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遵来: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融入生活

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这既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也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必然选择。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民健康。

如何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就要坚持古为今用,就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双创”,就要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这既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也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必然选择。

深挖内涵,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挖内涵,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我们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双创”,达到“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于心”的效果。同时,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医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比如,中医突出“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一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肿瘤、艾滋病等,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中医药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还因其具有“简、便、验、廉”(诊断方式简单,治疗、用药比较方便,治疗有效,治疗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小病在家调理,大病才进医院,及时把个人健康维护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最终很大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要自信地讲好中医药故事。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在中医药行业已屡见不鲜。中医药行业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结合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就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天津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研究机构,还有国医大家张伯礼院士、石学敏院士等,目前,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天津广泛推广和应用。

众所周知,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大数据技术可助力实现名老中医诊疗医案数据化,对病名、病因、病位、证型、方药等实施标准规范化保存和处理分析,建立名老中医传承病案数据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器械应用到基础理论研究、诊疗等方面。人工智能化可借助于智能感知、互联网、云存储等新技术,将中医知识、经验转化为数据,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中医药知识库。

将中医药宝贵财富传承、创新、发展好。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文化等都是中医药应该传承的精华内容。“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我们不仅要把思想理论传承好,而且还要把技术方法传承好。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自古以来,中医药学术流派众多,名医大家辈出,看病治病方法多样,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关键。特别是对疑难杂症,中医药因时、因地、因人不断变化创新,守正出奇,守住“中医药发展规律”这个“正”,才能在中医思维指导下进行创新。只有在“创”上下功夫,解决好“新”这个关键,在新形势下要“创理论之新、技术之新、方法之新、方药之新”,真正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华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发展是中医药的希望所在。发展是硬道理,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宝贵价值,中医药也是一样。中医药的发展在于人,更在于我们对中医的自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特色优势,立足疗效求革新,围绕需求谋发展,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好,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奉献更多宝贵礼物。

将中医药融入大众生活,服务百姓健康福祉。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医药一直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以通过情志调摄、劳逸结合、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方式,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些理念、理论、方法和技术,至今仍在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所以,我们要找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与百姓日常生活相融入,实现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着重抓好把中医药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中医药文化为大众生活添彩、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强化中草药经典方剂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加快中医“名医堂”建设步伐、推动中医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所作为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融入生产生活,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坚持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作者系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西青信泰中医医院院长)

THE END
1.中医药养生与降管理.pptx中医药养生与健康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1-07 目录 中医药养生基础 中医药养生的方法 中医药养生的应用 中医药养生的优势和局限性 中医药与健康管理 中医药养生基础 01 详细描述 中医药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528/8141105130006073.shtm
2.贵州中医药大学养生之途 金汤浴足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届中医养生周之足浴体验2022年11月22日,中医养生学院第二届养生周“足浴体验”活动在贵州中医药大学从正楼如期开展。本次 学校首页 书记信箱 教务平台 科研处平台 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线上教育 助学服务 学信网https://zyys.gzy.edu.cn/
3.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部门新闻关于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公告 国中医药办发〔2014〕15号 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6/08/content_2696452.htm
4.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讲授普及中医药知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讲授“中医药文化养生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医药文化,12月10日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坐客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图书馆举办的“https://www.scszjxx.com/article/768
5.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是由北京地区从事中医药养生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专家、注册执业中医师等自愿组织建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于2014年3月3日正式获得批准成立。http://www.bhatcm.com/
6.北京中医药养生研究院这里是北京中医药养生研究院在顺企网北京东城黄页的介绍页,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研究院,联系电话为:64027685https://www.11467.com/bjdongcheng/co/13829.htm
7.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精选14篇)“老干部走进大健康”主题活动是2015年晚晴杂志社联合各地老干局、为老服务机构推出的系列活动,通过健康专题讲座、巡回义诊、科普宣传、参观大健康医药示范点等活动形式,让老年群体进一步了解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掌握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 篇5:关于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讲座的通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2nueeoz.html
8.中医药降养生专业委员会(官网)中医药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中医药委员会,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健康养生委员会,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医药养生委员会,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http://www.zyywyh.com/
9.中医中药网中医网中医中药网致力于弘扬国医国粹,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推动中药贸易,把中医药推向世界https://www.zhzyw.com/
10.中医中药网弘扬中华医学精要,倡导降养生新理念免费提供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书籍下载,交流中医常见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探讨疑难杂症临床中医药方剂心得,传播中医美容养生保健基础知识.https://www.zyq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