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目前,不少商家和平台推出了“小份菜”“小份饭”活动,并通过加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点餐。但不少受访者认为,从长治长效来看,遏制外卖点餐浪费需要从打造全链条治理的管理模式入手,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共治格局。
建议1:平台设置合理满减优惠梯度
韶关市餐旅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帆分析,单件餐品利润低,如果顾客下单数少或总金额太低,商家所获利润不足以涵盖平台抽成、自身经营等成本,商家往往会选择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商家转嫁成本的一个做法就是,设置最低起送价。不少入驻商家直言:平台“抽成”比例高,不得不设置最低起送价,“不进平台是等死,进了平台是‘找死’”。
在汕头大学公共安全与特区治理中心主任侯光辉看来,外卖平台起送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消费者超量点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某外卖平台有关负责人说,该平台在消费者“点餐”“提交订单”“完成订单”三大环节均实现了“适量点餐”提醒,但其也认识到还需优化和完善平台点餐功能,强化“适量点餐”提示。
虽然商家在“提交订单”页面进行了适量点餐提醒,但却不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还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现实中,不少商家并未在平台页面提供上述信息。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外卖平台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在点餐页面完善用餐人数等信息要素的收集,探索开发餐品购物车数量提示功能,在消费者添加购物车数量(扣除米饭、饮料外)超出一定阈值时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
建议2:商家推广上线“小份菜”“小份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部分外卖餐饮企业积极推出“小份菜”“小份饭”产品,有的还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了轻食套餐等。这些举措对于遏制外卖点餐浪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记者走访发现,仍有不少餐饮经营者缺乏反浪费意识。面对经营压力,这些餐饮单位所制作的菜式比较单一,难以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套餐,尤其是提供“小份菜”“小份饭”。
广东省外卖点餐浪费问题调研小组问卷调查显示,43.5%的受访消费者希望商家丰富菜品规格,提供“小份菜”、单人餐等更多餐食选择。32.7%的受访餐饮从业人员认为需完善套餐设置、优化菜品,根据点餐人数和类型设置菜品多样、内容丰富的套餐。
如何让餐饮企业“爱”上提供“小份菜”“小份饭”?
侯光辉建议,外卖平台可针对推出“小份菜”“小份饭”的店铺,出台商家流量倾斜、高亮曝光等措施,引导入驻商家积极增加这类产品的供给,从供给端减少因缺乏多样化选择而造成的食物浪费现象。
从企业经营角度,侯光辉建议商家应在提高菜品的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一方面,可通过菜品创新,中央厨房集中初加工、净菜或半成品等方式,提升食材利用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外卖配送等各环节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分析、经营复盘等手段精准采购、科学储存,从生产端杜绝浪费。
针对包装浪费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商家应加大环保餐具的使用,如以甘蔗渣为原料的环保餐盒、绿豆制成的可食用牙签、玉米淀粉基材质的勺子等。
建议3:加大对诱导过度消费等行为查处力度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大胃王”吃播、直播带货等成为互联网流量“新宠”,这类行为一定程度上会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直播带货是通过视频的形式,瞬间刺激大家的消费欲望,引发大家消费冲动。”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说,主播介绍产品时一般只会说关键点,而忽视说明分量,此举会加剧浪费行为。
“消费者自身也要树立节俭意识,培养‘光盘’就餐习惯。”侯光辉说,消费者在面对商家和平台的优惠诱惑时,要根据自身实际饭量合理点餐。同时,建议仔细辨识菜品信息,及时与商家沟通并告知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少米饭、不要例汤、不要附赠饮料等。
开栏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东省文明办、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广东省外卖点餐浪费问题调研小组,针对外卖点餐浪费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对守护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近年来,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取得积极成效。不少受访者建议,从长治长效来看,遏制外卖点餐浪费还需全链条治理,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共治格局。
为在全社会持续营造珍惜粮食的浓厚氛围,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倡导‘新食尚’勤俭树新风·‘外卖点餐浪费’大调研”系列报道,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