主要从事咨询、营养指导、和营养知识宣教等营养顾问工作。下面,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营养配餐员主要是从事食谱编制和营养餐制作的与烹饪直接有关的工作,不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即可从事相关https://hudong.jiaoyubao.cn/xxjy/51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