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序如何为家中老人设计一日三餐?食谱营养素膳食纤维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从事营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共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期刊JClinEndocrinolMetab、Diabetes&Metab、Atherosclerosis上发表论文4篇。

民间常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很多人总觉得老年人瘦一点会更好,许多老年人也常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养生理念”,毕竟肥胖的人往往容易患上“三高”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流行病学年鉴》发表的一项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展的研究就指出,年轻时维持着正常体重,到老年时保持着微胖的体型对健康长寿会更有利,即死亡率相对会更低。因此,管理好老年人的体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障全面健康的基石,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保证老年人能够维持适宜体重或体质指数(BMI)的重要基础。

对于能够自主进食且BMI维持在适宜范围(22.0~26.9kg/m2)的高龄老年人(≥80周岁),我们鼓励保持健康膳食习惯,坚持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应保证足量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适量进食蔬菜和水果。具体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推荐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今天笔者就通过下面6个步骤跟大家来讲讲如何为家中老人设计好一日三餐。

步骤1→

了解老年人的代谢特点与体格信息

那么,根据老年人生理变化及营养健康需求进行食谱设计,就是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维持适宜体重的关键。

开始编制食谱前,应先了解清楚家中老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变化、体力活动情况,以及是否有营养健康问题或疾病状况等,以确定好老人的营养目标及需要特别留心的膳食问题。

步骤2→

确定能量与营养素目标量

我们需要根据上一步骤已获取的老年人基本信息,通过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23版)》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来确定家中老人的能量和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具体可参见下表(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中国老年人膳食能量需要量(EER)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与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列表

注:%E为占能量的百分比。

此外,还需要调查老人日常盐、油与调味品的摄入情况以及基础病情况(例如是否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降低烹调时食盐、高钠调味品或食用油的用量)。

步骤3→

确定食物的品种及摄入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食物组推荐摄入量范围来挑选食物品种和数量/重量,以及特别需要添加的食物等。进行食谱编制时应保证食物量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正常健康状态的老年人的不同种类食物建议摄入量可以参考下表(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老年人不同种类食物建议摄入量列表(正常健康状态)

那么如何能够简便的“量化”食物从而快速的进行日常烹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食物标准份量”的概念,例如下图展示了谷薯类及蔬菜的食物标准份量。详细的信息大家可以从我们既往的推文中获取。

食物标准份量示意图(谷类、薯类及蔬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因此应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钙等的摄入量,以保证变化了的生理需求。

步骤4→

计算营养成分并进行评价

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或其他带有膳食数据库功能的营养小程序,计算以上编制出来的食谱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成分含量,并计算三餐和加餐的能量占比,以及优质蛋白质的占比等数据。

某带有膳食数据库功能的营养小程序食物查询界面截图

有兴趣的话,还参考上述的几个图表,从食物种类、食物量和营养素三个方面对食谱进行评价。

步骤5→

合理分配三餐,形成一日食谱

食物量按照一日三餐的能量占比进行分配,早餐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为适应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功能特点,我们可以常规安排加餐,每次加餐不超过全天能量摄入总量的10%。

根据以上分配到三餐中的食物量和食物种类,结合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特点,通过进一步搭配菜肴,选择适宜的烹调方法,从而最终形成一份可以用于采购和烹调的食谱。下表列举了适合于65岁及以上健康老年人的3份食谱设计(平均提供能量分别为1500、1700和1900kcal/天,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注:该膳食设计给出了不同能量水平的食谱,适合65岁及以上健康老年人,一日三餐结合了食物多样和搭配种类组合,平均摄入量能达到营养素供应的充足和均衡。应注意烹调方法,保持食物细软和食用安全;注意每日应有适量的活动,保持适宜体重。

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对于食物的形状、大小、硬度要求不同。对于普通的老年人,食物宜切小切碎,选择无碎骨、无刺的,以防发生误吸或噎食。

