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

比如《金匮玉函经》中提到“古者上医相色,中医听声,下医诊脉,诊候之法,固是不易”。

又如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及:“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日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3.中和的医学

“中和”思想或称“中和观”源于《中庸》,是儒家学说思想理论的核心,历史永久,是我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在中医的各个方面。中医也离不开“和”,“和”也是中医的一种理念。因致病素使人体内的阴阳动态平衡被打破,脏腑阴阳失和,平衡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医运用各种方法,或矫正、或纠偏、或削强、或扶弱,而最终使机体平衡重新恢复,以达到健康状态。此过程就是“中和”思想在中医领域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中医实乃中和之医。

02

中医学理论

事实上,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在中国古代,关于药物起源的传说颇多。“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制汤液”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经过世代人们无数次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鉴别食物、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并有意识加以利用。随着人们更多的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积累发展了药物知识。

(伏羲氏尝味百药,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神农尝百草来自百度百科)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传统药物多以“药”“毒”或“毒药”称谓表述。“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

“中药”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内涵,随着中医药理论实践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主要用作药物的分类标准;20世纪初,“中药”是针对我国传统药物的一种称谓。

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是指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药的统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历史的凝集,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THE END
1.中医药养生与降管理.pptx中医药养生与健康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1-07 目录 中医药养生基础 中医药养生的方法 中医药养生的应用 中医药养生的优势和局限性 中医药与健康管理 中医药养生基础 01 详细描述 中医药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528/8141105130006073.shtm
2.贵州中医药大学养生之途 金汤浴足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届中医养生周之足浴体验2022年11月22日,中医养生学院第二届养生周“足浴体验”活动在贵州中医药大学从正楼如期开展。本次 学校首页 书记信箱 教务平台 科研处平台 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线上教育 助学服务 学信网https://zyys.gzy.edu.cn/
3.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部门新闻关于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公告 国中医药办发〔2014〕15号 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6/08/content_2696452.htm
4.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讲授普及中医药知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讲授“中医药文化养生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医药文化,12月10日学校中医专家张美林受邀坐客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图书馆举办的“https://www.scszjxx.com/article/768
5.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是由北京地区从事中医药养生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专家、注册执业中医师等自愿组织建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于2014年3月3日正式获得批准成立。http://www.bhatcm.com/
6.北京中医药养生研究院这里是北京中医药养生研究院在顺企网北京东城黄页的介绍页,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研究院,联系电话为:64027685https://www.11467.com/bjdongcheng/co/13829.htm
7.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精选14篇)“老干部走进大健康”主题活动是2015年晚晴杂志社联合各地老干局、为老服务机构推出的系列活动,通过健康专题讲座、巡回义诊、科普宣传、参观大健康医药示范点等活动形式,让老年群体进一步了解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掌握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 篇5:关于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讲座的通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2nueeoz.html
8.中医药降养生专业委员会(官网)中医药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中医药委员会,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健康养生委员会,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医药养生委员会,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http://www.zyywyh.com/
9.中医中药网中医网中医中药网致力于弘扬国医国粹,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推动中药贸易,把中医药推向世界https://www.zhzyw.com/
10.中医中药网弘扬中华医学精要,倡导降养生新理念免费提供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书籍下载,交流中医常见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探讨疑难杂症临床中医药方剂心得,传播中医美容养生保健基础知识.https://www.zyq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