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作方法淇澳银虾酱,制作并流传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调味品。淇澳村民是于南宋年间先后从福建、台湾和南雄珠机巷到淇澳岛上定居建设村的,据传,银虾酱制作技艺亦是迁入时传入的。淇澳银虾酱以淇澳岛近海银虾为原材料制作,制作技艺保存完整,手艺代代相传,风味独特,具有时令性及地域性的特色,淇澳银虾酱承载的不仅仅是民间手工技艺,更承载了当地的社会变迁、族群组成、民间信仰等各方面的记忆,这种记忆渗透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在今天影响依然不俗。淇澳银虾酱的传承,对唐家湾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文化历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对推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均有深远意义。淇澳银虾酱手工技艺的传承,对进一步弘扬优秀民间技艺文化,促进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地理分布
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位于珠海东北部的淇澳岛上,地处金星门珠江入海口,面向浩浩荡荡的南中国海,物产富饶,风光秀丽。
南宋淳祐年间,谭、梁两姓首先入住淇澳村,后又迁入范、钟、蔡等九姓,皆由福建、台湾或南雄珠玑巷流离至此。为防盗贼,清乾隆年间开始建闸门、筑村墙、砌炮台、组建壮丁队,同时修庙建祠。
淇澳岛上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景点众多。
鸦片战争前夕,列强自海上入侵淇澳。村民奋起抗击,用土炮打败英国船队,迫使侵略者赔偿白银3000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辱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侵略者向中国人民支付的第一笔赔款。村民用这些白银,修筑了一条花岗岩石板路,人称白石街。2008年,白石街与古炮台、天后宫等一起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淇澳还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种植红树林、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淇洲影视城(灵鸽仙子)、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等众多景点。
自古以来,村民世代亦农亦渔,并得海洋风气之先,出现了跟随施琅、姚启圣收复台湾的三品游击将军钟宝、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省港大罢工主要领导人苏兆征等历史名人,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渊源
银虾酱是一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酱料,它的兴衰、传承与延续,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有着直接关系。
淇澳岛地处珠江入海口,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特产丰饶,聚居村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世代亦渔亦农,既耕种,亦在浅海捕捞渔获。每年农历八至十月为银虾汛期,近海银虾大盛。但银虾最大亦不足2厘米,细而无味,多而价贱,因此被用来作酱料原料。
据传银虾酱是南宋时期传入淇澳的。据《唐家湾镇志》、《淇澳村史话》记载:“南宋淳祐年间,谭梁两姓入住淇澳村,后又迁入范钟蔡等九姓,皆由福建、台湾或南雄珠玑巷流离至此。当地村民以闽南语为方言,相传为祖居福建治海地区,世代相传掌握多种浅海捕捞及海产品加工技艺。钟姓为淇澳村最大姓氏。
关于银虾酱,淇澳岛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南海龙王的七女亚珠,携两位少女仙童私游凡间,被珠海香炉湾美景吸引,流连忘返,后还与青年渔哥海鹏相恋互爱,发展起一段爱情美事。其间,因情爱是浪漫自私的,亚珠只好把两仙童亚翠、亚银安置在淇澳岛游山玩水。两仙童由此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
有一年,岛内闹饥荒,为救村民渡过危机,两仙童凭自身有限的法术,亚翠把自己化作青绿的西洋菜供贫民填饥,而亚银把自己化作银虾仔后,还把同类从其它海域吸引过来让岛民捕捞,使村民有特别丰富的资源制造可供常年食用餸品。淇澳西洋菜与淇澳银虾酱在悠久的民间传为佳话。
基本内容
一、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原料为长约2厘米的银虾。选用新鲜及体质结实的虾,用网筛筛去小鱼及杂物,洗净沥干。
2.盐渍发酵:加虾重量30~35%的食盐,盐量的大小可根据天气情况及原料的鲜度而确定。天气晴朗、原料鲜度好,适当少加盐,反之则多加盐。银虾和盐用毛竹片搅拌捣碎、拌匀,堆放发酵约12小时。发酵过程中需对堆放的原料搅动2-3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分解,发酵均匀。
3、制成虾酱:发酵12小时后,将原料摊开,日晒1天,在晒的过程中也需要搅动2-3次,以保证原料均匀受热;晾晒过后的虾酱原料收回继续堆放发酵约36小时,然后连接晾晒3-4天后制成银虾酱成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发酵和晾晒过程中,都需要对原料进行搅动。根据淇澳岛的当地传说,银虾本是女儿身,若想银虾酱成精品,在加工过程中要用手勤摸抓,这样成品便泛红、细嫩,阵阵鲜香扑鼻,沁入心田。
好的银虾酱的标准是:颜色紫红,形状呈胶状,气味鲜香无腥味,酱质细,无杂鱼,盐度适中。
二、虾酱菜肴
1、虾酱蒸五花肉
材料:
五花肉250g、虾酱1勺
做法:
(1)准备一块五花肉,一块老姜和2茶匙虾酱;
(2)把猪肉整块飞一下开水,捞起切片,老姜也切丝;
(3)在切好的肉片里加入虾酱拌均匀,摆上盘,撒上姜丝;
(4)冷水入锅蒸,水烧开大概10分钟左右出锅。
2、虾酱炒通菜
材料:
通菜500g、虾酱2勺
(1)通菜去老梗,洗干净掰小段;
(2)锅放油烧热,放2勺虾酱下去炒香;
(3)加入通菜,猛火翻炒后出锅。
3、虾酱炒饭
冷饭400g、虾酱2勺、鸡蛋2枚、火腿、葱花若干
(1)鸡蛋打匀下锅滑炒后搅散、火腿切丁备用;
(2)锅放油烧热,放2勺虾酱下去炒香
(3)加入米饭拌匀后,再加入鸡蛋、火腿,最后撒上葱花。
推网
虾篮
窝栏
瓦盆
竹擂
传承人
淇澳银虾酱代表性传承人钟爱强,今年57岁,在钟氏族谱中为十七代传人,是唐家湾镇淇澳村人,世居淇澳村,少年时在村中小学读书,4年级后,因家庭原因没有继续读书,未成年即在岛上以浅海捕捞为业帮补家庭生计。改革开放后,曾在淇澳大队工作,因工作出色,为人实干,借调唐家镇小额贸易公司工作,后考取船长牌照,从事船运工作。至2001年,因公司停业,并淇澳大桥建成开通,回淇澳岛从事鱼干、虾酱制作。以此为业二十多年来,坚持传统工艺,制作产品质量优良,在行内美誉渐隆,产品供不应求,尤受港澳乡亲赞赏。
主要特征
淇澳银虾酱,是珠海唐家湾镇淇澳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调味品,历史悠久。它夹带着浓厚地方特色,其发展演变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有着重要联系。
1、选料的特殊性。制作银虾酱的材料为底卖不起价钱又不值得费神洗剥的牛毛小虾——银虾,在当地较容易获得。
3、制作工具简易而传统,制作工序简单而严格,技艺独特而考究,深具地方特色。
重要价值
2、淇澳银虾酱具有独特的口味,受到当地人、外来人的热捧,发展前景可观。且唐家湾旅游资源丰富,银虾酱可以“地方土特产”名义打造成珠海的城市名片,提高本地知名度,有助于地方经济加速发展。
3、唐家湾侨胞、外出人口众多,相同的饮食习惯是他们身份认同感的保证之一,银虾酱可作为游子与故乡联系的纽带,维系他们对故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