同时老年餐食宜多采用蒸、煮、氽、炖、炒等烹制方法,将食物制作软烂,让牙齿数量少或咀嚼能力减退的老年人也能保证每天的有效摄入量。对于采用上浆挂糊、旺火急炒、勾芡收汁等烹调方式的菜品应尽量现做现吃,以减少营养素损失和口感变化。

对于存在咀嚼和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宜根据咀嚼和吞咽障碍级别,选择软食、半流质、糊状饮食,分别制作适宜硬度和食物大小要求的餐食。

步骤6→

调整与完善食谱

辛辛苦苦编好了一份一日三餐食谱,这时有人又会犯愁了,老人家不可能每天都重复吃一样的菜品呀?确实,膳食指南建议我们大家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最好达25种以上(各食物类别的平均每天摄入种类建议量如下表所示)。

别急,我们还有妙招能帮到您!向您隆重推荐“食物交换份”,它是一种简化的食谱编制工具和方法,通过对食物的营养数据进行精简和概括,把食物根据营养成分和作用进行分类,将提供90千卡能量的定为1份,对应出不同的食物重量,同类别食物等份可以进行互换替代。

由于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相近,因此利用这个方法将食谱中的食材进行替换,在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保证了均衡的营养摄入。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学习我们既往的2篇推文:《最新最全的食物交换份来了!——食物多样化的神器(上)》、《最新最全的食物交换份来了!——食物多样化的神器(下)》。

例如下表列举了谷薯杂豆类的食物交换份(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如果觉得自己搞不定的读者,也可以携带自己编制的老人食谱及老人近期的体检报告,前往设有营养门诊的医疗机构(例如咱们省医的东川营养内科门诊以及惠福分院肿瘤营养专科门诊),邀请临床营养医师对食谱进行评价,通过指导食物品种替换和调整食物量,对食谱进行优化调整。

受到年龄日益增长和部分疾病的影响,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和进食能力经常会发生动态变化,且频率一般会高于普通成年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跟踪观察家中老人的食物摄入量,以及体重、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波动,不断评估膳食营养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进行食谱调整。

快问快答Q&A

①老人三餐的食材该如何挑选?

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较为分明,时令节气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节律,建议老年人按季节变化的规律来挑选食材。

例如,春季阳气上升,饮食应温和,可选择韭菜、香椿、菠菜等新鲜时蔬;夏季炎热,食材应以清淡爽口为主,可选择绿豆、黄瓜、苦瓜、西瓜等,少吃辛辣厚味的食物;秋季气候舒爽但又干燥,应适当吃些润燥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银耳、梨等;冬季寒冷,则要补充足够能量以抵御寒冷,可适当多吃些牛肉、羊肉、山药、萝卜等。

②老年人需要加餐吗?

建议老年人采用“三正餐两加餐”或“三正餐三加餐”的模式来安排进食。每次正餐占全天摄入量的20%~25%,每次加餐占全天摄入量的5%~10%。

特别是对于消化能力明显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更应少量多餐,同时食物制作应细软便于消化。一些食量较小的老年人,应注意在餐前和餐时少饮汤水,少吃汤泡饭。

③如何才能将食物制作细软?

我们总结了以下5个小妙招:

※肉类可切成肉丝或肉片后烹煮,也可与部分蔬菜(胡萝卜、马蹄等)一同剁碎成肉馅并制作成肉丸食用;鱼虾类可做成鱼片、鱼丸、鱼茸羹、虾滑等。

※坚果、杂粮等坚硬食物,可碾碎成粉末或细小的颗粒食用,如芝麻粉、核桃粉、玉米粉等。

※质地较硬的果蔬,可粉碎或榨汁(不滤渣)后食用。

※日常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方法烹调菜肴,少用煎炸和熏烤等方法。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附:

广东省人民医院5G互联网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杨月欣.膳食设计与营养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T/CNSS021—2023)[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9):1335-1337.

