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秋季,气温升高,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名老中医李轩锦主任的诊室前来就诊糖尿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居多。
李轩锦主任提醒,夏秋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一年中的最低阶段,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此时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以清淡为宜,少吃甜食,宜多吃一些含钙、钾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禽类及鱼类等优质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食物。
李轩锦
|主任医师|研究员|
|湖北省中医院退休专家|
|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长期担任省级领导专职保健医生|
擅长诊治:
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及术后康复治疗
李轩锦主任指出,三伏天,人体消耗大,饮食保健方面要注意补充营养,而入夏之后的黄鳝体壮而肥,口感也最鲜美,其滋补功能也到达高峰期,很适合三伏天进补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益气补血、消炎祛湿、消毒除风湿、治虚损等功效,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冬吃人参,夏吃鳝鱼”的说法由来已久。
经过一个春天的觅食和生长,夏天的蟮鱼鲜嫩可口,滋补无比。最适合因气血不足而面色蜡黄、消瘦、倦怠的人。此外,鳗鱼具有抗氧化和稳定血糖的作用,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过氧化反应,减少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黄鳝的营养价值
俗话说“冬吃一支参,夏吃一条鳝”,
黄鳝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卵磷脂、鳝鱼素、脂肪、微量元素等,具有补气、补血、补虚、祛风湿等功效。
据测定,每100g黄鳝肉中含蛋白质18g、胆固醇126毫克、脂肪1.4g、烟酸3.7毫克、碳水化合物1.2g、维生素E1.34毫克、维生素A50微克、维生素B10.06毫克、维生素B20.98毫克、钾263毫克、磷206毫克、钙42毫克、硒34.56微克、镁18毫克、锰2.22毫克、锌1.97毫克、钠70.2毫克、铁2.5毫克、铜0.05毫克。除此之外,黄鳝还含有维抗坏血酸、尼克酸、DHA等营养素。
夏秋吃黄鳝的好处
黄鳝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DHA,这两种成分是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有实验资料显示,经常摄入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大脑记忆力可以提高20%,所以食用黄鳝可以改善记忆力,增强大脑活力,经常用脑的上班族或学生不妨偶尔吃点黄鳝。
黄鳝中特有的鳝鱼素对降血糖和调节血糖很有帮助,糖尿病患者食用黄鳝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有利于缓解病情。
黄鳝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据测定,每100g鳝鱼肉含蛋白质18g,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很适合老人或体虚的人食用。
黄鳝中的维生素A含量也很丰富,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它可以保护眼睛,维持视力,还能维持皮肤健康。
鳝鱼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锌、磷、钾、钙、铁、钠等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维生素A、钙、锌等元素对协调男性内分泌和提高精子活性、数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黄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元素,这两种成分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所以黄鳝也被称为补血强壮良药。经常食用黄鳝可以让人气血充足、脸色红润。
黄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维生素A除了保护视力外,还能够防止皱纹和皮肤粗糙,保持皮肤细胞健康。维生素C是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细胞提前衰老,具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功效。
黄鳝是柚子胆固醇相对丰富的食物,常吃可以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水平,远离多种疾病的来袭,是很好的养生食物,记得常吃。
黄鳝属于一种低胆固醇和高蛋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大大的延缓人体的衰老速度,而对于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食用黄鳝的话,能够大大降低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几率,这是男女老少身体当中各个器官都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黄鳝的表层有一层特殊的黏液,在中医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属于难得的光谱抗菌药物,能够辅助治疗外伤感染。黄鳝内部含有优质蛋白质以及铁元素,能够帮助血红蛋白在人体内的快速合成,尤其适合缺铁性贫血的人群食用。
除了炖鳝鱼汤,还可以配一些中草药。比如用黄芪这种“补气生津的良药”,贫血体虚的人可以补精补气血。
鳝鱼怎么吃最滋补?
