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使各国之间成为相互联系的共同体,全球化浪潮带来了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东方和西方亦遵从友好合作的原则,双方之间展开互动和交流。东西方之间在各个方面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而饮食文化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饮食有其共通性,可以联结起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沟通桥梁。但是,若想进一步更好地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饮食餐具、饮食原料、饮食制作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英语翻译难度。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直接影响着客人的餐饮体验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优化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有利于中西文化之间进行更好交流。
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提高餐饮服务英语准确性
中国翻译标准讲究“信达雅”,餐饮服务英语亦不例外。“信达雅”是兼顾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尊重中国文化所总结出的合适的翻译标准,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翻译策略。餐饮服务英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涉及食材种类和名称、烹饪方法、食物器皿等专业术语,需要保证翻译的规范性与准确性。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中,涉及中国菜名的翻译较多,应合理选择直译、意译、音译等不同翻译方法,提升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准确性。
直译法简单明了,广泛应用于简单的中国菜名翻译中。例如,醉虾翻译为“drunkenshrimp”,素鸭翻译为“vegetarianduck”,拌苦菜翻译为“mixedbittervegetables”,可直接表明菜品含义。中国饮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英语翻译实践一定程度上亦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部分中国菜名则更适合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若采用直译方法,则容易使西方人产生误解。例如,成都传统名菜“夫妻肺片”,其直译为“husbandandwife’slungs”,虽然与中文一一对应,但是西方人看到此翻译菜名则会容易误解,容易使不了解原材料与烹饪方式的西方人感到不寒而栗。若意译为“porklungsinchilisauce”,以“主料(猪肺)+配料(辣椒酱)”的翻译方式,提升西方人对该道菜品的接受度;“红烧狮子头”意译为“BraisedMeatball”显然比直译“lion’shead”更为准确、妥帖。中国食材丰富多样,部分菜名难以从英语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词汇,此时可以借助音译的翻译方法。例如,豆腐翻译为“tofu”、馒头翻译为“manto”、馄饨翻译为“wonton”。
在英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也十分重要。“异化”即要求读者向译者靠拢,使用源语国的表达方式,保留异国情调,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异国文化;“归化”则是译者尽可能向读者靠拢,使用目标语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便利读者接受和理解。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对“宫保鸡丁”的翻译就是异化策略,翻译为“KongpaoChicken”,强调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腊汁肉夹馍”“炸藕夹”的翻译则使用归化策略,翻译为“SoupSauceChineseHamburger”“Deep-friedLotusRootSandwich”,使用“汉堡包”和“三明治”启发西方人联想到“肉夹馍”和“藕夹”的形状,更为贴近。在餐饮服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翻译方法,既有利于帮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国饮食,更能有效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注重文化差异
提升餐饮服务英语翻译水平
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在表面上是语言的翻译,但实际上体现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价值观等文化意蕴。因此,只有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餐饮服务英语翻译,才能使西方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运用系统观念
全面覆盖餐饮服务英语翻译范围
餐饮服务涉及环节多、范围广,包括菜品种类、菜品口味、菜品推荐、食品安全、用餐环境、菜品营销等。而在餐饮服务中,针对不同人群对餐饮服务英语翻译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由于不同工作区的人们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需要用到的英语翻译相应地也有所不同。如果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人都全面掌握餐饮服务英语翻译显然不切实际,不够专业化和精细化。对于厨师而言,掌握关于各类烹饪方法、各类食材、菜名的翻译较为迫切;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掌握关于日常交流用语、餐桌礼仪、菜品推荐、询问满意度等方面的翻译较为关键;对于餐饮服务的管理者而言,严格把控食品安全,能够有效翻译食品规格、标准以及营销方式则显得较为重要。只有将每一环节的英语翻译做到位,才能整体提升餐饮服务英语翻译质量,提升客人餐饮服务体验度。
在餐饮服务英语翻译中往往会涉及原材料、调料、菜名、烹饪方式等翻译,但由于中西方之间饮食文化的不同,加大了餐饮服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因此,在英语翻译中要寻求合适的翻译方法对此部分进行合理翻译。例如,将豌豆黄翻译为“peacake”,可在其后加注,CoolBeanDessert(凉的豆制甜品)。中国的烹饪种类方法多样,炒、炸、煮、蒸、焖、灼、煎、焯、涮、烤、炖等,要运用多方经验,谋求“翻译最优解”。
食品安全方面的翻译需要深入了解食品安全具体内容、法律法规、国际标准等。在客人到来时,服务人员要注重交流话语的合理性和得体性,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餐饮服务人员在进行交流时要避免冒犯到客人的隐私。例如,中国人在进行交流时会习惯寒暄,询问“您最近怎么样”“您最近还好吗”“您最近在忙什么”但是若与西方客人交流则会使西方客人觉得被冒犯,要避免出现此类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感。
此外,在询问客人意见时要注重使用礼貌用语。例如,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加菜时,按照中国人的用语习惯则是“Whatotherdishesdoyouneed”,但这样的翻译方式会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应翻译为“MayIhelpyouwithanythingelse”由此,针对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应侧重培训不同内容,注重餐饮服务英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更好地推动餐饮服务英语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