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医医疗与中医保健,如何规范区分?微信新闻

作者:杨金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

区分中医治疗与保健,对医疗与保健的职业分类、技术准入、服务对象、服务场所、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划分,才能在医疗与保健执业和管理活动中,把握共性、明晰界限,更好地服务社会。

如何区分?今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杨金生为您解读。

为此,笔者从医疗与保健的职业分类、技术准入、服务对象、服务场所、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解读,以期在医疗与保健执业和管理活动中,把握共性、明晰界限,更好地服务社会。

保健服务,在国家标准GB/T30444-2013保健服务业分类中定义为:在保健服务场所,由保健服务技能人员,通过非医疗目的的方式,运用技术、手法、产品、知识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的以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服务。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中国古代用于自我保健的专用词。《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解释:又称摄生、道生、卫生、保生、养性等,指人类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调养身心、保养生命的一类自主性活动。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将“中医养生保健”定义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中明确,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

医疗和保健从业者须经国家认定

现行的职业划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修订版)规定的八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进行划分。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职能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医师(GBM20502)、中西医结合医师(GBM20503)、民族医医师(GBM20504)、医疗卫生技术人员(GBM20507)和护理人员(GBM20508)职业之中。

中医医师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运用中医药传统方法和手段,从事人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等16个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综合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从事人体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专业人员,包括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等7个类别。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是指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中,使用医疗、预防设备,从事临床服务的技术人员,其中涉及中医的只有中医技师(GBM2050716)。护理人员是指从事患者、社会人群的身心整体护理、辅助医疗、指导康复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内含中医护士(GBM2050809)。

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公布了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由于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关系到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需要通过国家或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考试,合格者持证上岗,突出专业性和技术性。保健调理师也是目录内的技能人员范畴,从业也需要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考核,以便提升保健水平,确保民众健康。

可见,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职业,均在国家规定的职业目录之中,其从业者必须实行准入许可和考核认定。只有保健按摩师和芳香保健师属于目录之外,可以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

严格遵守医疗和保健的技术准入

2018年11月开始施行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2014年发布的《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对中医诊疗活动进行了规定,强调以疾病诊断和治疗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技术、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同时规定,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宣传治疗作用;不得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规定的中药饮片或者《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规定禁用的中药饮片。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可见,医疗机构和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依法依规合理使用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技术;但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即便是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可以在非医疗机构使用上述技术和药品。

医疗和保健的服务对象和场所不同

我国的医学服务管理模式是交叉和多元的,既要管理机构,又要管理人员;既要管理技术,又要管理药品。

保健医学的服务特点主要体现在面对全社会人群、全生命周期、全健康要素、全服务流程4个方面,即所谓“四全服务”。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是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的集“中医药诊疗、理疗康复、食疗、药疗、自然生态疗、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与心理疏导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因此,中医保健者服务较多的是有健康调理需求的人,而且保健具有商品属性,可称为“宾客、顾客”,而中医医疗的服务对象为患者,即“病人”。

医疗以医疗机构场所为主,适应的范围为诊断和治疗疾病。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医院、卫生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医疗机构。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主要是中医馆、国医堂等。

中医保健的目的则是已经诊断明确的、大多为慢性疾病引起的症状与不适,或者针对被保健者的体质采用中医保健技术进行调理。

医疗和保健技术使用和效果评价有区别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一、二类医疗技术,以及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三类医疗技术。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主要有针刺类、灸疗类、刮痧、拔罐、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药线、割治等其他类十大类技术。

中医保健技术,主要包括刮痧、拔罐、灸法、按摩、温熨等非侵入性、非创伤性、危险性低的技术方法。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非医疗机构开展“火疗”项目的复函》,其中明确规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禁止使用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如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医灌洗肠等技术。

保健评价建议多用“效果”或舒适程度,即被保健者的自我主观感觉,症状的缓解、舒服,即得到期望和满意的效果。保健建议采用“阶段”进行干预时程的描述。中医保健是由从业者采用部分安全的非药物非介入非创伤方法进行某症状、不适的改善。

总之,医疗和保健是中医的两大服务体系,中医“医疗”与“保健”在服务过程中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根据中医“医疗”与“保健”在国家职业属性分类、技术准入、术语规范和内涵、服务对象、服务场所、使用技术、适应范围、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异同,对其进行鉴别,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医疗和保健服务水平。

