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健康容易出现问题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如何保持健康,轻松享受这个夏天?生活小贴士:我收集了一些夏季养生的常识,供大家参考。
夏季保健很重要。阳信
中午小睡一会儿是明智的。中医认为,心脏是内脏的主人。午睡不仅有助于补觉,还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午时是指11:00至13:00,此时心经正季,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以养心为宜。即使睡不着,闭上眼睛对身心都有好处。
除了茶水,还可以搭配一些简单的凉茶,清热解暑,养心安神。比如荷叶莲子心泡水,可以养心益智,清心解暑。6片西洋参、10片麦冬,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合因暑热而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口渴多汗者;对于心火发炎引起的烦失眠、口腔溃疡,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的功效。还可以熬药膳养心,如益气养心粥:山药30克,太子参30克,莲子(莲子心)30克,糯米200克,煮成粥,具有健脾益气、滋阴清心的作用。
晚上放松,有益身心。夏天,你的头脑很容易被扰乱,你的头脑应该是安静的。夏天晚上可以做一些拉伸放松运动,主要是放松骨骼肌,可以促进夜间睡眠。锻炼的方法是推荐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和做运动。伸展四肢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晚上泡脚。夏季湿气重,湿气最容易侵入人体脾脏。湿困脾,久则易悲阴。晚上泡脚配合涌泉穴按摩,有助于祛暑化湿,预防感冒,使人神清气爽,刺激食欲,促进睡眠。按摩涌泉穴还可以刺激肾精,滋养心灵。
此外,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来培养我们的心。中老年人应避免大喜,防情绪中暑。炎热的天气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感到烦躁。注意保持微笑,保持安静和空虚。你可以练习书法、听音乐、种花、钓鱼等。,从而调节你的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它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个器官,让你在炎热的夏天保持健康。
请记住三个应该,三个不应该。
多吃水果和蔬菜。夏天很热,人体失水很快。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水。除了多喝水,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瓜、西兰花、花椰菜、白菜、黄瓜、西红柿等等。特别是一些深色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红**的西红柿、柚子等,富含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如果每天食用,它们可以增强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预防癌症。
宜清热降火。夏天气温高,火气大。如果内热不能排出体外,容易引起便秘、痤疮、口舌生疮等。夏季饮食宜清淡,以清热降火为主。多吃白菜、绿豆芽、黄豆芽、海带、木耳、香菇、黄瓜、冬瓜、苦瓜等有助于清热泻火的食物。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脾胃功能相对较低。为了减轻脾胃负担,保证脾胃健康,我们应该多吃养胃的食物,比如一些口感柔和清淡的食材,比如小米、燕麦、薏米、山药、莲子等健脾开胃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胃的作用。
辛辣油腻是不可取的。夏天很热,人们很容易生气。吃辣只会加重火气和毒素。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少吃油腻的食物,这将有助于平静你的头脑。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会觉得腹胀,不会想着吃,会觉得累,要少吃。
天气不应该太冷。夏天水果和蔬菜丰富。人们经常喜欢生吃水果、海鲜和其他食物。但是夏天气温高,各种病菌寄生虫容易滋生。如果你不注意饮食卫生,你很可能会染上疾病。夏天出汗容易口渴。不要喝太多冰饮料。它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从而引起食欲不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等肠胃疾病。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过多的冷食会引起宫寒等问题。
多喝含糖饮料是不可取的。夏天,人们喜欢喝含糖饮料来解渴。研究发现,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龋齿和肥胖的风险,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少喝。开水是公认的最佳饮品,水在体内起着物质运输、体温调节和润滑的作用。每天多喝水,少量多次开水,或喝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解闷解渴。
循经取穴除烦消积
夏季过后,气候湿热,身体容易感到烦躁和疲惫,脾胃消化系统也容易出现问题。除了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还可以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如劳宫穴(手握成拳时指尖中部被触碰的地方)、后溪穴(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第五掌骨小头后缘握拳的地方)、特使间穴(手掌在肋骨后3寸,手掌在手腕横条上3寸)等。,定期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养心作用。如果脾胃不好,可以按摩中脘(胸骨下段与肚脐连线的中心)、天枢(肚脐左右拇指的宽度)、足三里(外膝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等穴位。,每天按压6秒后放松,重复10次。还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前,在肚脐周围揉揉腹部,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那么夏天吃什么比较好呢?
茄子
夏天,对人体的损失很大。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的作用。经常吃茄子可以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它的紫色皮肤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无法替代的。
巨藻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更容易被大肠吸收利用,增加血液的顺畅运行,减少血栓或血液黏稠度强造成的心血管堵塞,降低心梗、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率。
莲子
养心的季节是夏天。这个时候,内心是最脆弱的,很容易因为热度而烦躁难过。莲子芯虽味苦,但能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还能健胃强肠。
苦瓜
炎热的夏天,人体胃肠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经常食欲不振。苦涩。As五种口味。一、它能刺激人的食欲。长夏的中医饮食原则是春夏之交的杨:养阳重在养心,符合春夏之交养心的生理特点。苦瓜是清心的佼佼者。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书,那么在《黄帝内经》里面对于夏季养生是怎么说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黄帝内经》的夏季养生小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冬病夏治则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甚至可以改善某些顽固疾病的病情。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掌握主动权,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冬季阳气较弱,所以防病、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反省我们自身,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中医夏季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一定遵循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样。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三要点
1、饮食调养升阳气
春天天气慢慢的变热了。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阳气。可以吃一些桂圆、大枣什么的。但是,切记不要多吃凉食。平时也可以多喝金银花泡的茶。
饮食推荐
(1)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
韭菜可以壮阳还可以通大便,具有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的作用,其对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有较好的功效。韭菜温而益人,以初春二月的韭菜最好。一周吃一两次即可。阴虚肝火旺者可以上午吃韭菜,这是因为早上升阳,晚上应滋阴,如果晚上吃了温补升阳的韭菜,容易让本来就阴虚的人夜间烦躁。
(2)炒蒜苗、大蒜汁入菜
大蒜特别适合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食用。它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预防糖尿病。
2、做好内外保暖很重要
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裤子和袜子不可过早减少,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3、睡眠好:养生先养肝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夏季养生小常识
1、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多吃温补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肉等。
2、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3、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4、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