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 − 《人民论坛》 − 党刊推荐 − 文库 − 宣讲家网

【摘要】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饮食方式变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融合与文化开放的社会盛况,也催化推动了饮食方式的变革。饮食方式由传统的分餐制演变为合食制,并沿用至今。合食制的最终确立,正是唐宋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产物。

【关键词】唐宋时期饮食方式分餐制合食制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

饮食方式,乃指人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开展饮食活动的生活方式与制式规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生活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随人类文明文化的不断进步而演化发展。人类饮食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中国历史上,饮食方式从分餐制到合食制的演变,也说明了这一点。

分餐制,即分食制。或是中国数千年来最早的饮食方式,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层次,每人各自一套餐具,按等量原则,配给食物一份。席地或据案而食,独自享用。而合食制,则是后来演变而成的饮食方式。一般也是每人一套餐具,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唐代,还出现似介于分餐与合食的过渡形式,或有称之为会食制。多人围桌而聚,每人一套餐具,食肴也为之配送,另有饼食或羹汤,置放食桌或旁边,任人各自添加。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饮食餐制,由据案分餐,至同桌合食,演变于唐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一方面,这一变革历经漫长岁月,循序渐进,最终在宋代定型,延续后世,并非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这一变革也应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产物,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变迁与进步。在当时社会多元综合的历史因素作用下,人们根据自身生存生活状况所作出的历史选择,不可能一锤定音。由此也引起学人诸多讨论,何以古代传统的分餐制,最终在唐宋时期演变成合食制?

唐宋时期物质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为饮食方式的变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文明基础

古代传统的分餐制,最早或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资料贫乏。人类社会群体,只有共同占有财富,平均分配生活资料,才能保证社会群体的生存与繁衍。以饮食分餐制,维持了群体平等的果腹之需。而在古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积累与生活资料获取更为丰富多样,但仍难以全面满足随着人口增加而形成的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着不同的贫富等级差别。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仍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持,分餐制依然如故。只是在不同阶级阶层中,与礼乐制度结合,饮食分餐的形式与内容,受政治经济地位的影响,出现了相应的等级差异。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强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相对于欧州封建制正处于千年之久的“黑暗时代”,唐宋时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居于世界前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之国。社会物质财富充裕,必然对饮食文化生活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与影响。

唐宋时期,商品交换日趋兴盛,城乡人口数量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强,传统抑商政策下所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日益松弛,饮食文化发展也展示了新的趋向和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饮食市场的社会化与商品化程度呈现跳跃式提高。

所以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成为中国饮食生活方式由分餐制演变为合食制的重要原因。

唐宋时期文化交流开放繁荣,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唐宋时期,是政治经济鼎盛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交流开放繁荣的时代。文化交流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文化开放,也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为饮食文化的变革,注入新的动能。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社会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的变革提供各种可能。如魏晋时朝,少数民族服饰“胡服”传入中原,原来汉族宽袍大袖的服制,逐步吸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些元素,衣袖瘦窄,紧身及膝,为群聚共食带来更多便利,也为唐宋时期分餐制向合食制转化创造了条件。文化交流,引进了新的食物原料与烹饪技艺,食物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引致饮食方式的改变。唐宋时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化发展,也成为饮食方式与饮食餐制变革的催化剂。

唐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开放时代,兼收并蓄,破旧立新。敢于向传统挑战,冲破旧制藩篱。正是在唐宋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化开放历史潮流中,迎来了饮食方式由分餐制转向合食制的文化变革。

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分餐制,从周代开始,不仅是一种饮食餐制,以满足人类的饮食需求。更带有特定的礼制文化色彩,成为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承载道德教化之功能。统治者通过饮食分餐礼制,明尊卑,分贵贱,以维护以王权为中心的统治制度,具有相应的政治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也对传统饮食文化生活与制度带来影响。特别是魏晋时期,战乱峰烟四起,政权更替频繁,文化多元汇聚,给中原传统的礼制等级制度带来了冲击,作为传统等级制度重要组成部份的饮食分餐制,必然受到一定影响。

在隋朝结束中国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唐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开放,给社会各个层面都带来了新的影响,带有礼制文化色彩的传统饮食餐制,也无可避免受到更大冲击,饮食方式的变革势难阻挡。

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中坚,能够不断进入政治舞台。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放纵,对酒当歌,赋诗畅怀。敢于挑战传统礼制,接受历史发展新潮流的洗礼。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传统饮食分餐制,已难以适应文化融合、文化开放所带来的自由进取的文化精神与社会氛围。

唐宋时期,饮食方式由分餐制向合食制变革,主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交流融汇,为饮食方式变革带来更多的文化因子。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开放进取的重要时代,进一步催化了饮食方式的变革,最终确立了饮食合食制,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参考文献】

①[宋]陶谷:《清异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

②[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③[宋]吴自牧:《梦粱录》,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④贺梓城:《唐代壁画》,《文物》,1959年第3期。

