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中国曲阜网营商环境工作动态2024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两极分化节点

2024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两极分化节点

这一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某合资品牌4S店需要高挂“我们也有新能源车”的横幅,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部分新势力、创二代(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一路高歌猛进,有的销量破纪录,有的销量实现大幅增长。

李想、王兴都曾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在2025年左右决出突围赛的获胜者。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清晰了,而在2024年,两极分化趋势会更明显。

2023年,两极分化趋势初显

1月,各个车企都公布了2023年的成绩单。不出意外,比亚迪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在2023年12月,比亚迪的销量超过30万辆,全年销量达302.4万辆,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特斯拉同期的销量超过180万辆,也就是说,比亚迪是2023年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双料冠军。这个成绩,让市场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

销量紧随比亚迪之后的是上汽、吉利和广汽,不过它们跟比亚迪不在一个量级上。其中,上汽的新能源销量是112.3万辆;吉利新能源板块的销量是48.7万辆,同比超48%;广汽的新能源板块主要是子品牌埃安,销量是48万辆,同比增长77%。

对比后可以看出,在2023年,尽管前三名都有好成绩,但第一名和二、三名的距离越来越大,上汽和比亚迪的差距从79万辆扩大至190万辆,吉利和比亚迪的差距从148万辆扩大至252万辆。

高端市场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2023年,比亚迪交付了售价超百万元的仰望U8,该车12月的销量达到1593辆。这个成绩,放在百万级SUV市场中,已经可以排在前五了。2023年11月,百万级SUV车型的上险量前五名分别是保时捷Cayenne(3064辆)、路虎卫士(1716辆)、奔驰GLS级(1626辆)、路虎揽胜(1342辆)、宝马X7(1048辆)。

而其他国产品牌,还未取得过这样的成绩。

在新势力阵营中,同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不同于传统车企有多年的底蕴托底,新势力成为“另一极”的后果是,可能会失去参赛资格。

新势力方面,理想是销冠。12月,理想的销量首次超过5万辆,全年销量37.6万辆,完成了年度目标,累计交付量超过六十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新势力。对于2024年,李想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挑战80万年销量、10万月销量。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理想可能会在2024年进入20万元级市场,完成这个任务的将是理想L6。从谍照来看,理想L6像是缩小版的理想L7,内饰和动力与理想L7相同。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本来应该还有一家车企,那就是哪吒,它是2022年的中国新势力销量冠军。2022年,哪吒的销量为15.2万辆,而2023年只有12.7万辆。

目前哪吒旗下有6款车型在售,分别是哪吒S、哪吒X、哪吒GT、哪吒U、哪吒AYA以及哪吒V。其中,中低端车型(哪吒U、哪吒V、哪吒AYA)是哪吒的销量主力。在2023年,哪吒推出了中低端车型的改款,同时布局了定位更高的车型,但从结果看,这两个策略都需要优化。

哪吒CEO张勇已经做了检讨,他认为失利原因包括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虽然下半年调整到位了,但丧失了先机;亏损的产品线大幅度调低产量;传播方式老旧有好的东西说不出去;营销总部集权管理力度软弱等。

此外,威马、高合和恒驰的情况也不妙。1月4日,法院正式受理了威马的破产重整申请,高合也在这一天传出了拖欠供应商货款、新车型胎死腹中的消息。恒驰则失去了救命钱。官方公告显示,失败的原因在于投资方担心恒大的债务情况。恒大的债务确实是个大难题,但这并不是恒大汽车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目前,恒大汽车的在售车型只有恒驰5,数据显示,在2023年前11月恒驰5销量只有937辆。即便恒大解决了债务问题,已经慢了半拍的恒大汽车,依然很难像蔚小理等新势力一样,走上舞台中央。

合资品牌方面,也出现了相似的趋势。比如大众ID家族在2023年选择大降价才拿到了好成绩,其12月销量为1.9万辆,全年销量为10.9万辆。而一汽丰田在舆论“不看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达到了28.5万辆。

整体来看,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第二、第三梯队成员与第一梯队成员的距离越来越远,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2024年,还会继续分化吗

2024年,市场不会给车企喘息的机会,两级分化趋势会进一步加大,因为有两个重磅级选手会在明年参赛。

第一个选手是小米汽车,从宣布造车到发布会预热,每一次有新消息,小米汽车都能上热搜,可见市场和消费者对它有多重视。

第二个选手是鸿蒙智行,它旗下的“界”系列属于华为智选车模式打造的产品,除了已经亮相的问界(赛力斯)和智界(奇瑞),还有两届(北汽蓝谷、江淮),鉴于问界目前的表现,明年“四届”一起发力后,其他车企的压力会更大。

