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宣传周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医疗经验的总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理论的特点,深深地体现于养生学之中,并决定着养生具体方法的设计与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基于此,中医养生学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体自身皆视为一个整体,要求得长寿,就必须顺应自然、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统一性。中医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基于此,中医养生学则强调辨证施养,必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时令来选择适宜的方法,主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此外,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虚实等,无一不是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中医养生理论在阴阳学说的直接指导下解释生命现象,认为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属性,而阴阳平衡又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只有脏腑、经络、气血等保持相对稳定协调,维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方能保证机体的生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个适度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及脏腑器官等,也都有其恒定的承受能力与度数。所以,“适度”同样为养生的宗旨,具体方法表现在情志活动、饮食五味、体力房事等方面的适度。

(三)以预防为核心

养生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预防疾病。因此,防止疾病的发生、演变以及复发,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创立了养生学说中“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古往今来的医学家、养生家设计与编制了种种的措施与手段,用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

数千年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提出了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通调气血、养正祛邪、三因摄生等原则。中医养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更是丰富多彩,诸如调摄精神、气功导引、针灸按摩推拿、食养食疗、药养药疗、日常养护与个人卫生等,而且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由于人们企求健康长寿绝非一朝一夕、一法一式所能奏效,必须在上述众法中各取所需,实施综合调摄,并且持之以恒,方能内养外调、扶正祛邪、补偏救弊、导气归经,以取得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

(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养生的目的是防病,其适应的对象是所有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或病愈之人,具有广泛的适应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长寿期盼值的攀升,养生正在成为大众自觉与自发的行为。当今,健身活动的群众性、普及性与推广性,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保健思想与方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中医养生学将会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重要关系和相互影响,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为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中药的煎服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他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他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THE END
1.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降养生的理论基础【题目】 【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 搜题找答案>11912民俗文化与旅游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1105474.html
2.简述中医食疗与降养生的理论基础。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题目标签:理论基础基础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 3)药攻食补论 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5)辨证施膳 6)食疗的宜和忌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ace60f574a474fbea8ac08052e5bf9e8.html
3.中医食疗作为康养产业中的新兴赋能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中医食疗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具有四气五味,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这种独特的理论基础为中医食疗在康养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其在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 个性化定制服务 中医食疗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https://m.huashandao.com/h-nd-6893.html
4.译彩图中医基础医理黄帝内经养生基础理论书籍大全养生保健降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彩色图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全2册 中医本草纲目四季养生法原版全注全译彩图中医基础医理黄帝内经养生基础理论书籍大全养生保健健康百科保健 土单方草药黄帝内经百病食疗》,作者:张东,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彩色图解本草纲目+黄http://product.dangdang.com/29793942.html
5.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饶卫生学校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中医养生保健(720409) 二、入学要求 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 修业年限 3年 四、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http://www.srwsxx.cn/m/view.php?aid=929
6.中医药基础概论6篇(全文)中医药基础概论 第1篇 第一章 绪论 1、名词解释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fq9rzq4.html
7.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二讲中医药膳与食疗基础知识资源下载第二讲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的基础知识,健康管理教研室陈燕,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第二节中医药膳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https://www.jinchutou.com/d-63932265.html
8.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通用8篇)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各项脏器的功能, 使人自身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1]。但是不同食物有着其特定的性质, 这些性质又对应着五行中不同的属性。本研究探讨中医食疗与五行的关系, 并将其相结合用于现代养生, 现报告如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79ca914.html
9.科学网—整理中医对药食同源养生和食疗的理解从日常饮食入手,把住入口的饮食物“气味”一定要相宜,即以饮食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是养生与“治未病”的一个最重要途径。 理论来源于实践,《黄帝内经》的诸多论述,都为养生、食疗及其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以人为主体,以饮食物“气味”来治未病,这既是中医产生本源所独具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71534.html
10.中医药宣传教育中医药如何治疗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调节身心平衡 中医药注重平衡身心,通过针灸、气功等手段调节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调节身心平衡的目的。 3、延缓衰老 中医药理论可以通过季节养生、按摩推拿、传统养生保健运动等方面延缓人体衰老进程http://www.beilin.gov.cn/ztzl/qgjczyygzsfqjshtspt/64d1bd65f8fd1c1a70365a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