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韩国人吃饭,为什么都要用这么多碗碟?

原标题:真愁人,日韩料理咋这么多碗碗碟碟

一到临近过年,聚会扎堆,老艺术家就想原地隐身。

作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换盏间的商业互吹,已经足以让人尴尬到用脚趾抠出一套海景大别墅了;而身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对三姑六婆们查户口一般无微不至的关心,更是从头到脚写满抗拒。

而今年,不愿参加聚餐的理由又多了一条:身边人的公筷意识,真的太差了。

不管是面对疫情,还是“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的国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就是有人不习惯、嫌麻烦……即使在家吃饭,也常常因为公筷代言而喜提妈见打套餐。

△多一双筷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嘛/图虫创意

可不管是公筷制还是双筷制,仅仅多备一双筷子的事,还真不算什么麻烦事。

看看隔壁践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铺满全桌,吃个饭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韩国和日本,那才真正让人头大。

的确,“西方分餐,东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该被打破了,东方人分餐起来,可比西方人精致讲究得多。

01

缘起中国的分餐制

传统的日韩料理常给人“菜少碗多”的铺张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盘更多。

而考虑到这两个国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程度,四舍五入可以推测他们的分餐制应该也是和中国古人学的。

△中国分餐制由来已久/视频截图

在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里,紫部式曾这样描述源氏设席大宴宾客的场景:“铺设四十张中国席,其他坐垫、凭肘儿等物也都一律崭新精致。”

此处的“中国席”,便是一人一案分桌而食、在周秦汉晋年代皆有史可考的用餐传统。

可吃饭,吃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气氛。

到了唐朝,民风开化,森严的等级和礼制观念也逐渐弱化,分桌而食的绝对分餐制又进化成了相对分餐制——会食制,即众人围坐于一桌,但各自配齐一套专属食具。

△唐朝开始的会食制/视频截图

时至明代,夹菜布菜的合食制才成为主流。

反观日本,遣唐使从古代中国学得了一人一套食具的讲究,明治维新时又受到了西方分餐的影响,日本的分餐制几乎是从娃娃抓起的。

二战后,政府免费供应给小学生的午餐就采取了单独的餐盘分装,因此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分餐制就已经完全渗透了日本。

△日本便当就是单独餐盘分装的典例/pixabay

“夫妻杯”“夫妇筷”成了常见的新婚贺礼;甚至家庭成员之间,连放菜盛汤的碗碟都要区别花色,避免混用。

甚至于在外就餐,公筷都没了用武之地。因为日本街头的中餐馆里,还安排了专门给人布菜的服务员。

菜上齐了,服务员会先转动圆盘“让客人眼尝一番”。接着便把大盘里的菜按人头进行分盘,为了避免不同菜式间相互串味,分盘后的食物绝不能直接堆在客人面前的大盘子里,而是要用小碟,一道道分开盛放。

02

一汁三菜和水剌床

除了严格到妈不认的分餐,传统的和食还是出了名的“花样多分量少”。除米饭之外,常规都有三菜一汤之多,俗称“一汁三菜”。

最早期的“一汁三菜”指的是豆腐和菌菇蔬菜做的味增汤、有荤有素的日式烩菜、以烤鱼为代表的烤物以及用鲣鱼高汤炖煮而成的各色煮物。

△最基本的一汁三菜/unsplash

如今食材多样化,“三菜”的内涵得以丰富,形成了量大扛饿的主菜、均衡营养的副菜和口味至上的副副菜三菜鼎力的局面。

如此看来,就算只有两个人吃饭,就算吃的只是早饭,随随便便就得摆上多达两位数的碗碟。

△精美的一汁三菜/ins

而这只最最最基本款。从一汁三菜变形而来的日本高级料理,那才真叫一个费碗。

比如一顿吃下来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怀石料理,从“先付(前菜)、八寸(下酒菜)、向付(季节性的生鱼片)、炊き合わせ(蔬菜、鱼、豆腐等切小块焖煮)、盖物(汤或茶碗蒸)”到“烧物(季节性的鱼类烧烤)、酢肴(醋腌菜)、冷钵(冰镇过的食器放熟食,如凉拌时蔬等)、中猪口(酸味的汤)、强肴(肉类主菜)”再到“御饭(米饭)、香物(季节性的腌菜)、止碗(酱汤)、水物(餐后甜点)”。

△怀石料理/ins

单人所需要的餐具数量,绝对是一双手数不过来的。

好在怀石料理是上一道吃一道,不会因菜式过多而导致席面拥挤。而起源于室町时代、代表武士阶级传统料理的本膳料理就不同了,不管碗碟多少,都是一股脑儿往上端。

不过为了场面好看,食物的出场不止讲究一定的搭配和顺序,还会用上托盘。而盛放食物的托盘就被称之为“膳”。一汁三菜和米饭刚好够摆满一个大尺寸的长方形托盘,于是这种搭配被称为“本膳”或“一膳”。

△“本膳”/unsplash

本膳之外,还有椀物、刺身,以及作为礼物不可现场食用需用礼盒包好带回家中细品的引物膳等。本膳料理中,食盘的数量可多达五膳,最多可容纳的菜式为三汁九菜。酒足饭饱后的现场清理,算起来,也是一项让后厨洗碗工头痛的大工程。