THE END
1.中医养生方法科普文章5、按摩保健: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疲劳,预防疾病。 总之,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差异,在进行养生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https://www.liangyiyy.com/article/info/1665714.html
2.降食疗养生的方法有哪些39降网核心提示:健康食疗养生的方法有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穴位针灸、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饮食调理涉及调整饮食结构,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燕窝、阿胶等;中药调理则需遵循中医师指导,服用补益药材,如黄芪、党参等;穴位针灸、拔罐疗法则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以刺激特定穴位;艾灸疗法则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宜的穴http://baike.39.net/a/240602/a1pfv3x.html
3.中医倡导的养生功法有哪些专家文章一般情况下,中医倡导的养生功法有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使用药物调理。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调理:中医养生一般是以保持人体的内外环境相适应,保持阴阳平衡为目的。在生活中可以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苹果等,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 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uzb51rmrk2gx6go.html
4.亚降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丹阳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人们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状态之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也就是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要预防,消除亚健康,就需要“主动养生”。 一、亚健康调治的基本原则 (一)“阴平阳秘”为中医养生的根本 https://www.dyszyy.cn/zyyss/970.html
5.食疗与理疗取名一样吗食疗养生类怎么起名食疗与理疗取名一样吗 食疗养生类怎么起名,食疗与理疗有何异同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食疗”和“理疗”是两种常用的养生方法,它们旨在通过不同的手段,帮助人们调理身体,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食疗“食疗”是通过食物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中医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的产物。https://www.sxsjjy.com/view/121253
6.养生养生之道中医养生食疗养生2024-11-13老人可以喝什么酒?冬季最好的养生酒种类是什么? 2024-11-13这5个老年人养生误区(老年人养生保健的5大误区) 2024-11-13年轻一代为何热衷于养生之道? 2024-11-13送给老人的礼物大全 中医养生更多 中医食疗养生药膳(什么是药膳中医养生) 2024-11-13新到红外线理疗灯,仪式感满满:香薰、面膜、果盘一应http://anpu119.com/
7.武汉中医师承中医养生康复中医理疗中医经络药膳食疗武汉乐道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官网】_主营中医师承,中医养生康复,中医理疗中医经络,药膳食疗,推拿按摩,针灸艾炙,刮痧拔罐,排毒净血,手诊面诊,小儿推拿等.咨询电话:15377679294,乐道中医师承,圆你从医梦!http://www.hbzyys.com/
8.中医康复科治疗与中医养生(针灸理疗足浴)中医康复技术主要研究中医学、中医养生学、康复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中医的养生保健等。例如:运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疗法进行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的康复治疗,运用药膳、食疗进行中医养生保健以实现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 https://blog.csdn.net/qq_33957603/article/details/136591311
9.“降中国”战略指引十年,中医食疗以新形态回归中医食疗蕴藏着中国人上千年的养生智慧,它理应是珍藏的陈酒,愈老愈香,而不是在夜间绽放的昙花,只剩一霎灿烂。 怀揣对产品的敬畏之心,提升服务质量,普及健康养生知识,肩负社会责任,这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在中医食疗行业立足,也是让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传承优秀的中式养生文化。https://m.huashandao.com/h-nd-6010.html
10.杨仁堂降养生食疗信息网杨三系四川道门中医世家之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松筋疗法”第三代传人,家学渊源,自幼熟读道门中医经典。后进修于四川峨眉中药材学校、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图为杨三先生和国家级老中医一起曾拜武 关于我们 13689071111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http://www.yrtsl.com/
11.中医中药养生物联网中医降养生中医养生中医中药养生物联网提供全面、实用的中医信息,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致力于弘扬国医国粹,推广中医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特色中医门户网站。http://www.zyzyyswlw.com/
12.2023中康奇经创业项目,合伙人招募计划火爆启动!奇经疗法不是传统的针灸、艾灸、拔罐,它只凭借纯手法+奇经贴,就累积了诸多成功的调理案例,它受众广,从头到脚,从老到小,都是受众群体,无论是养生馆、美容院、理疗馆、中医馆还是非健康类的行业,奇经都可以赋能。 3.突破消费者门槛的局限 一般来说,中医养生理疗的客单价都比较高,注定了客户基数就是那20%,这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30725/072023_1382305.html
13.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精选14篇)篇2: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内容: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 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 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2nueeoz.html
14.医养食疗相结合未思邈中医馆“五位”保降该馆不仅有知名中医专家罗登凡、梁开信、朱友第等坐诊,还特别针对处在失眠的亚健康人群推出了特色自然健康疗法,通过食疗、运动、理疗以及诊治等为亚健康人群健康保驾护航。现场,中医专家罗登凡分享了自己的养生观点。 该馆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479&newsId=1846580
15.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养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需要我们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无论是饮食、运动还是中医理疗等方式,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和推广,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https://www.uslshop.com/gongxiaozuoyong/37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