按照北汽蓝谷董秘赵翼的说法,与华为智选合作的品牌定价将高于极狐品牌,产品线上与极狐现在推出的产品没有太大交集,在价格上会有区隔,销售渠道方面会由华为来负责销售。

在此之前,竞争已经给车企带来了残酷的生存环境,连竞争不多的MPV市场,也在两极分化。在2022年,30万元以下的MPV,销量下滑22.2%,30万元以上MPV的销量翻了两倍多。截至2023年,进入MPV市场的中国车企,包括上汽这样的传统车企,也包括比亚迪、理想、小鹏这样的新势力。

其中,销量表现最好的是比亚迪,它旗下的腾势D9(34.98万-66.00万元)已是MPV市场的销量冠军,单月销量超过10000辆,而别克GL8(23.29万-47.39万元)的销量则在8000左右,这个变化就发生在2023年。在2023年10月时,腾势D9的销量也超过了10000辆,但当时别克GL8还有微弱的优势。

腾势D9能快速崛起,主要原因正是通过混动技术获得了差异化优势,并且搭上了消费升级的快车。这个现象,对所有已经进入MPV或有意愿进入MPV市场的车企,这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都无法回避的难题,包括但不限于MPV市场,那就是当低垂的果实都被或即将被摘完后,还能去哪里找竞争力(或者说差异化)。

以前,提到中国车企的优势,我们会想到性价比。近几年,中国车企通过在产业链上发力智能化,拥有了更好的智能化体验。现在,中国车企在这两点基础上,也开始发力动力、设计、空间等基础元素,并且实现了突破,这让所有车企都压力倍增。

还是以MPV市场为例,MPV由于尺寸大、吨位大、造型特殊,所以油耗较高。中汽数据显示,在插电式乘用车(包括插混和纯电)类别里,MPV的平均能耗一直高于SUV和轿车。如果给MPV上纯电,那续航焦虑会更严重,中国车企的办法是从设计和补能上入手。

有的车企选择用设计降低风阻系数,降低能耗。比如理想MEGA凭借神似高铁子弹头的外形,将风阻系数降到了0.215Cd。小鹏X9采用了小鹏下一代的电驱系统,在同样的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下,支持最高315kW的直流快充,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

魏牌高山则把重点放在了车内空间上,尺寸全面超越行业“标杆”埃尔法,车内高度达到了1277mm,即便是身高1.2米的儿童,也能在车内直接走到第三排。

在智能驾驶上,市场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这也给车企提出了挑战。其中的表现是,中国车企疯狂“卷”智能化,导致在产业链上拥有了优势,可以给不同级别的车型赋能。

2022年上市的新款宝骏KiWiEV,搭载了大疆的灵犀智驾系统,这套系统选择的是纯视觉路线,能覆盖全国城市,而它的售价区间是7.78元-10.28万元。

车企能学到哪些“经验”

比亚迪的“遥遥领先”,是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何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的逻辑。在比亚迪的销量结构中,混动和纯电的占比十分接近。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名中,只有三个是纯正的纯电路线,分别是蔚来、小鹏和广汽埃安,其余要么是只有混动,要么是混动+纯电。这向我们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纯电虽然声势大,但混动的市场需求不可小视。车企做新能源汽车时,选对动力路线很重要。

日系的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日系虽然也认为FCV(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但它们选中的路线是氢能,而氢能汽车全球市场的单季度销量只有5000辆左右。如果只看技术,氢能有其独有的优点,但如果着眼商业化,氢能缺乏政策层面到商业层面的体系支持,日本政府虽然制定了很多支持氢能的政策,但氢能不是国际上的主流选择,因此还是难以规模化。

在新能源时代,品牌定位的准确性比以往都更高。这与第一点有关,正是由于混动没有续航和补能焦虑,其覆盖的市场范围才能更大,如果能让用户没有这两方面的焦虑,品牌就会一个好的开始。

以比亚迪王朝网的秦为例,它是王朝系列首款紧凑型轿车,而这个市场的用户,对经济性要求高。而秦最大的特点是配置高价格低,今年又推出了冠军版,把价格拉低到了10万元以内。

深蓝的逻辑和比亚迪相似。长安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并非它一个,但它的销量最高,这得益于上面说的押注混动(增程)路线,叠加价格区间处于大众市场范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有四方势力。

其中,蔚小理、问界等新势力是一方,特点是强调智能化;长城、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是一方;合资品牌是另一方。还有一方不以车企身份参赛的“势力”,那就是华为。

以往,我们提起华为“造车”,想到的是它在智能化领域的积累。但从2023年开始,我们在SUV、轿车和MPV(瑞风RF8搭载了鸿蒙车机)市场上都看到了华为的身影。这几方势力是主导和重塑行业格局的主要力量。

着眼行业的历史进程,我们还看不到竞争趋缓的苗头。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这几方势力都拿到了割据的名额,但势力中的成员还会有变化。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新势力还是合资品牌,都要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继续“煎熬”。