高端的料理往往需要更多的盘子,即便是被嘲“美食盆地”的韩国也不例外。

朝鲜时代,韩国就偷师了我们老祖先“九鼎八簋”这种用食具数量来划分等级的套路。在基本款饭、汤、酱和泡菜之外,用碟子数量来表示尊卑。

一碟对应一菜,平民阶层的日常饮食是三碟式,也就是在基本的饭汤酱泡菜之外,还有三样菜;两班贵族按身份尊卑分为五、七、九碟式,王室成员则是最高阶的十二碟式。

△一个韩国人日常饮食的餐具数/unsplash

而其中专供君王的正餐十二碟式,又称为“水剌床”。一道水剌床单食案就有三个,分别为大圆盘、小圆盘和长方形的册床盘。其中大圆盘上摆放白米饭、海带汤和绝大多数的主配菜,称为白御膳;小圆盘上摆放红豆糯米饭和牛骨汤,称为红豆御膳;册床盘则放置肉蛋蔬菜等小菜。

而水剌床的十二碟式具体由十二道主菜和十二道小菜构成。

十二道主菜分别为“两饭”,即白米饭和红豆糯米饭;“两汤”,即海带汤和牛骨汤;除此之外,还有大酱汤和鱼虾酱汤的两种酱汤;泡白菜、泡萝卜、盐水泡菜三种泡菜;酱油、醋酱、糖醋辣椒酱三种酱料和一道炖菜。

△我已经为洗碗感到头疼了/pixabay

听起来毫无食欲对不对?且把目光投向十二道小菜,有煎饼、肉片、烤鱼、水蒸蛋、生鱼片、凉拌时蔬等等,虽然只有小小份量,但足以点亮乏味的用餐时光。

因为水剌床涵盖的食材种类较齐全,一度成为韩国君王判断地方是否稳定的晴雨表。“当突然少了某道菜或是换了某种食材,则证明原来进贡这个食材的地方有事情发生了。”

如今,由水剌床又衍生出了韩定食这种有钱就可以吃到的全席料理。依旧是按菜碟数量进行分级,丰简由君。不过食物的摆放可比之前精致多了,比如小麦薄饼搭配荤素八种小菜、类似于春饼的“九折板”,就会用特质的分格八角食盒进行装盘。

△八角食盒/pixabay

日常的韩式家庭餐虽然没有这么多讲究,但通常也会搭配三到五个诸如泡菜蛋卷之类的小菜。由于泡菜容易串味,这些小菜只能分碟登场,所以在碗碟的使用上也并不节制。

03

洗碗机还是咖喱饭

能够吃到更多种类的菜式,且每一口都能留下可供回味的空间,对于食客而言,品尝这种用料克制、碟碗繁多的料理不失为一件乐事。

可对于主妇们而言,洗碗带来的麻烦简直会让人怀疑人生。

曾有嫁到日本的中国媳妇这样吐槽:

“以六口之家为例,每顿饭假设有六道菜,其中四道菜需要按人头分盘,单单装菜的盘子就有二十六个,再加上所有人的小碟子、饭碗、汤碗、茶杯、酒杯…也就是说,吃一顿饭我要洗六十五个杯盘碗碟!早中晚三餐加上下午茶,一天下来就有二百来个!假设我三十秒洗一个碗,一天就有将近两个小时在洗碗!”

只是读完这段文字,老艺术家都感觉到了窒息。

△碗碗碗碗碗碗/unsplash

为了让肩负重任的主妇们在碗碟堆里笑着活下去,松下电器在1960年研发出了第一台日本本土洗碗机。可由于居住空间太小等原因,洗碗机没能征服崇尚智能家居的日本人,至今仍只有30%左右的普及率。而这,已经是中国的十倍之多。

与此同时,脑洞惊人的日本人民们没有放弃挣扎。针对不便安装洗碗机的家庭,他们发明了一款名为“KurasaWash”傻瓜式手持洗碗机,简单的清洁刷头配上每分钟高达五百次的转速,就能清洗“最大直径22厘米,深度6厘米”的碗碟。

△不用动手的傻瓜式手持洗碗机/youtube视频截图

而隔壁韩国的洗碗机普及率也不高,不过年初被疫情困于家中为家务所烦,这一突发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2020年上旬,韩国的洗碗机销量同比暴增了516%。

可不同于不想洗碗就老老实实花钱买服务韩国人民,想要逃避洗碗的日本主妇们才不止寄希望于洗碗机这一条道路。

他们还可以通过更改餐单,来接近不用洗碗的人生目标。

有调查显示,日本家庭中“一汁三菜”的餐食比例正在逐年降低,原因之一就是洗碗带来了繁重的家务负担。

△集于一盘的牛丼是日本家庭主妇的首选菜单/unsplash

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习惯用咖喱或是牛丼作为一家人的晚餐,这种饭菜集于一盘的盖饭,相比传统的和式晚餐,不管是准备过程还是清洁过程,都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不说让人爱上洗碗,但至少,让人没那么讨厌做饭。