⑤王仁湘:《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文物天地》,2003年第11期。

⑥姚伟钧:《中国饮食礼俗与文化史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⑦陈戍国导读校注:《国学经典文库:礼记》,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18年。

THE END
1.西餐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英文表达西餐的英语单词有哪些4、自助餐(Buffet): 一种由客人自助挑选食物的餐饮形式。 5、快餐(Fast Food): 指快速、简便的餐饮形式,通常包括汉堡、炸鸡、薯条等。 6、法式炸薯条(Fries): 一种常见的西餐食品,通常与汉堡、炸鸡等食品搭配。 7、牛排(Steak): 一种常见的西式主食,通常搭配蔬菜、沙拉等。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71731.html
2.“分餐”与“合餐”因此,“分餐”或“双筷”制取代“合餐”“合食”制的社会和民众呼声可以说一天比一天日趋强烈。 一、分餐制 分餐制,即分用餐具的吃饭方式。分餐制的主要优点是卫生,不易传播疾病,浪费饭菜者很容易被发现,利于节约;缺点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肴,吃饭气氛不够热烈等。 https://www.meipian.cn/2ptp4sis
3.古往今来的分餐制与合餐制中国人的用餐方式,从“分餐制”过渡到“会食制”,最后演变成“合餐制”并传承至今,这不仅是朝代更替过程中人们社会价值观转化、社会风俗变迁和思想观念转变的体现,也是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结果。 据《饮食文化研究》http://shcb.x-publish.com/shtml/shcb/20200330/74954.shtml
4.合餐制有哪些国家合餐制从什么时候开始 隋唐五代时期,一人一个食案,每人单独进食的分食制逐渐消失,取代分食制的是被沿用到今天的合食制。隋唐以前,分食是中国人的主要进餐形式,也就是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放一张低矮的食案,食案上放着食物,一个人一张食案,单独进食。就算是举办大形宴会时,也都是一人一案,按照身份进行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shpaq/spaqws/1540201.html
5.罗马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之前欧洲所使用的一种计数符号,共有B. 社会习惯与家具发展间的相互作用C. 席地而坐的传统习惯消失的原因D. 民族交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中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604080af44754cfcbf8656ed9ce63492
6.合食制题目答案解析,合食制题目答案解析1合食制 题目: 以下反映宋代合食制的画作有()。 A、禹州宋代墓《夫妇开芳宴图》 B、《韩熙载夜宴图》 C、赵佶《文会图》 D、《五牛图》 C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中国古代宴席由分餐制向合食制的转变,大约始于()以后。 A.汉代 B.唐代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90%88%E9%A3%9F%E5%88%B6.html
7.《千年一鱼》连载中华第一宴“钧台之享”美食圈资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食物、饮食方式、饮食习俗广泛传入中原,双方交流频繁。在此背景下,这一时期的烹饪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饮食习俗方面,人们由一日两餐制逐渐过渡到一日三餐制。由于高桌大椅等家具出现、菜肴品种增多等因素,分食制逐渐向合食制过渡,到北宋时,合食制已基本形成。https://www.shangbw.com/news/show-63397.html
8.西方饮食文化范文12篇(全文)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有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住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4]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6bmtafz.html
9.全民营养周战疫期间,聊聊分餐那些事图片新闻此时,分餐制与合食现象并行存在,并形成了一种“分餐制”与“合餐制”之间的一种过渡用餐方式“会食制”,即在主人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除了像饼或汤、粥等食物是采用合食的方式,其他的饭菜都由厨师或仆人按人头分配好。后期合食逐渐占据主流。http://www.shantou.gov.cn/wjj/tpxw/content/post_1756397.html
10.苏州市司法局率先推动“分餐分食制”原标题:苏州市司法局率先推动“分餐分食制” 为遏新冠肺炎制疫情蔓延,苏州市司法局积极与市人大法工委沟通,推动在全国率先以人大决议形式规定“分餐制分食制”。 据介绍,“分餐制分食制”包括明确“提供集体供餐服务的单位,应当推行分餐、严格分食,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高危途径”。苏州市司法局还与市商务局、卫健委https://news.sina.cn/2020-02-23/detail-iimxyqvz5267944.d.html
11.餐厅设计中备餐间如何合理规划全面推行分餐制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 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及科技发展总监、食品安全联盟召集人刘乐庭博士表示,使用公筷公勺是一件好事,对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都非常有好处,应该推广。“以往我们习惯合餐,更多的是因为聚餐时,特别是与家人和好友时,觉得用公筷好像有一种隔膜,或是对别人不信任。但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刘https://www.sjzyslg.com/news/show-332810.html
12.中国餐制发展史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发展到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制,是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的。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分餐制之所以实行,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如果食案没有改变,饮食方式也不可能会有大的改变。事实上,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确实是由高桌大椅的出现而推动的,这是中国古代由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https://www.douban.com/note/699562141/
13.中外饮食文化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1jn50t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