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二十国集团代替八国集团叙利亚问题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2.争站国际道义制高点3.文斗武备4.合作大于争斗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在中东,奥巴马“无奈”地接受了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推迟对叙动武。俄罗斯重返中东势头强劲,着重加强同伊朗、叙利亚和埃及关系。
(四)中东动乱不已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丰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中国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主要有四个:
一是融入国际社会需做更艰苦努力二是履行国际义务任重道远
三是周边安全常受干扰四是美国加快战略重心东移,麻烦不断
所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影响国际关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具体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独立性;
2.具有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稳固的组织形式。
据此三条件,国际行为主体有: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跨国公司
其中主权国家行为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
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主体,它内在行为的根本动因就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国家利益根据不同的内容领域,可以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安全利益主要是指国防领域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按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重要利益、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有时为了获得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
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其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增进国家利益。二,国家利益还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良好的外交政策、成功的外交活动往往是有益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三,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的动因。国家间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变化都取决于国家间不同利益的分化与组合。利益驱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去寻找朋友,反对敌人,从而进行外交政策的调整,改变国际力量对比,推动国际关系的演变。
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力量以及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的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一国的物质力量,又包括一国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一国已有的现实力量,也包括一国潜在的以及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机制。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国力包括了下述五个要素:
1.资源力。指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资源力是构成国力的基本要素,资源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
2.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
经济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最终要靠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3.军事力。包括核军事能力,常规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结构的质量,战争理论的先进等多方面。
如果说经济力是综合国力之本的话,那么,军事力就是国力的外部体现和象征。如果把综合国力比作一个人,经济力和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位置就好比是身躯和拳头的关系。在当前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少,各国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具有足够威慑力量的军事实力,仍然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军事手段可能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5.精神力。包括政府的工作效率、国家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社会制度等等。
综合国力的五大要素中前四大要素可称为硬国力,精神力可称为软国力。软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和调动硬国力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仍然存在大的问题,许多方面不仅与发达国家,即使与中上等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仍有待于提高。二问题就是人均收入比较少.
综合国力的估量:一个公式:克莱因国力方程即一个国家可以估算的国力=国家的物质国力X精神国力。PP=(C+E+M)X(S+W)
可以被估国家的经济军事国家贯彻国家
算的国力有形实体实力实力战略战略的意志
越南为什么能够在越南战争中战胜美国?
1969年美国和越南的综合国力指数分别是:
越南:180X1.7=306
美国:480X0.6=288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国际定位——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第一,明确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
第三,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和目标格局中的位置。(多极,中国算一极)
3、外交目标
第一,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第二,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达到的国际目标———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第三,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4、外交原则和策略
第一,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即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问题上,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第二,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第三,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