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李红良团队在肝病研究领域取得连续突破

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的激活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的关键驱动力,并且代表了NASH治疗的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然而,在NASH发病机制中ASK1激活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未完全了解。2019年6月20日,武汉大学李红良团队在Hepat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epatocyteTRAF6AggravatesHepaticInflammationandFibrosisbyPromotingLys6‐LinkedPolyubiquitinationofASK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TRAF6对ASK1的Lys6-连接多聚泛素化代表了肝细胞中ASK1活化的新机制,并且是NASH中促炎和促纤维化反应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抑制ASK1的Lys6-连接的多泛素化可以作为NASH治疗的潜在治疗靶标;

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脏手术或移植后肝功能异常和衰竭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2019年5月11号,武汉大学李红良研究团队等人在Hepat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OmicsRevealsTollipasanAggravatorandTherapeuticTargetforHepatic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Tollip是一种新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因子,抑制Tollip及其与ASK1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

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的激活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的关键驱动力,并且代表了NASH治疗的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然而,在NASH发病机制中ASK1激活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在这项研究中,表明肝细胞中过度活化的ASK1是通过促进肝细胞衍生因子的产生而激活肝星状细胞(HSC)的有效诱导物。之前的系列研究表明,泛素化系统在NASH进展期间调节ASK1活性中起关键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TRAF6对ASK1的Lys6-连接多聚泛素化代表了肝细胞中ASK1活化的新机制,并且是NASH中促炎和促纤维化反应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抑制ASK1的Lys6-连接的多泛素化可以作为NASH治疗的潜在治疗靶标。

参考信息:

2.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靶点

肝缺血再灌注(IR)是肝切除、移植、低容量休克等肝脏手术中肝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IR所致的组织损伤约占器官移植后早期移植失败的10%,是导致器官排斥反应和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尚无对IR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干预。预适应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替代策略,但其益处仅限于短暂缺血的年轻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缺血细胞损伤期和再灌注期肝损伤引爆两个阶段。大量研究表明,再灌注期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是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标志和罪魁祸首。我们组最近的研究表明,代谢紊乱最早发生在缺血期。因此,寻找对整个过程高度敏感并密切调控这些病理特征的因素,是开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应用的迫切需要和有希望的策略。

总之,Tollip是一种新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因子,通过促进ASK1N端二聚和c-junN端激酶(JNK)/p38信号的激活,加速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抑制Tollip及其与ASK1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最新进展

随着生活方式的迅速转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我国的趋势日益加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全面了解近十年来NAFLD的现状,研究通过系统的回顾和Meta分析,对NAFLD在中国的流行率、危险因素、并发症和管理进行了评价。检索了2008年至2018年的5个英文文献数据库和3个中文数据库。总共包括392项研究,来自28个省和地区的2054554人。

THE END
1.肝缺血怎么调理39问医生肝缺血的调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服用归脾丸或者是四物汤等养肝补血治疗,有良好的养血补肝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肝血亏虚引起的气短、心悸、失眠等系列症状;第二种,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例如红枣、动物的肝脏之类,以促进血虚的改善;第三种,也可以服用中药阿胶、川芎、枸杞、https://wapask.39.net/question/96905811.html
2.肝灌注是什么意思快速问医生肝灌注是使用冷电解质溶液如乳酸林格液,经门静脉或肝动脉灌入,将肝脏迅速冷却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肝移植术后或肝癌的治疗。 一般肝灌注分为离体肝灌注和原位肝灌注两类。前者多用于肝移植术后,在经灌注后切取肝脏、低温保存。由于低温可降低肝脏代谢需要,增加肝实质对暂时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好地克服了常温下https://m.120ask.com/zhishi/art/mip_369965.html
3.疾病模型肝切除/肝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企业动态肝脏部分切除再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急性肝损伤、肝肿瘤及肝脏再生等常用的模型。 肝部分切除基本以30%、50%、70%和90%肝切除为主,根据肝叶比例进行相应切除,但右上叶和右下叶同属一个功能单位,两者有一段融合共用的脉管系统,单独切除其中一部分容易损伤残留肝叶脉管系统的通畅性。肝切除对肝再生的刺激https://www.biomart.cn/news/16/3174805.htm
4.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大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990107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大鼠肝脏持续60 min缺血及30 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 min 的缺血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 于再灌注30 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 结http://www.100md.com/html/analecta/1999/01/01/21/825.htm
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中华消化外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肝移植保护作用进行性氧供移植肝文献过程现象 摘要: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Pereyra等在1975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https://www.xueshu.com/zhxhwk/200502/38746886.html
6.缺血后处理抗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背景与目的]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也是许多肝缺血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I/R肝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寻找各种抗I/R肝损伤策略一直是肝脏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作为一种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的方法,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78-2007127446.htm
7.一种ETGE多肽在制备治疗多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32.图6为流式细胞术检测lo2肝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结果图,其中图a为etge多肽对缺氧复氧诱导lo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图b为图a的统计图;33.图7为etge多肽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引起的肝脏损伤结果图,其中图a为etge多肽治疗方案的示意图,图b为血清alt检测图,图c为血清ast检测图;34.图8为小鼠肝脏切片的https://www.xjishu.com/zhuanli/27/202210354719.html
8.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spartate coul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fast and effectively for partial hepatectomy pa-tients,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underwent porta hepatic vessel occlusion with Pringle method for a long time(obviou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pharmacy_thesis/0201242181348.html
9.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1960 年,Jennings首先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即缺血器官、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了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发生于休克及需要阻断肝蒂血流的肝脏外科手术中,是影响肝移植、肝脏叶段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一个多因素过程。其病理生理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octormy_564925497.htm
10.标准品人参皂苷Rb1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介绍a、心肌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为氧自由基增多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 NO 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条件下,呈现出多种适度抑制作用,发挥心肌保护作用;Rb1 能够增强 eNOs 的表达,使 NO 含量增加并且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该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激https://china.guidechem.com/guduo/shownews507059.html
11.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epcid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学术论文本实验通过构建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不同再灌注时间检测肝脏HepcidinmRNA和血清Hepcidin的表达,结果显示:(I)Hepcidin的表达IR组较C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Hepcidin表达和再灌注时问有关,不同再灌注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再灌注肾脏损伤加重,Hepcidin表达越高,24h肾损伤严重,Hepcidin表达也高https://www.3618med.com/info/detail-81378.html
12.课程由于近年医学的发展进步,使缺血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证实:心、脑、肺、肝、肾、胃肠道、皮肤和肢体等几乎所有器官组织都可以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章主要让同学在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6.1缺血-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a99906eace048d0ae5
13.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2018年第07期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探讨其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所致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I/R组、HIF-1α稳定剂二甲基乙二酰甘氨酸(DMOG)+I/R组和HIF-1α抑制剂YC-1+I/Rhttps://www.youfabiao.com/zgblsl/201807/
14.[渝粤教育]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参考资料近来性格行为怪异,说话颠三倒四,呼气有肝臭味。因昏睡逐渐不能唤醒入院,血气分析初步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试问该患者可能出现下列那组血气参数改变? A、PaCO2 正常、HCO3- ↓ B、PaCO2 ↓、HCO3- ↓ C、PaCO2 ↓、HCO3- ↑ D、PaCO2 ↓、HCO3-正常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84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