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胆囊疾病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等。其中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0%-15%,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7%,尽管口服溶石药物、中医药治疗等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结石的首选方式。自1987年全球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因其微创、并发病少、适应病广、疗效明确等优势,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因此越来越多被胆囊疾病困扰的患者选择手术切除胆囊。
切除胆囊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术后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龙华医院肝胆外科顾宏刚主任医师
向大家介绍
胆囊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每个器官的存在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胆囊虽然不分泌胆汁,但是其能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浓缩、贮藏,在餐后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同时胆囊能够调节胆道内压力的平衡。
如何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切除了胆囊后,由于胆汁储存和浓缩的途径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腹泻、腹胀、反流性食管炎、肝外胆管结石等。
曾有学者通过回顾研究,总结了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其中术后腹泻发生率12.19%,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11.50%,反流性胃炎发生率5.72%,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5.67%,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3.84%,术后肠梗阻发生率2.01%,胆汁漏发生率1.90%,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0.61%,结肠癌发生率0.84%。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胆囊切除术后器质性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功能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对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切除后近期(通常为1个月左右),患者仍然应该忌吃高脂肪的食物。因为切除了胆囊,胆汁无法通过胆囊浓缩和储存,而是由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来增加浓缩和贮存,以逐渐适应患者食物消化吸收的需要。如果较多食用了高脂肪的食物,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
◆另外,每天少量吃点醋,增强消化能力,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术后患者推荐食疗
对胆囊术后的患者,平时也可通过食疗来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推荐食谱如下:
1.米醋猪骨汤(《偏方大全》)
配料:米醋1000毫升,鲜猪骨500克,红白糖各120克。
制作方法:将猪骨砸碎,置于砂锅内,加入醋、红糖、白糖,煮沸30分钟,待冷后用消毒纱布绞汁,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0-40毫升,饭后服用。
功效:补阴益髓,养肝解毒。
2.脾虚泄泻方(《中医食疗营养学》)
配料:芡实、莲子肉、山药、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以上食材混匀磨成细粉,加白糖和水调成浆,加热烧成熟糊即可。
用法:不拘时服用。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止泻。
专家简介
顾宏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兼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兼青年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腔镜与内镜学组副组长等职。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攻肝胆胰、胃肠肿瘤、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微创手术及术后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