THE END
1.为孩子定制营养早餐!跟着4种烹饪技巧,轻松做出美味佳肴此外,食谱书还涵盖了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成长问题,如孩子厌食、挑食,或出现便秘及消化不良等问题,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特别的营养方案和调解方法。如果你想让孩子的早餐既好吃又健康,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需按照书中的可以为孩子创造出美味而精致的早餐,既节省了家长的宝贵时间,又让孩子享受到美食的乐趣。对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928646133014923&wfr=spider&for=pc
2.营养配餐:一日三餐巧搭配,吃出核心免疫力最后再贡献一份平衡膳食食谱,根据上面说的那些方法,大家一定可以举一反三的。 欢迎了解营养配餐实操课,get更多营养餐搭配技能~ ·营养配餐员实操培训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E3NTEwMg==&mid=2659813185&idx=4&sn=1c0fa5c36b9a6da88989b6dda493afce&chksm=818f247f5465c32985037daa6fa5f2b6e22abdecfb16a26a426e4b13734769108b68756e7afb&scene=27
3.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在高效的设计体系中,不同的子体系为了同样的目的而相互连接,并协调一致:设计方法在前端架构中得到反映;设计模式遵循指导原则;模式语言在设计、代码和模式库中得到一致的应用。这些子体系运转得相当和谐:它们的工作流程更高效,用它们创造出的用户体验更有意义,也更连贯。 https://www.ituring.com.cn/book/tupubarticle/28448
4.如何设计茶餐厅菜单?下面的这些方法你一定不能错过!→MAIGOO知识下面的这些方法你一定不能错过! 摘要:茶餐厅菜单怎么设计才吸引人?不管你是在考虑自己的茶餐厅菜单设计,还是外包给一个团队内来执行这一工作,以下都是你可以参考的茶餐厅菜单设计步骤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勾画出一个模拟的基本菜单布局、将食物的名称和价格列上、描述每道菜、小心地加上照片、对字体的细节处理留在第https://m.maigoo.com/goomai/183632.html
5.《设计食谱与指导营养配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5、对食谱进行调整,是指根据()调整。 A、食谱设计的目标B、食谱的价格问题C、食谱的口味D、食谱评价中发现的营养问题 16、学龄前儿童的三餐分配要合理,以()为宜。 A、三餐一点制B、四餐一点制C、三餐二点制D、四餐二点制 17、下列哪项不是营养配餐的的理论依据() https://www.wjx.cn/xz/265536378.aspx
6.设计食谱教案及教学反思.pptx目的和背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通过设计食谱教案,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通过实践烹饪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营养均衡的餐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自主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通过介绍不同地域、民族的特色食材和烹饪方法,让学生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8974672.html
7.5小学营养餐改善计划总结8篇(全文)2013年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在“食品安全”(70.6%)、“食堂建设”(68.5%)、“食谱设计”和“食物搭配”(54.2%)、“监测评估”(40.2%)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3 讨论 2011年11月24日,刘延东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上指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fazw94u.html
8.济宁市人民政府教学教研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面向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管理、教学、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保教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http://www.jining.gov.cn/art/2023/11/30/art_81890_2794562.html
9.适宜技术营养与疾病预防系列(5):营养与糖尿病首先,根据不同的体力劳动强度和实际体重的类别(消瘦、正常以及超重和肥胖)确定每日所需能量,按照总能量除以90kcal得出所需总交换份数,再确定每类食物交换份份数,根据同类食物交换份表选择食物进行食谱设计,要注意个体化、多样化及家庭化。要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及市场供应情况。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蒸、煮、烧http://www.jcyipong.com/contentYiPong.action?contentID=919
10.食谱设计在线食谱制作食谱图片模板在线设计平台Canva可画提供了海量的食谱设计模板,覆盖绝大多数食谱设计场景,只需选择喜欢的模板进行制作,即可轻松在线设计出精美的食谱。https://www.canva.cn/create/recipe/
11.新课标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以大单元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 依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生物学课程要以学习主题为大单元,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生物学重要概念,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获得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思想观念,掌握基本研究方法。 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21225/html/content_2022122500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