THE END
1.2024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政策托底,品牌求进,科技为攻行业折扣率稳定分化。其中,新能源品牌折扣率下降趋稳,近半年稳定在 4%-5%的区间, 而燃油品牌的平均折扣率继续提升至 10 月的 19.84 %。尤其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燃油车其 折扣率在高位上继续攀升,10 月平均折扣率分别达到了 22%/30%。 24 年 1-10 月主流整车企业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在 60-90%之间,比亚迪、吉https://m.vzkoo.com/read/202411295decdd530e12ceffdd19a084.html
2.10余家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出炉跌宕起伏的2023年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一年里,仅有比亚迪、理想、吉利、岚图等几个品牌完成销量目标。2024刚刚开年,各大车企摩拳擦掌,纷纷明确了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准备大干一场。 截至目前,已经有10余家车企明确其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目标,比如理想、埃安和吉利的销量目标均为80万辆,长安、五菱、问界销量目标分别https://m.12365auto.com/news/20240126/521360.shtml
3.2024年不足两月仅5家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80%新华财经统计了24家主流车企的2024年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从完成率和销售趋势来看,表现不容乐观,截至10月底,仅有小米、比亚迪、吉利等5家车企完成率超过80%,有望完成目标销量。 传统车企,走向两极分化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逐渐走高,老牌传统车企们再一次站在了分化路口。目前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11143239455038.html
4.2024中国车企出海报告东南亚篇:规划产能超百万,纯电最畅销为了能更精准地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电车界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凭借我们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入的数据分析,为大家带来《2024中国车企出海系列报告》,以期为车企及从业者展现更多翔实数据及目标区域未来发展图景,助力中国车企扬帆全球车市。 本次带来本系列报告的开篇之作:东南亚篇。电车界由衷的希望,3-5年后,中国汽车集团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97980
5.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奇瑞#2024目标400万(以下是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 奇瑞# 2024目标400万(含燃油车),2023年销量188万 #比比亚迪#2024目标450-500万(估),2023年销量302万 广汽# 2024目标275万(含燃油车),2023年销量未公布 #长安汽车#2024目标240万(23年自主200万,25年280万),2023年销量255万 https://xueqiu.com/4376577980/273810967
6.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国家与地方政策速览AET2)近地化构建“3+5+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将建设番禺埃安、花都启辰、黄埔小鹏等三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支持黄埔、增城、花都、南沙、番禺等区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并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 http://m.chinaaet.com/article/3000150493
7.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崛起,比亚迪全年销售302万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前十位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合计占比达43%; ——基于电动化产品、市场的突破,2024年国内企业将延续崛起势头,出现新的全球品牌,预计将新增1-2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份额提升至45%。 https://www.eet-china.com/mp/a333977.html
8.「固态电池」研究:半固态已来,全固态还远吗?@佐思汽研在动力电池装车逼近TWh的时代,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供应商的产线进程开始加快。 在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首次将固态电池的研发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目标是,到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35877099163189772
9.EV晨报央行等四部门集中回应中国经济形势;广州打响一线城市限购松绑第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展,来自全球9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1000余辆车齐聚合肥。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致辞中称,大众位于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即将投产,最大年产能可达35万辆。(第一电动) 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10387
10.2024年十大新能源汽车排行榜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AITO、蔚来、极氪、小鹏、宝马汽车、埃安、零跑。十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1517.html
11.2024电动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电动汽车品牌前十名2024年电动汽车十大品牌,综合大数据评选出口碑较好的电动汽车十大品牌,电动汽车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比亚迪BYD、Tesla特斯拉、宝马BMW、雷克萨斯LEXUS、丰田TOYOTA、沃尔沃Volvo、凯迪拉克Cadillac、蔚来NIO、奥迪Audi、WEYhttps://www.chinapp.com/best/diandongqiche.html
12.渗透率超过50%!2024年新能源汽车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南方+为何自主品牌能达成如此成就?抢夺传统合资车企“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新能源领域的自研技术。 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速度全面碾压。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9.3%,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7.4%,前者是后者的8倍。 尤其是插混市场,自主品牌找到了精准的突破方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插混累计批发275.1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12/c8496615.html
13.欧阳明高: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探求确定性规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周期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另外就是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博弈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三个都是当前的特征。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紧张发展到了现在的供应链充足,为新能源汽车取胜奠定了基础。还有就是从轿车电动化发展到卡车电动化,2024年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101%(https://www.svm.tsinghua.edu.cn/essay/9/2063.html
14.2024年上市的十款新能源汽车2024最新款新能源车型推荐→MAIGOO2024新能源汽车新车型TOP10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榜中榜,榜单主要依据AI大数据算法关于不同级别、不同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的“上市时间、话题热度、搜索热度、外形设计、内饰设计、动力总成、品牌知名度、售价区间、主题契合程度、网络十大排行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分系统自动生成而成,更新截止至2024年9月3日。本网站https://m.maigoo.com/top/440090.html