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础理论——精气血之间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故曰:“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难经本义》)。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医学真传·气血》):这种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与精的关系

(一)气对精的作用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如肾精之秘藏,赖元气固护于外。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元气亏损,肾失封藏,每见失精之害。“精乃气之子”,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充足,则神自旺。

(二)精对气的作用

“精化为气,元气由精而化也”(《类经,阴阳类》)。精藏于肾,肾精充盛,盛乃能泻,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以促进脏腑的生理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则元气方能化生不已。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故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充。所以失精家每见少气不足以息,动辄气喘,肢倦神疲,懒于语言等气虚之证。

血与精的关系

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一)血对精的作用

“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赤水玄珠·调经门》)。“精者,血之精微所成”(《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血液流于肾中,与肾精化合而成为肾所藏之精。由于血能生精,血旺则精充,血亏则精衰。临床上每见血虚之候往往有肾精亏损之征。

(二)精对血的作用

“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素问·生气通天论》)。由此可见,精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精足则血足,所以肾精亏损可导致血虚。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补肾填精之法而获效。以补肾为主治疗血虚,就是以精可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1)精气两虚

指精亏和气虚同时并见的病机变化。

(2)精血不足

指精亏和血虚同时并见的病机变化。

(3)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指气滞或血瘀与精道阻滞并见的病机变化。

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气和血之间具有相互滋生、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故气虚和气运行失常,必然影响及血;血虚和血行失常,也必然影响及气。故气与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以及气血两虚。

(1)气滞血瘀

指气机郁滞,导致血行障碍;或血行不畅,导致气的运行郁滞,出现气瘀和血瘀同时并存的病机变化。

(2)气虚血瘀

指无虚无力而推动血行而致血瘀的病机变化。

(3)气不摄血

指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液的生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导致各种出血的病机变化。

(4)气随血脱

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着血液的流失而急剧散脱,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病机变化。

(5)气血两虚

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机变化。

精气血不足的食疗调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三宝汤药膳”

这款三宝汤药膳制作很简单,就是用老母鸡或者乌鸡和黄芪、当归、党参一起煲汤,食肉喝汤,不仅能够调节精、气、血而且味道鲜美。

黄芪可补虚:虚则不旺,旺则不病

精力不充足,就是典型的虚的表现。身体健康,就没有体内疾病的消耗,精力和体力自然就充足。所谓道医讲的“五脏调,百病消”。黄芪最主要的作用是补虚、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又可保护肝脏,托毒排脓,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减少血栓、降血压、调节心肌动力,双向调节血糖等功能。

党参益气:气为生命根本,气阻而血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属于人体精气的范畴。人体精气分别藏于五脏,故《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党参作为传统的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以及增强造血功能等。补气的传统经典中药很多,但是相比之下,党参更适合作为日常的食疗来用其副作用小,更为温和,这也是我们经常能在餐桌上看到它的原因。

当归:养血

食物经过消化分解成为支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营养物质,即为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当归的主要功效是补血活血,活血通经,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

“三宝汤药膳”的做法

材料:黄芪10克、当归2片、党参10克、鸡肉750克、姜适量。

做法:

1、鸡肉切块,姜切片,将三款药材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鸡肉凉水入锅煮开,撇去血沫和油脂,煲出来的汤水更清澈清甜;

2、将鸡肉连同泡好的药材放入汤锅,加2L清水。小火慢煮后大火煮滚,再转小火慢炖,前后共计2小时;起锅后加入适量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温馨提示:可加入10颗红枣、5克枸杞一起炖,口感营养更佳;一定不要加入鸡精、酱油等调味料。

孕妇不宜食用,经期、感冒期间不宜食用;脾胃湿热、体质过敏、大便溏泄者慎服;不可与萝卜、菊花、糯米、芝麻、李子、绿豆、芥末等同用。

精气血不足的中药专方调理

专方疗法,从根源解决病症

人体生病的秘密:肾精=肾气=肾阳=温度=湿寒=病症(虚—寒—湿—凝—淤—堵—瘤—癌);人体不生病的秘密:肾气(阳)足,百病除!这才是治本。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院内专方制剂——中成药: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肾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参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生血生精,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恢复健康。

肾合胶囊是直属于国家中药局管理的——北京崇文中方中医院,经过18年患者的临床验证,研制出的院方内部“专方制剂”中成药肾合胶囊。肾合胶囊采用8年以上的生态纺织道地野生药材,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精准提纯,加工成胶囊。肾合胶囊经国家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17年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疗效确切、稳定有保障、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不伤身体不伤肾,实现了“三高”:高规格、高标准、高效。

三大功效:

1、补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激发性欲,唤醒性功能。

2、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缩尿。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滑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肾气不足引起的肾虚腰痛、肾虚耳鸣、肾虚脱发,失眠多梦等有很好的效果。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数位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

长按下图二维码,官网在线咨询,添加专家主任,制定治疗方案。

THE END
1.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降养生的理论基础【题目】 【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 搜题找答案>11912民俗文化与旅游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简答题】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1105474.html
2.简述中医食疗与降养生的理论基础。简述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题目标签:理论基础基础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 3)药攻食补论 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5)辨证施膳 6)食疗的宜和忌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ace60f574a474fbea8ac08052e5bf9e8.html
3.中医食疗作为康养产业中的新兴赋能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中医食疗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具有四气五味,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这种独特的理论基础为中医食疗在康养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其在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 个性化定制服务 中医食疗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https://m.huashandao.com/h-nd-6893.html
4.译彩图中医基础医理黄帝内经养生基础理论书籍大全养生保健降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彩色图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全2册 中医本草纲目四季养生法原版全注全译彩图中医基础医理黄帝内经养生基础理论书籍大全养生保健健康百科保健 土单方草药黄帝内经百病食疗》,作者:张东,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彩色图解本草纲目+黄http://product.dangdang.com/29793942.html
5.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饶卫生学校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中医养生保健(720409) 二、入学要求 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 修业年限 3年 四、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http://www.srwsxx.cn/m/view.php?aid=929
6.中医药基础概论6篇(全文)中医药基础概论 第1篇 第一章 绪论 1、名词解释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fq9rzq4.html
7.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二讲中医药膳与食疗基础知识资源下载第二讲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的基础知识,健康管理教研室陈燕,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第二节中医药膳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https://www.jinchutou.com/d-63932265.html
8.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通用8篇)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各项脏器的功能, 使人自身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1]。但是不同食物有着其特定的性质, 这些性质又对应着五行中不同的属性。本研究探讨中医食疗与五行的关系, 并将其相结合用于现代养生, 现报告如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79ca914.html
9.科学网—整理中医对药食同源养生和食疗的理解从日常饮食入手,把住入口的饮食物“气味”一定要相宜,即以饮食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是养生与“治未病”的一个最重要途径。 理论来源于实践,《黄帝内经》的诸多论述,都为养生、食疗及其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以人为主体,以饮食物“气味”来治未病,这既是中医产生本源所独具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71534.html
10.中医药宣传教育中医药如何治疗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调节身心平衡 中医药注重平衡身心,通过针灸、气功等手段调节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调节身心平衡的目的。 3、延缓衰老 中医药理论可以通过季节养生、按摩推拿、传统养生保健运动等方面延缓人体衰老进程http://www.beilin.gov.cn/ztzl/qgjczyygzsfqjshtspt/64d1bd65f8fd1c1a70365a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