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力发展呈现“四个化”特征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可以概括为“四个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链群化、战略产业自主化

文|牛仁亮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生产力进步史。从现实生活角度看,社会生产力常常被理解为人类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在统计学上,由于没有标准的尺度衡量,人们惯用GDP来间接表达它,尽管这样表达有许多缺陷,本文也采用这一方法和习惯。社会生产力有几个特点,首先,社会生产力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组合过程是由人主导的。其次,科技和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第三,地缘、资源、制度等外部环境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最后,在目前为止的现代社会,只要条件具备,生产要素配置有一个坚定的方向,就是流向利润较高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力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增加到超过1万美元。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由1.8%上升到了约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尤其是4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这是世界唯一。最具有意义的有三大方面:

一是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起,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28.1%;粗钢产量约10亿吨;粮食产量达到13000多亿斤。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大约3.9万公里,领跑世界;高速公路里程,也世界第一;全球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我国。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翻了四番多。4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上升到2019年的77.3岁。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60年来世界生产力实现长足发展

二战以来,人类处于相对的和平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在科学技术不断革命性进步的基础上,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三,从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看,全世界人均GDP从1960年的3700美元增加为2019年的约1.1万美元。同时人均预期寿命从60年前的52岁增加为现在的72岁。

第四,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分化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4%,但GDP却占到58%;其人均GDP4.7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是发展中国家的9倍多。其中,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GDP约占全球22%,约占发达国家40%。

第五,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有一种本能,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会不断增长和扩展自身。

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正是这一逻辑的实践展开。尤其1970年以来(即有世行统计数据以来),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从27%一路上升为2019年的60%。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从1970年的30%迅速提升为2019年的64%。这也说明生产力的全球扩展,是生产力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及全球渗透、扩展的过程。

一汽-大众现代化总装车间生产线(1月14日摄)杨乐摄/本刊

当代全球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第一,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全球平均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基本不变情况下(即2.8%,只比前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20年平均增速的3%,下滑为近20年平均增速的1.8%,下降幅度为40%。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3%左右上升为5%以上,大涨约70%,这显示由发达国家引领的全球化过程,同时也成为全球生产力发展走向均衡的过程。

第二,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约束条件出现重大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出现并加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罗马俱乐部”资源问题之争,现在已变得更加现实和紧迫;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已对人类未来生存构成切实威胁。近20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硬约束条件。

第三,代表生产力全球扩展的经济全球化正在被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推进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它直接或间接导致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贫富差距的加深,以及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后者又引起了中产阶级人口比例的大幅度下降,如美国中产阶级的比重从上世纪70年代的61%,下降为2015年的50%。这些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经济全球化被重新定义,必然会对全球生产力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力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短期看,它会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力,今年全球经济的负增长已成定局。重要的是长期影响,在以下方面将发生趋势性变化:一是生产和社会活动线上化趋势加速。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线上经济,本来就是大势所趋,受疫情影响,这一趋势正在大幅度提速。二是产业安全国内化、经济运行国家化倾向加大。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各国都更加重视在紧急状态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这将使大多数国家一方面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产业尽可能在本国布局;另一方面,那些长期主张自由主义或主张国家少干预的发达国家,将重新构建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三是公共医疗体系以及大健康产业会大为加强。迅速形成的、庞大的新冠感染人群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使许多国家医疗体系疲于应付,这必然导致国家层面的医疗体系重构;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全球社会生产力结构性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变量。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8月13日摄)牟宇摄/本刊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中央已经根据内外部环境新变化,作出了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这个历史阶段具有两大重要特征。

从国际经验看,首先它是一个不低的速度。这一速度高于近60年以来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增速,还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其次,从我国近些年的实践看,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出现向中速靠拢的情况。再次,中国增长同样遇到了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的约束;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再过十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20%以上,进入多数发达国家式的老龄化社会。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中国城镇化尚有约20个百分点的空间,这是“中速时代”发展的根本支撑。

如果中速增长能真正成为现实,那么,届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就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全国人均GDP就将达到两万美元左右,中国就会稳步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第二,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将在加大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消费动力、深化改革开放、注重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而这些都会集中融入我国的产业全面升级和转型之中,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化”: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新兴产业规模化,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提升体量、扩大规模。三是优势产业链群化,在我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优势基础上,整合提升那些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使其产业链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延伸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战略产业自主化,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国防安全等重要产业领域,将系统梳理,全面规划,深化布局,把战略产业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作者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全球化的彻底崩溃。在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看来,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全球化并非一个当然而然的过程,其是可以逆转的;第二,全球化的逆转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是新一轮全球化的大赢家 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news/detail/157/7360.html
2.经济全球化的三种主要形态包括经济全球化的三种主要形态包括 贸易全球化,即商品的大规模跨国界流动,做全球贸易。生产全球化,就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全球生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商品在大规模全球流动,各种生产要素也在大规模跨国界流动,在全球范围内重组资源。科技全球化,研发行为和技术http://m.qicaisi.com/bk-2746733.shtml
3.学测复习历史必修(三本)易错易混知识点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易错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http://www.jlhs.net/DisplayInfo.jsp?pageID=5080&menuID=254
4.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 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欧盟、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②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11/08/8401517_210232403.shtml
5.考研政治(一)马克思原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仅限于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三个基础部分来源于这三个思想源泉,) 考点四: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选择题考点)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的就是对的,不科学就是不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特性,别的都不对,或者不全https://blog.csdn.net/wangjunlei666/article/details/126823980
6.马原[if !supportLists](2)[endif]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结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其表现在哪里?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https://www.jianshu.com/p/1ce28fe04617
7.2024年政治押题:简答/论述/分析题第五章广东普通专升本培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的发展。 (3)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https://www.zjielts.com/newsinfo/6205848.html
8.2019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纯知识点(上),看会这些就足够第二,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https://www.wangxiao.cn/ky/269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