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推广膳食指南,还是做营养食谱时,经常有人问其中食物的重量(克数)是熟的重量还是生的重量?同一种食物的熟重和生重经常有很大不同,比如100克大米(生重)和100克米饭(熟重)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过,在生活中人们直接吃的食物绝大多数都是熟的,对食物的熟重更有直观感受,也方便称量,因而很多时候需要换算食物的生重和熟重。比如米饭做好之后,家里人每人盛装一碗,这种情况下你必须称量米饭(熟重)来定量某人吃了多少主食,只称量做饭之前所用大米重量(生重)是不行的。
食物的生重和熟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营养学上称为“生熟比”。它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某种食物的生重除以做熟之后的重量(熟重)。比如,200克大米(生重、干重)做成米饭之后重量为450克,那么该米饭的生熟比就是1:2.25(也可以记为0.44,1÷2.25≈0.44);100克瘦肉(生重)炒熟之后的重量是70克(熟重),那么瘦肉的生熟比就是1:0.7(也可以记为1.43,1÷0.7≈1.43);鸡蛋在煮熟之后重量几乎不变,生熟比大致是1:1。
日常食物生熟比
实际上,读者可以亲自动手称量并计算自己所烹制食物的生熟比,这样获得的数据相对更准确一些。还以电饭煲做米饭为例,做米饭之前,先称量大米的重量,然后加水做米饭,米饭做好后再称量一次米饭的重量,用这两个重量就能计算生熟比。假设电饭煲内胆重(简称锅重)630克,加入大米与锅一起称重为1030克,即实加大米400克(1030-630=400),然后加水适量(无须称重)煮饭。米饭做好后与锅一起称重为1510克,即实得米饭880克(1510-630=880)。该米饭的生熟比是1:2.2(880÷400=2.2)。
还要提醒一下,不论食物的生重还是熟重,要注意净重和毛重是不同的。有些蔬菜水果烹调之前要去皮,鱼要去除内脏、鳃和磷等不可食用部分,排骨中的骨头是无法食用的。这些不可食用部分的重量要减掉才行。
是不是有点复杂?吃饭这件事,要把每种食物的重量都搞准(营养学上称之为“称重法”),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