1.黄芪鳝鱼汤:
方法:
取鳝鱼500克,宰杀,去除肠内杂质,洗净切丝;取黄芪30克,用纱布包好;锅中烧开水,放入鳝鱼丝、黄芪包,用武火煮沸,再小火煨1小时;取出黄芪袋,加入姜丝、葱丝、盐调味。
功效:
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气血不足,尤其是月经后,女生有些贫血。但是现在很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拒绝多吃,尤其是肉类,容易营养不良。
2.家常烧鳝鱼:
取鳝鱼2条,去除肠内杂质,洗净切块;取2个洋葱,洗净切片;烧热炒锅,倒油,放入鳝鱼,放入葱翻炒片刻;锅中加入少量水,放入姜丝、葱丝、酱油,小火炖2~3分钟,至鳝鱼熟。
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抗氧化,有助于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黄鳝炖野生泡参
材料:
黄鳝,野生泡参,枸杞,红枣(去核),猪肋排。
做法:
1)将材料准备洗净备用。将黄鳝洗净后去除内脏,然后切成小段备用;
2)猪肋排洗净后焯水备用;
3)用一个炖盅,把黄鳝放入。再放入肋排,泡参,红枣及枸杞;
4)材料放入后加入8分满的水;
5)放入锅里隔水炖2个小时,炖好后放入少许盐即可食用。
除寒热,补中益肺气,补虚。
4.参杞芡实炖黄鳝
党参,枸杞子,芡实,黄鳝。
黄鳝洗净切段,放在水里泡半小时,把肉内的血水泡出来。切数大片生姜在炒锅中爆炒,倒入黄鳝段同炒至熟。把生姜片和黄鳝同放入炖盅内,加入党参,枸杞子和芡实。倒入1000ml开水炖约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平补气血,强筋骨,补脾祛湿。
5.红烧马鞍桥
黄鳝,五花肉,熟大油,香油,酱油,料酒,白糖,盐,味精,大蒜瓣,葱,姜。
把黄鳝宰杀后剁去头尾,洗净血污,切成5厘米长段。五花肉切成1厘米厚和鳝鱼等长的片。分别用开水氽透,捞出控净水。炒勺上火,把大蒜瓣用热油炸成金黄色后捞起沥油。留底油,随即投入葱,姜煸香,把五花肉放入稍煸一下,将料酒烹入,加进酱油,待肉上色后,再加上糖和适量的水把肉用小火焖至3~4成熟,再加入鳝段,大蒜继续小火焖50~60分钟,全烂时加入味精,盐,改用旺火收浓汁,最后淋入香油拌匀便成。
补虚养身,补阳调理。
6.山药鳝鱼汤
鳝鱼,山药,胡萝卜,植物油,大葱,生姜,盐,胡椒粉,香菜,鸡精,料酒。
将鳝鱼收拾干净切段,氽水;山药去皮清洗干净,切片;枸杞子清洗干净备用。净锅上火,调入精盐,葱段,姜片,最后放入鳝鱼,山药,枸杞子煲至熟即可。
补中益血,滋肾益精。
蟮鱼的药用价值及食疗方
中医认为,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适治气血两亏、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诸疾。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
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
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
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
祖国医学认为,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文献论述
1、《滇南本草》中载:蟮鱼添精益髓,壮筋骨。
2、《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
3、《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味甘大温无毒,主治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赢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又湿痹气。”
下面介绍几则黄鳝食疗方:
1.鳝肉200克,切段;瘦猪肉100克,切丝,放入碗内,隔水炖服,连服数次,可治肾虚
2.鳝肉500克,切段;黄芪40克(纱布包),共入砂锅加水煮熟,以姜末、精盐调味服食。有补气益血之功;体倦无力、心悸气短者可用。
3.鳝肉400克,切段;山药200克,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适量精盐、姜末、味精,隔水炖熟服食。是治疗糖尿病的佳肴。
4.鳝肉500克,切丝,放入锅内煸炒,待鳝肉中涎液去净,起锅后再放入食油,炒熟后加姜末、味精和适量黄酒,即可食用。此方可用于产后虚弱者。
鳝鱼的食疗偏方
1、小儿疳积:
黄鳝1条去内脏,加鸡内金放锅中隔水蒸熟,用酱油调味服食。
2、子宫脱垂:
将黄鳝1条治净,用新瓦焙枯拌红糖研末,温开水送服。隔天1次。
3、乳腺炎:
鳝鱼皮烧灰,空腹以暖酒调下3克。
4、脱肛:
黄鳝1条治净,与薏米同煮汤调味服食。每天1次。
5、痢疾:
鳝鱼去肠杂切碎,瓦上焙干,研末,每日热黄酒调服9克,加红糖内服。
6、心悸头晕:
黄鳝1条去内脏,猪瘦肉100克,黄芪15克,共煮熟。去药食用。
最后要提一下:鳝鱼死后,体内组氨酸会转化为有毒的组氨,达到一定浓度后,人吃了就会中毒,所以死黄鳝不能食用。另外,用激素催肥“早熟”的黄鳝亦不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