九行|《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专注于研究一切不正经的旅行艺术

你的城市有什么值得观察?不如来看看诊疗单

奇遇记|旅行观|格调局|觅食计|城会玩

分分钟十万灵感

九行

猛戳二维码,老艺术家带你喳火箭云旅行

↓Vista看天下新媒体招聘↓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为明天准备了更加精彩的内容,不想错过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吧。

THE END
1.西餐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英文表达西餐的英语单词有哪些4、自助餐(Buffet): 一种由客人自助挑选食物的餐饮形式。 5、快餐(Fast Food): 指快速、简便的餐饮形式,通常包括汉堡、炸鸡、薯条等。 6、法式炸薯条(Fries): 一种常见的西餐食品,通常与汉堡、炸鸡等食品搭配。 7、牛排(Steak): 一种常见的西式主食,通常搭配蔬菜、沙拉等。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71731.html
2.“分餐”与“合餐”因此,“分餐”或“双筷”制取代“合餐”“合食”制的社会和民众呼声可以说一天比一天日趋强烈。 一、分餐制 分餐制,即分用餐具的吃饭方式。分餐制的主要优点是卫生,不易传播疾病,浪费饭菜者很容易被发现,利于节约;缺点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肴,吃饭气氛不够热烈等。 https://www.meipian.cn/2ptp4sis
3.古往今来的分餐制与合餐制中国人的用餐方式,从“分餐制”过渡到“会食制”,最后演变成“合餐制”并传承至今,这不仅是朝代更替过程中人们社会价值观转化、社会风俗变迁和思想观念转变的体现,也是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结果。 据《饮食文化研究》http://shcb.x-publish.com/shtml/shcb/20200330/74954.shtml
4.合餐制有哪些国家合餐制从什么时候开始 隋唐五代时期,一人一个食案,每人单独进食的分食制逐渐消失,取代分食制的是被沿用到今天的合食制。隋唐以前,分食是中国人的主要进餐形式,也就是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放一张低矮的食案,食案上放着食物,一个人一张食案,单独进食。就算是举办大形宴会时,也都是一人一案,按照身份进行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shpaq/spaqws/1540201.html
5.罗马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之前欧洲所使用的一种计数符号,共有B. 社会习惯与家具发展间的相互作用C. 席地而坐的传统习惯消失的原因D. 民族交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中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604080af44754cfcbf8656ed9ce63492
6.合食制题目答案解析,合食制题目答案解析1合食制 题目: 以下反映宋代合食制的画作有()。 A、禹州宋代墓《夫妇开芳宴图》 B、《韩熙载夜宴图》 C、赵佶《文会图》 D、《五牛图》 C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中国古代宴席由分餐制向合食制的转变,大约始于()以后。 A.汉代 B.唐代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90%88%E9%A3%9F%E5%88%B6.html
7.《千年一鱼》连载中华第一宴“钧台之享”美食圈资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食物、饮食方式、饮食习俗广泛传入中原,双方交流频繁。在此背景下,这一时期的烹饪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饮食习俗方面,人们由一日两餐制逐渐过渡到一日三餐制。由于高桌大椅等家具出现、菜肴品种增多等因素,分食制逐渐向合食制过渡,到北宋时,合食制已基本形成。https://www.shangbw.com/news/show-63397.html
8.西方饮食文化范文12篇(全文)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有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住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4]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6bmtafz.html
9.全民营养周战疫期间,聊聊分餐那些事图片新闻此时,分餐制与合食现象并行存在,并形成了一种“分餐制”与“合餐制”之间的一种过渡用餐方式“会食制”,即在主人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除了像饼或汤、粥等食物是采用合食的方式,其他的饭菜都由厨师或仆人按人头分配好。后期合食逐渐占据主流。http://www.shantou.gov.cn/wjj/tpxw/content/post_1756397.html
10.苏州市司法局率先推动“分餐分食制”原标题:苏州市司法局率先推动“分餐分食制” 为遏新冠肺炎制疫情蔓延,苏州市司法局积极与市人大法工委沟通,推动在全国率先以人大决议形式规定“分餐制分食制”。 据介绍,“分餐制分食制”包括明确“提供集体供餐服务的单位,应当推行分餐、严格分食,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高危途径”。苏州市司法局还与市商务局、卫健委https://news.sina.cn/2020-02-23/detail-iimxyqvz5267944.d.html
11.餐厅设计中备餐间如何合理规划全面推行分餐制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 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及科技发展总监、食品安全联盟召集人刘乐庭博士表示,使用公筷公勺是一件好事,对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都非常有好处,应该推广。“以往我们习惯合餐,更多的是因为聚餐时,特别是与家人和好友时,觉得用公筷好像有一种隔膜,或是对别人不信任。但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刘https://www.sjzyslg.com/news/show-332810.html
12.中国餐制发展史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发展到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制,是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的。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分餐制之所以实行,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如果食案没有改变,饮食方式也不可能会有大的改变。事实上,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确实是由高桌大椅的出现而推动的,这是中国古代由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https://www.douban.com/note/699562141/
13.中外饮食文化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1jn50t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