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养生也成为了年轻人热议的话题之一。而中医养生保健和食疗,则是在养生保健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那么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调理的呢?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又有哪些呢?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也是这个意思。静则百虑不思,神不过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
1.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2.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3.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4.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5.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6.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7.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8.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10.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11.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12.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13.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健康的身体才是奋斗的资本,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想做再多的事情都是无稽之谈。中医养生不是治疗基本的灵丹妙药,而是预防疾病,调理身体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