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饮食方式变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融合与文化开放的社会盛况,也催化推动了饮食方式的变革。饮食方式由传统的分餐制演变为合食制,并沿用至今。合食制的最终确立,正是唐宋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产物。
【关键词】唐宋时期饮食方式分餐制合食制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
饮食方式,乃指人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开展饮食活动的生活方式与制式规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生活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随人类文明文化的不断进步而演化发展。人类饮食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中国历史上,饮食方式从分餐制到合食制的演变,也说明了这一点。
分餐制,即分食制。或是中国数千年来最早的饮食方式,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层次,每人各自一套餐具,按等量原则,配给食物一份。席地或据案而食,独自享用。而合食制,则是后来演变而成的饮食方式。一般也是每人一套餐具,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唐代,还出现似介于分餐与合食的过渡形式,或有称之为会食制。多人围桌而聚,每人一套餐具,食肴也为之配送,另有饼食或羹汤,置放食桌或旁边,任人各自添加。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饮食餐制,由据案分餐,至同桌合食,演变于唐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一方面,这一变革历经漫长岁月,循序渐进,最终在宋代定型,延续后世,并非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这一变革也应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产物,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变迁与进步。在当时社会多元综合的历史因素作用下,人们根据自身生存生活状况所作出的历史选择,不可能一锤定音。由此也引起学人诸多讨论,何以古代传统的分餐制,最终在唐宋时期演变成合食制?
唐宋时期物质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为饮食方式的变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文明基础
古代传统的分餐制,最早或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资料贫乏。人类社会群体,只有共同占有财富,平均分配生活资料,才能保证社会群体的生存与繁衍。以饮食分餐制,维持了群体平等的果腹之需。而在古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积累与生活资料获取更为丰富多样,但仍难以全面满足随着人口增加而形成的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着不同的贫富等级差别。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仍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持,分餐制依然如故。只是在不同阶级阶层中,与礼乐制度结合,饮食分餐的形式与内容,受政治经济地位的影响,出现了相应的等级差异。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强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相对于欧州封建制正处于千年之久的“黑暗时代”,唐宋时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居于世界前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之国。社会物质财富充裕,必然对饮食文化生活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与影响。
唐宋时期,商品交换日趋兴盛,城乡人口数量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强,传统抑商政策下所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日益松弛,饮食文化发展也展示了新的趋向和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饮食市场的社会化与商品化程度呈现跳跃式提高。
所以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成为中国饮食生活方式由分餐制演变为合食制的重要原因。
唐宋时期文化交流开放繁荣,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唐宋时期,是政治经济鼎盛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交流开放繁荣的时代。文化交流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文化开放,也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为饮食文化的变革,注入新的动能。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社会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的变革提供各种可能。如魏晋时朝,少数民族服饰“胡服”传入中原,原来汉族宽袍大袖的服制,逐步吸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些元素,衣袖瘦窄,紧身及膝,为群聚共食带来更多便利,也为唐宋时期分餐制向合食制转化创造了条件。文化交流,引进了新的食物原料与烹饪技艺,食物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引致饮食方式的改变。唐宋时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化发展,也成为饮食方式与饮食餐制变革的催化剂。
唐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开放时代,兼收并蓄,破旧立新。敢于向传统挑战,冲破旧制藩篱。正是在唐宋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化开放历史潮流中,迎来了饮食方式由分餐制转向合食制的文化变革。
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分餐制,从周代开始,不仅是一种饮食餐制,以满足人类的饮食需求。更带有特定的礼制文化色彩,成为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承载道德教化之功能。统治者通过饮食分餐礼制,明尊卑,分贵贱,以维护以王权为中心的统治制度,具有相应的政治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也对传统饮食文化生活与制度带来影响。特别是魏晋时期,战乱峰烟四起,政权更替频繁,文化多元汇聚,给中原传统的礼制等级制度带来了冲击,作为传统等级制度重要组成部份的饮食分餐制,必然受到一定影响。
在隋朝结束中国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唐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开放,给社会各个层面都带来了新的影响,带有礼制文化色彩的传统饮食餐制,也无可避免受到更大冲击,饮食方式的变革势难阻挡。
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中坚,能够不断进入政治舞台。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放纵,对酒当歌,赋诗畅怀。敢于挑战传统礼制,接受历史发展新潮流的洗礼。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传统饮食分餐制,已难以适应文化融合、文化开放所带来的自由进取的文化精神与社会氛围。
唐宋时期,饮食方式由分餐制向合食制变革,主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交流融汇,为饮食方式变革带来更多的文化因子。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开放进取的重要时代,进一步催化了饮食方式的变革,最终确立了饮食合食制,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参考文献】
①[宋]陶谷:《清异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
②[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③[宋]吴自牧:《梦粱录》,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④贺梓城:《唐代壁画》,《文物》,1959年第3期。
⑤王仁湘:《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文物天地》,2003年第11期。
⑥姚伟钧:《中国饮食礼俗与文化史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⑦陈戍国导读校注:《国学经典文库:礼记》,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